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会氪厅|专访张崔威:破解中小企业上市心魔

36氪华中新经济·2021年10月09日 11:59
北交所的成立对河南省中小型的科技创新类优质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此,36氪河南特意对河南省“新三板之父”张崔威进行了专访。

文 | 严童静

编辑 | 王圆磊

张崔威,郑州市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发起人,2016年被评为第六届河南省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被业界称为“新三板之父”。从2006年新三板试点,到2021年北交所成立,张崔威一路陪伴河南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见证了河南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从0到目前的207家。

本次北交所成立,或将给河南省中小企业带来一轮新的机遇,对此张崔威有话要说。36氪河南特意对张崔威进行了专访。

张崔威

专访提要:

问:北交所成立,河南哪一类企业将会是最大获益方?

张崔威:对河南省中小型的科技创新类优质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问: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河南省的中小企业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张崔威:一是企业对自身的价值认识不清晰,二是对北交所未来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认识不清晰。

问:河南省的中小企业对上市有顾虑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张崔威: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短缺是影响企业上市的重要外部因素。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在资金、资本、人才、技术等重要资源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问:针对河南省中小企业对上市有顾虑的问题,在企业上市前,挂牌协会都会做哪些工作?

张崔威:挂牌协会2014年成立后,立足于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各类服务,通过培训、讲座、论坛、沙龙、企业融资路演等各类形式的活动,提升中小企业的观念意识,增强其上市自信。

问:企业上市之后挂牌协会还会继续对其做辅导吗?

张崔威:挂牌协会在企业上市之后,通过专业精细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转变观念,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使其能更快地适应资本市场的环境。

问:沿海地区的资本市场比较繁荣,而我们内陆对资本的理解却不到位,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崔威:关于沿海和内陆地区对资本的理解有差异这一问题,我个人觉得是观念和眼界的差异造成的。

问:我们如何打破在资本认知上的局限性呢?

张崔威: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沟通,通过沟通帮助企业提升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问:您接触资本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来您自己有什么思想上的变化?

张崔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工作中养成了战略思维。

 

以下是正文部分:

“资本市场很有意思,我整天与优质的企业和优秀的人才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时间长了我也就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这一行。”

问:北交所成立,河南哪一类企业将会是最大获益方?

张崔威:对河南中小型的科技创新类优质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就是如今资本市场常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企业画像上来看,这些企业具备两个核心指标,即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两个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这之间存在一个逻辑——核心价值以核心竞争力做支撑。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根据工信部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那么,我认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会是本次北交所成立背景下获益最大的企业。

问: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河南省的中小企业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张崔威:一是企业对自身的价值认识不清晰、二是对北交所未来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认识不清晰。

从企业对自身的价值认知来看,我们的部分中小企业确实存在着顾虑和观望的心态,有“等”“看”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的规模和体量较小,增长能力不突出,步入资本市场后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所以这类企业怕自身适应不了资本市场的“快车道”,反而影响其正常发展。

二是有一定体量和规模的企业,但是其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怕进入资本市场,企业发展速度提不上来,思想上也存在着压力。

三是部分企业的从众心理太重,干什么事都喜欢看身边的企业、同行的企业,人家动我再跟着动,绝不当出头鸟。

四是企业对资本市场缺乏了解和认识,特别是看到同行的上市企业退市或死掉,对资本市场的畏惧会更加强烈。

五是企业对北交所未来的发展表示担忧——新三板的低迷表现是否会在北交所重现?我想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顾虑和担忧是正常的,这些企业希望了解到什么样的企业才是资本市场中的好企业?北交所能够像沪深交易所那样健康发展吗?

从企业的顾虑来看,我们有部分企业看到同行的上市公司退市或死掉就心生紧张,怕自己走他们的老路,只看到了上市公司退市的结果,不分析退市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对资本市场不了解。

资本市场支持的是最优质的企业,换句话说,企业只要拥有强大的发展内核,就一定不会被资本市场抛弃。当然,企业成败的原因有很多,只要能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不断地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会是资本市场最后的赢家。

很多事情通过倒逼才会成功,市场是无情的,终究会给不明局势的企业上一课。一个企业对资本市场没有概念,同样会存活得不错。但是,如果同行业出现一家其他与之地位相当的企业,对资本市场有概念,那么对方就会通过资本市场逐渐扩大自己的规模。最后,给不上市的企业又会留下多少市场呢?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进则退。 

