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致歉 融创大幅减值并购资产致亏损
11月9日,停牌252天后,融创中国发布了延迟已久的2021年财报。与财报同一天公布的,还有融创中国最新债务重组进展。
财报显示,融创2021年合同销售额5973.6亿元,同比增长4%,不过未达到原定销售目标6300亿元。营收为1983.9亿元,同比下滑14%。
相比营收、销售额而言,利润则出现大幅跳水。2021年融创毛利、核心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25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03.7%、183.6%。
财报解释毛利減少约501.9亿元,是由于销售收入及毛利率的下降等因素所致。2021年融创毛利率仅为-0.9%,2020年同期则为21%。即便在爆雷房企中,鲜有毛利率负值企业。
核心净亏损的直接原因是融创进行了约520亿元的大幅计提减值,其中包括对文旅城资产进行减值拨备、2021年出售贝壳股票及处理地产项目带来的投资损失、对应收关联公司款项等计提了预期信用损失拨备等。在剔除减值影响后的核心经营利润约为人民币125.7亿元。
负债方面,2021年年底,融创总负债高达1.05万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9379.1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2351.47亿元。长期借款的非流动负债达1139.69亿元,长期有息负债合计865.58亿元。
另外,融创到期未偿付借贷为12.1亿元,未满足财务指标的借贷为18.1亿元,导致借贷1583.9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截至2022年12月9日,融创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为685.3亿元,导致借贷本金1518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
面临着债务压顶,融创的流动性极其紧张。到2021年底,融创集团现金余额仅为692亿元,可动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43.4亿元,相比2020年下降了854.7%。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现金余额约为1608.0亿元,但大部分存放于项目层面监管账户,用于保交付以及项目后续正常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披露了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出具了「不作出意见」的决定,原因为有关持续经营的多项不明朗因素影响。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对公司过去一年出现的问题向股东、债权人、客户、合作方等各方道歉,并表示会尽快完成债务重组和恢复稳定经营,争取在2023年回归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同一日,融创公布了债外债务重组的最新进展。其公告显示,依据初步重组框架,包括30亿至40亿美元的现有债务及若干股东借款将转换为普通股或股权挂钩工具;剩余现有债务兑换为期限2至8年的新的以美元计价公开票据。
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境外有息负债本金额约110亿美元(未经审核),约37亿美元的原始到期日为2022年底前,约占境外债务总额的34%。
融创方面称,截至目前,已达成境外债及境内公开债展期49.7亿元,贷款展期259.6亿元。
按照融创的预计,未来七年左右,集团连同其合营及联营公司的开发项目预计产生现金流总额约为3200亿元,其中20%可用于集团境外实体偿债。在未来7年或更长时间内,集团将视市场情况及资产运营情况可能考虑逐步出售部分资产,预计将使集团的整体流动性增加约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