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苗侗文化,西江传说“预谋”出圈

温又妍彤·2021年06月25日 18:40
民族特色文化赋予餐饮行业新的机会。

新消费时代的浪潮中,出圈涵盖行业的各个领域,西江传说作为贵州民族餐饮的代表性企业,也想赶上这班“列车”,早日出圈。

基于数字化技术,商业化和娱乐化不断将民族文化推送到消费者面前,对此,民族餐饮业也迎来挑战和机会。在贵州,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餐饮行业,也将重构商业模式,在不断的创新中承载少数民族文化。

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与现代餐饮协作,新环境催生新风向

餐饮赛道仍然坚挺,尽管受疫情影响,餐饮业在20Q1一度陷入困境,最低时线下客流不及日常的10%。2020年4月后伴随餐饮堂食的逐步放开及商家加码外卖业务,行业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环比改善较为显著。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

2021年4月我国餐饮收入3376.9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9%,已完全恢复正常。2021年4月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18.3%,表现明显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餐饮行业凭借民生刚需属性,仍是一块大蛋糕,而饮食习惯的现代化使得一个餐馆或某个餐饮品牌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更新周期明显加快,餐饮市场近几年的运转实践证明了这一基本判断。西江传说从08年到现在,先后开店20余家,仍然保持企业生命力和创造力,并正筹备扩张道路。  

作为传统餐饮,西江传说扩张的道路走得慢而稳,因为餐饮市场的局限性,餐饮市场集中度低、规模企业市场份额小,边际成本很难降低,而满足更多的消费就需要更多的人力、土地成本;不像互联网产品,一款游戏从百万用户到千万用户,成本增加的很少,西江传说仍然任重而道远。

餐饮行业品牌嫁接文化的例子屡见不鲜,海底捞、文和友、兰州拉面……都在这条路上不断给后人提供经验和创新。西江传说的董事长杨景勇也深谙此理,在现代餐饮的创新基础上,给西江传说注入了灵魂和卖点——苗侗文化。贵州就像少数民族文化的海洋,有苗族的刺绣、银饰,有侗族的大歌、亮布,有王阳明的心学圣地,而贵州人的饮食习惯,在“吃”中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其中,以苗侗文化为主的餐饮行业,则承载了贵州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民族餐饮业博采众长、积极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菜肴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特色菜品已达万余种、小吃近万种,成为我国餐饮产业的重要生力军。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也多次提出,要着力促进民族地区消费水平的提升,这为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与此同时,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特色化、个性化的饮食习惯,为少数民族特色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条件。

其实,早在2013年,杨景勇打造的民俗风情园就已成为贵州民族餐饮代表之一。从主营贵州民族美食,结合苗侗文化为卖点,到2020年的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再到2021年的贵州民族风情园以及2023年的苗侗千古寨,杨景勇以强化消费者对苗侗文化的认知为目标,并持续将民族文化不断融入到餐饮品牌中。

如果说西江传说遵循将民族餐饮文化传承并发展壮大的理念,而面对新消费时代,民族餐饮的发展必将面临机会和挑战。

以“传承”为基底,民族餐饮正异军突起

如果说文和友是“市井文化”的代表,那贵州的西江传说则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体现。当前,民族餐饮业也正异军突起,市场占比稳步提高。

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大厅

西江传说,不论是从建筑的风格、材料、工艺,还是室内的一步一景,都无不体现工匠精神,让人耳目一新。其代表性食物——酸汤,传承技艺从祖母到母亲再到杨景勇,已传承三代,他在祖传手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结合本地乃至外地人的口味,做出一碗好酸汤。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到悟觉,都在用“活态”的方式展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与源远流长。在这里,不仅有现代餐饮特点,更是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将苗侗文化和现代餐饮相结合,体现少数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菜品的味道、装修的风格、甚至供应链端如何迎合顾客的需求已成为商家必修课。

在食材供应环节,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在营销模式上,不仅通过传统线上引流平台的流量和线下营销活动来提高门店的客流量,更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和评价,和顾客产生进一步的联系和链接。西江传说将自己掌握的经营要素“苗侗文化”牢牢把握在手中,再通过美食和沉浸式的就餐体验去影响消费者,做好产品,完善服务,最终实现从“卖原生态商品到以特色文化来经营顾客”的升级。

民以食为天,地方的饮食习惯永远蕴含着当地民族一定的文化内涵,西江传说的根永远是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苗侗文化,而苗侗文化与现代餐饮有机融合发展,也将一如既往不断的探索。

以民族文化IP打造出一座可以吃饭的“活态博物馆”

美味间,他用实际行动绘出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他是传统苗侗美味佳肴的守护者,是攀登饮食文化新境界的探索者。山珍海味、花果鲜蔬,家常便饭、饕餮大餐,他让食客们在意犹未尽之中,品尝人生五味及五千年的民族文化。

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就餐大厅

“弘扬苗侗匠心精神,我把苗乡侗寨从300多公里外的黔东南‘搬’到贵阳来,来到了西江传说,我要让世界爱上苗乡侗寨”。杨景勇说。

在“博物馆”中转一圈,你会发现这里和普通店面的区别。

干栏式木质结构建筑无不体现匠人匠心,店面整体设计风格温暖,乍一看仿佛来到苗乡侗寨,身临其境。

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一个“苗侗文化体验馆”,从入口到大堂、廊道、天花板、甚至每一个包房,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贵州少数民族的特色,蚩尤大殿、火塘、鼓楼、苗绣、蜡染、银饰更是为“博物馆”增添氛围。

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一角

大厅中带有民族风情的演绎,让你感受到年轻人热情和淳朴的气息,被戏称为“行走的苗乡侗寨”,在这繁华的都市中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品牌经济就是粉丝经济。未来市场会对品牌扩张提出更高的要求,越精准的定位,越能够提高品牌在市场中的认知。在这一点上,杨景勇深知其重要性。

苗乡侗寨的民族文化新颖而有趣,即使抛开博物馆极具特色的“外貌”,从特色菜方向其中包含的民族语言、性格和特性也始终如一。

在西江传说“博物馆”的餐饮内容上,主打苗家酸汤,从地方小吃到特色菜、还有必点的火锅都和酸有关系。

特色酸汤

杨景勇创办的第一家店是酸汤牛肉,对许多餐饮企业来说,创始人创办的第一个实体,往往也决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酸汤的出身决定了西江传说的基因。

杨景勇常说:“我卖的不仅仅是食物,我更想让大家感受苗侗文化。”他认为,西江传说博物馆不仅仅是在吃,还是一个人五感和情绪的表现,活态博物馆的打造,你可以身临其境,从看贵州美景、闻贵州炊烟、听贵州故事、到探贵州风情、品贵州味道、悟贵州精神,达到吃的不是食物,而是享受文化的境地。 

IP结合新零售新经济等,让IP在被创造出来伊始就将品牌直接拉向了盈利方向,这是它们成功的一大共性。                  

西江传说的目标,是以二十余家直营店包括经开区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为雏形,在观山湖区、北二环分别建立占地30亩国家级、60亩世界级的苗侗千古寨,把西江传说打造成一张贵州的金名片,并以此为例,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在新消费时代的浪潮中,餐饮行业不断将文化承载到自身品牌,为品牌赋能,不管通过商业化还是娱乐化的方式,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都还有极大的潜力能被挖掘,相信在未来,承载着文化的品牌将不断创新,民族餐饮业中,西江传说这样的品牌也会不断被重塑和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体验,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1
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续好“山海情”,奏响合作“五部曲”

2021-06-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