北交所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未来肩负着支持中小科技创新类企业发展的重任,这类企业最具有活力,是最有价值的企业。交易所平台优质企业越多,对资本的吸引力就越大。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20世纪70年代才设立,而且是场外市场交易,但它拥有了像微软和谷歌这样的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如今它的势头已经超过了纽交所这样的老牌交易所。有人把北交所比喻成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作为支持最具活力的中小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发展平台,北交所一定会在中国未来的资本市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问:河南的中小企业对上市有顾虑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张崔威: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短缺是影响企业上市的重要外部因素,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在资金、资本、人才、技术等重要资源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从整体的发展角度来讲,一个区域也好、一个城市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拿我们河南来说,211大学只有郑州大学一所,而且郑大毕业生更倾向于落户发达地区,这也正是我们的短板所在。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一个地区的环境是不容忽视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如何,比如沿海地区,有积极开放的投资环境、各种要素资源积极涌入,特别是人才和技术、行业发展的信息流、企业发展的意识流。当地企业家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投资人,信息获取很及时、对称,了解资本市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也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问:针对河南中小企业对上市有顾虑的问题,在企业上市前,挂牌协会都会做哪些工作呢?

张崔威:挂牌协会2014年成立后,立足于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各类“服务”,通过培训、讲座、论坛、沙龙、企业融资路演等各类形式的活动,提升中小企业的观念意识,增强其上市自信。协会定期举办全国性路演活动,促进优秀科技企业与全国天使投资人、VC、PE等机构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挂牌协会主要在企业上市前,发现企业价值、培育企业、为其赋能,并且指导企业做好资本路径规划,帮助企业直接或间接融资。总体来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本市场信息和融资信息等,协会都会为企业匹配。

问:企业上市之后,挂牌协会还会继续对其做辅导吗?

张崔威:企业上市之后面临的发展问题更多、压力会更大,并不是企业上市敲钟后,所有的发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企业上市后,要面临由产品(服务)运营阶段向资本运营阶段的过渡,这种过渡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和人才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解决得好,企业会顺风顺水,解决的不好,企业将会面临退市的风险。

挂牌协会在企业上市后,通过专业精细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转变观念,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使其能更快地适应资本市场的环境。

企业一旦上市,如果还是原来的发展思路,那就容易承受很大的压力。从产品运营阶段到资本运营阶段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把自己的内核做强大,公司领导者需要从思想上、管理意识上重新思考定位,以适应上市后企业发展的要求。

问:沿海地区的资本市场比较繁荣,而内陆地区对资本的理解还不到位,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崔威:关于沿海和内陆地区对资本的理解有差异这一问题,我个人觉得是观念和眼界的差异造成的。以东三省为例,在改革开放前,东三省是除上海以外条件最好的地方,工业、电力、交通、矿产资源等方面都优于国内其他地区,中国的工业项目也大多落户于此。但几十年过去,东三省的经济已疲态尽显,这归根到底还是观念的问题。

不可否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内陆企业家的眼光不如沿海地区长远,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有很多不错的内陆企业家明确表明自己不愿意上市,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一部分企业老板思想保守、封闭,缺乏分享的心态,觉得自己的企业运营得还不错,不缺钱、不需要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二是有些企业虽然盈利能力还不错,但发展速度跟不上;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老总虽然想上市,但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甚至运营困难,这些企业是没有机会接触资本市场的。

问:我们如何打破在资本认知上的局限性?

张崔威: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沟通,通过沟通帮助企业提升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挂牌协会多年来坚持和河南的企业进行沟通,助其提升观念和意识。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从高新区的企业出发,之后慢慢扩大到全省范围。在和企业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家会感受到资本市场的魅力,然后他会再去影响周边的企业,如此一来,就会在河南省形成一种氛围。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无法预估。

问:您接触资本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这些年来您自己有什么思想上的变化?

张崔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工作中养成了战略思维。我把这一思维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配置资源的能力,二是整合资源的能力,三是提升资源的能力。我在多年的工作中,经常和各个企业的老板进行思想碰撞,帮助我们的企业家在观念意识上提升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这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其实在最初,我对资本市场也是一无所知。通过多年的工作,我对资本市场规律性的东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我本人也养成了用资本这种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

我一直都在抓企业发展,通过资本市场的工作,我对企业本质方面的一些理解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企业价值的理解。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最核心的技术,学会利用外部资源,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36氪河南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为期一个月,河南省共有432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

2021-10-0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