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和吉利走到了一起
静悄悄的,在昨天刚刚开完2022年度业绩会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手今天下午与吉利控股李书福握在了一起。
两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在晚上08:18几乎同时发布了这一消息,一种有意嗑CP的既视感。
01双方此次合作事实上只是签署了一个框架协议,具体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尚需具体协议补充达成
在双方正式对外公布的内容显示,此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的主体一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为:
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对于此次合作的具体内容,在双方发布的新闻稿中提到:
智能化、电动化,是中国汽车参与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也是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战略合作的重点。
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
此次合作虽然是两家中国本土品牌的合作,但如果考虑到长安汽车国企的身份,吉利则是民营企业,可以说此次双方的战略携手显得颇有看点。
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车企联手进行技术研发在国内外都不乏经典案例,像日本车企集体投入氢能源,像2002年前后,德国大众、戴姆勒、宝马和大陆、博世等德国主机厂和零部件商共同发起了AutoSar,为汽车工业打造开发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软件架构等等。
但在中国市场,像长安汽车这样的半个央企身份的汽车企业,以往类似新技术研发应用的合作也多是身份类似的一汽、东风。
像2020年1月17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一汽、东风、长安、兵装集团以及南京江宁经开区签订协议,共同发起设立T3科技平台公司。
这一公司注册资金高达160亿元,显然是一份雄心勃勃的合作。在这家合资公司中,一汽出资40亿元,持股比例25%;东风出资40亿元,持股比例25%;兵装集团出资35亿元,持股比例21.875%;长安汽车出资5亿元,持股比例3.125%;江宁经开科技出资40亿元,持股比例25%。
当时长安汽车公告称,此次的交易目的是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新能源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通过联合组建整车技术研发公司,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长安汽车投资T3科技平台公司可以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前瞻、共性、核心技术开发及投资平台,参与产业相关标准的制订,满足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
不过长安汽车也在公告中对此次合作进行了一定的风险提示:T3科技平台公司的业务范围定位于前瞻技术,部分细分领域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技术路线选择、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T3这个名称,酝酿于2017年12月1日。彼时一汽、东风和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T3科技平台公司筹备组随后在2017年12月17日成立,在之后一年的2018年12月21日,兵装集团、一汽、东风、长安在北京签署《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
当时这一合作引发了各种猜想,大国一汽、东风和长安汽车大有更进一步组成中国汽车集团的意味。但三方对外表示,三方合作旨在共同研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基础技术,这样有利于降低三方的研发成本。
在T3正式成立之后,其当时表示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与投资并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电动平台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三大领域技术。从今天长安与吉利的框架合作内容对比T3公司会发现,内容有不少重合之处。
换句话说,T3这样的行政之手撮合的合作在经过了三年的摸索之后,应该不算是成功。而长安与吉利的此次合作,双方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是否成立了工作组还是组建合资公司?
吉利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向智驾网表示,尚不便透露。那么双方的合作谁对外输出的更多一些呢?
02 从产业布局来看,显然李书福带领的吉利更有章法
今年春天,李书福将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整合为星纪魅族集团,确立了围绕“手机+ XR +前瞻技术”的三条曲线,业务范围涵盖智能手机、XR技术、自研操作系统、芯片研发、卫星通信、可穿戴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潮流生活等领域。
在具体产品方面,魅族发布的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系统,外界反响十分积极,它不但将成为未来吉利可控自研的智能座舱系统,也具备向其它品牌输出的能力。如果长安汽车相关车型搭载Flyme Auto,那对于这一系统的生态构建无疑影响深远。
同时亿伽通投资的芯擎科技推出的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早在2021年即已经流片成功;今年亿伽通同时推出了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安托拉1000、安托拉1000 Pro、面向全球的座舱平台马卡鲁和中央计算大脑Super Brain。
这一系列新技术也都需要从吉利集团破圈,被更多的汽车品牌应用才会发挥更大的价值。杨学良表示,双方以合种形式合作”都可以探讨“。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签约仪式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中间站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杨学良向智驾网表示,对于此次合作,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CB20)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能促成此次合作,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从跟随到引领,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长安与吉利是中国汽车企业优秀代表,此次双方开放合作,有利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催生行业协同效应,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高强度竞争下,开启了企业高水平竞合的新局面。”
02 不过,这里长安汽车开放的心态也值得称许。
正是这种开放的心态,长安将宁德时代、华为聚合在一起共同打造了阿维塔品牌。昨天(5月8日)下午,在长安汽车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阿维塔后续将有序推进上市融资发展。
他同时称,到2025年,长安系中国品牌将推出27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包括深蓝汽车S7等6款产品,阿维塔ET2等4款产品,智电iDD全新紧凑型轿车、SUV等5款产品,长安启源序列A07等5款产品和凯程智慧物流、电动皮卡等7款产品。
长安集团的智能电动化需要吸收国内最好的技术和合作伙伴。
对于与吉利的合作,朱华称:“此次战略合作,是一次强强联合的典范。以此为新起点,未来双方更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服务和体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应有力量。”
吉利汽车近年来,在销量上被比亚迪赶超,但其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与资本布局,也正迎来开花结果的阶段。
昨天(5月8日),吉利汽车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总销量为11.36万辆,同比增长约58%。其中,几何、领克和极氪品牌销量分别为1.85万辆、1.4万辆和8101辆,同比分别增长153%、36%和279%。
其在新能源领域正处于上升阶段。李书福对于与长安的合作表示:“在科技无限畅想、产业自由跨界的变革时代,开放共创共享是永恒的主题。吉利与长安紧密合作,加大投入,优势互补,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为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探索。我们将携手做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早日进入全球汽车价值链中高端。”
进入2023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裂变,技术的进步也正来到一个临界点,此次吉利与长安放下身份差异,主动携手是一件值得重点关注的事件。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也正悄然生变,一方面是新技术研发需要抱团,一方面中国品牌也正迎来出海的新阶段,这更需要抱团。
此次吉利与长安走到一起,从中国汽车产业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件积极的举动,但无疑此次双方携手,也对其他自主品牌构成压力与挑战,竞合会不会成为今年中国品牌的一道风景线,且行且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智驾”(ID:zhinengqiche),作者:关注汽车未来的,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