当一支海外乐队不得不取消演出
进入夏天,不少人都开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作息,那么,看演出的人会变多、巡演取消的情况会变少吗?从海外音乐人的演出情况来看,似乎形势正在变得不那么乐观。
譬如,近期正在中国展开火热巡演的俄罗斯后朋乐队культодиночества崇拜孤独。去年他们首次来华巡演时,曾因主唱Vova抱恙不得不取消两场,有些许遗憾。今年乐队再度来华定了8站巡演,巡演主办方“Proustian青年厂牌”却在小红书发文“求救”,坦言票房危险:“俩兄弟现在每一站都没有过百,演出只剩下10天了”。这条带着几分无奈又透着真诚的帖子,也在乐迷层面引发了一些讨论。
与此同时,评论区也不乏同行的互相鼓励。譬如酒徒金属乐厂牌的同事就表示,虽然最近举办的演出售罄,但是一算账就犯了难,所幸还是上岸了,并表示他们是“四十个人的差旅”,体量惊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主办方对做巡演的期待竟成了“不亏就是赚”。
今年初,来华巡演的艺人数量就不少,尤其以日本艺人数量领先,已经行至盛暑,这半年来国内也不乏海外艺人来华巡演取消的案例。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梳理了以下三组海外乐队巡演取消案例却有着明确的原因指向:前两例皆因艺人健康问题被迫取消,最后一例则是“票房不理想”这样的现实因素,供行业人士参考。
健康警报:当真正的“不可抗力”按下巡演暂停键
今年,海外乐队来华巡演取消案例中也不乏因为健康问题而不得不取消。这种真正的“不可抗力”,无论对翘首以盼的乐迷还是投入巨大的主办方而言,都是非常不愿意见到、却又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实。
典型案例当属清明假期期间Alpha Wolf乐队的突发状况,乐队已经落地深圳却不得不立刻折返。这支时隔六年重磅回归的澳大利亚金属核乐队,原计划展开“特种兵式”高强度巡演 —— 四天内连战深圳、广州、天津、上海四城。然而主唱Lochie在抵达深圳宝安机场后突发身体不适,不仅缺席欢迎晚宴,更导致整个“TERRIBLE DAYS ACROSS ASIA”2025亚洲巡演全线取消。最终,乐队仅在完成3月30日曼谷首演后便回国了。
中国站的主办方抉择唱片也在取消公告中表示“刚刚发生这样的事情,主办方也不敢有任何许诺,只希望Lochie能平安并尽快康复,只要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有亚洲巡演的计划,抉择唱片依旧会再次邀请他们回来!”乐队也在INS上做出解释,表示回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希望能获得乐迷的理解与支持,并期待再次见面”。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从乐队近期更新的演出视频来看,Lochie已恢复健康并重启演出活动,这也让乐迷对乐队再度来华充满期待。
同样令人感到可惜的还有英国残死核传奇乐队INGESTED的澳亚巡演计划。这支成军19年的曼彻斯特乐队原定7月8日开启首次中国巡演,却因“马不停蹄的全球巡演后出现的个人及后勤状况”被迫推迟包含深圳、成都、烟台、上海四站在内的整个澳亚巡演计划。所幸主办方哎呦音乐在演出前15天发布了延期公告,为乐迷留出了充足的退改签时间。更让人欣慰的是,主办方明确表示这并非取消而是延期,目前正在积极协调新的演出档期。
观察当下音乐演出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愈发明显:虽然城市音乐场景日益丰富,观众走进livehouse的动机也愈发多元——可能是一次约会,也可能是一次音乐盲盒体验。但在重型音乐领域,情况却大不相同:这里的死忠乐迷群体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而一如Alpha Wolf和INGESTED这样的乐队,也许有人觉得小众,但他们正是这群死忠乐迷群体心中不可替代的“白月光”。
同时,这两起事件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在密集的巡演日程面前,音乐人的健康必须放在首位。毕竟,只有保证艺术家的身心健康,乐迷才能持续欣赏到高质量的现场演出。让我们期待这些受健康问题影响的乐队能够早日康复,尽快重启中国巡演计划。
当情怀撞上现实:“为爱发电”抵不过“票房低迷”
乐队的巡演票房好不好,在决定投资一场海外乐队巡演时,评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少主办方在投资海外演出的时候,都抱着“能上岸就好”的心情,但上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6月24日,上海此间真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紧急公告,宣布因不可抗力取消瑞典音乐家Jon Henrik原定6月底在北京、成都、上海的三站巡演。
这一突然的决定在乐迷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方面距离首站北京演出仅剩三天,而这场巡演早在2月2日就已开票,历经四个多月的售票期后突然叫停,难免让人质疑主办方的决策时机;另一方面,不少衷心热爱Jon Henrik音乐、期待这场演出已久的乐迷内心十分失望,而对跨城观看演出的乐迷来说,损失就更大了。
事实上,在演出行业,一直有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演出前一周才是票务销售的黄金期。或许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抑或是实在不舍得取消,主办方才拖到了最后的时刻。
三日后,公众号“福来寺FULLLIVES”发布了长文揭开了更多内幕,整个事件可以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区别于很多无头无尾的取消公告,这篇文章算得上言辞恳切、真挚,且详细阐述了整个巡演从诞生到取消以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文中,主理人表明了演出取消原因:“票房数据始终低迷,远不足以支撑跨国演出的成本”,并表示“作为刚起步的团队,我们还没准备好接住这样一场‘意义大于商业’的演出。”
Jon Henrik的巡演是福来寺第一次做海外艺人来华巡演,也是一次“为爱发电”的尝试。从提前4个月的官宣,以及艺人注册小红书、认真运营来看,厂牌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但情怀终究敌不过现实:既低估了市场接受度,也未能通过音乐节等其他商业演出形式分摊成本,只能选择叫停来止损。
这场夭折的巡演也给所有从业者们上了一课:在演出行业,光有热爱远远不够。
确实,并非每个演出项目都能叫好又叫座。即便是海外颇具实力的中腰部乐队,来华巡演时也常面临“无人识君”的窘境,更何况那些风格本就小众的乐队。
今年,livehouse票房低迷的现象始终存在,走进livehouse的观众数量在减少,许多演出上座率甚至不足五成,大量精心筹备的专场因票房惨淡而面临亏损困境,不少livehouse经营者叫苦不迭,直言经营压力巨大,很多乐队取消的公告中,都直接坦诚是因为“票房太差了”。
前几年,海外知名乐队的演出往往是一票难求,但今年,情况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海外乐队来华演出的成本大幅增加,包括交通、住宿、设备运输等费用,这使得演出票价不得不相应提高,而高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不少预算有限的乐迷。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些看似“票房危险”的演出,才最考验一个城市的音乐生态健康度。当大牌乐队动辄售罄时,那些依然愿意为“冷门”乐队买单的观众,实则是维系音乐多样性的“隐形守护者”;而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巡演主办方,更是用实际投入为音乐文化的繁荣默默“托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作者:音乐财经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