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 科研成果发布会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关乎国民健康的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新的风口。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大健康产业“链群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坐拥“一校四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四医院)”等大健康产业优势资源的成都市武侯区,以“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建设为“建圈强链”落脚点,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12月29日,由四川大学、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在武侯区举办。论坛围绕“融合创新•共建未来”主题,邀请医疗健康领域知名专家、行业龙头企业家、产业投资人、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五个产业功能区等多方资源,推动“校地企资”合作,助力打造“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大健康产业集群。
活动快讯活动文章活动直播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即将召开
    12月29日,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将在成都·武侯·世外桃源酒店召开。 “一校四院”助力,科研成果汇集,校院企地共享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在蓉举办
    12月29日,由四川大学、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在成都市武侯区举办。论坛围绕“融合创新•共建未来”主题,邀请医疗健康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产业投资人等多方资源,通过产业推介、主题演讲、科研成果发布、“一校四院”项目路演等环节,推动“校地企资”合作,助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 国内首个用于实质性器官恶性肿瘤治疗的栓塞微球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国内首个用于实质性器官恶性肿瘤治疗的栓塞微球项目——MIG-S配合热(癌即舒)放疗栓塞微球,由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张川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张川表示:“项目在全球首创通过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栓塞微球,具有尺寸均一可控,材料多样,载药控释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于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还可用于医美行业制备童颜针等产品,上市后将打破该领域长期国外垄断的局面。” 项目已成立企业四川大川合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以四川大学及华西医院核心技术为支撑,拥有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教授团队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杨丽教授团队等顶级专家,在栓塞微球、细胞培养领域拥有多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于2020年12月获得中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计划在2022年初启动A轮融资。
  • 静脉全身麻醉药气药浓度在线监测仪的研制与开发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静脉全身麻醉药气药浓度在线监测仪的研制与开发项目,由华西医院研究员张文胜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张文胜表示:“该仪器可实现静脉全身麻醉药丙泊酚(propofol)、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fospropofol)等气药浓度的实时、在线、连续、无创监测,为靶控输注(TCI)的闭环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实现个体化精准麻醉,目前处于样机的适应性改造和软件开发阶段,可以迅速转化为产品并应用于临床麻醉或ICU危重患者的镇静监测。” 项目团队由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段忆翔,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临床麻醉29年、麻醉新药研发逾15年的研究员张文胜领衔。项目尚未融资。
  • DNA四面体(tFNA)结构功能化药物开发平台的构建项目路演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DNA四面体(tFNA)结构功能化药物开发平台的构建项目由华西口腔医院教授林云锋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据林云锋介绍,项目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已成功构建运载反义肽核酸、核酸适配体和多种小分子药物的新型tFNA药物开发平台,在抑制MRSA细菌、肿瘤细胞靶向和治疗、逆转耐药及减轻骨关节炎症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项目拟将tFNA纳米载药体系完善化、系统化,拓宽应用范围,优化药物和tFNA结合与解离的平衡条件,探明最佳给药方式,拟在抗微生物、抗肿瘤、细胞和器官靶向、退行性及炎症性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潜能。利用tFNA 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搭建新型药物开发平台,在细胞功能活化、靶向药物传递、生物传感器构建等方向进行新型药物研发,从而在损伤性疾病、退行性病变、罕见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获得突破。 林云锋表示:“项目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广阔的开发应用市场,已获得了景泽生物2000万的战略投资并联合成立景润泽基因,该公司基于TDN平台开展眼科领域的药物开发。”
  • 儿科专用磁共振研发、头部线圈改造及临床应用转化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儿科专用磁共振研发、头部线圈改造及临床应用转化项目,华西第二医院教授、放射科主任宁刚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宁刚表示:“项目通过研发儿科专用磁共振设备,改造生命支持系统兼容的头部线圈,建立安全的扫描环境,通过个性化设置扫描序列及参数,突破以往磁共振的技术难题,实现对0-3岁儿科患者的MRI成像,并针对婴幼儿(新生儿及早产儿)生理调节能力尚不健全、对MRI检查中的噪声更敏感、检查时对温度、湿度及实时监控生理指标要求更高的特点,成功研制了世界首款婴幼儿专用高性能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填补国内儿科专用磁共振的空白,促进产业升级。” 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宁刚教授,四川大学张林教授,华西第二医院党办主任、院长助理陈大鹏教授领衔,目前已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T儿科专用磁共振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发”资助。
  • 中国健康婴幼儿肠道来源新一代益生菌菌株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中国健康婴幼儿肠道来源新一代益生菌菌株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由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何方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何方表示:“团队成员近十年来在针对中国婴幼儿肠道菌群构建规律、特征及其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收集了婴幼儿肠道来源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构建了中国首个婴幼儿肠道来源微生物特色菌种保存库,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模型对保存良好、背景资料完整的数百株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详细的细胞、动物和人群水平的对比研究。” 项目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博导何方领衔,已实现3株益生菌菌株产业化,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国内外发明专利6项,目前尚未融资。
  • “医学3D打印技术及创新医药产品研发”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新型透皮微针技术项目——医学3D打印技术及创新医药产品研发,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苟马玲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苟马玲表示:“新型透皮微针技术是一种新的透皮促渗方式,该技术是以微创方式在皮肤上传递药物的新剂型,既可以解决注射给药中患者疼痛、交叉感染、皮肤损伤、晕针等问题,又可以解决传统透皮给药皮肤障碍层阻碍药物进入体内和生物大分子只能注射给药的难题,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美容、疫苗、局部麻醉等。” 该项目团队还发展了一种微针制备新方法,可以快速制备高质量微针,以支撑微针透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拟与中航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新成立科技研发公司,共同开发该成果。
  • iTRS可测量种植手术导板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iTRS可测量种植手术导板项目由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临床专家于海洋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iTRS可测量种植手术导板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于海洋教授团队首创的高精度种植需求解决方案。于海洋表示:“该项目聚焦目前口腔医学的热门领域口腔数字化种植,在全球首创将传统导板引导种植手术中的导环和手持引导器合二为一,使用批量可定制的双臂氧化锆导环,将传统种植手术导板的1-2mm级的精度提升到0.5mm以内,有效地提高了种植手术的可及性,减少了种植相关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诊疗支出,已完成数十例以往无法种植的高难、高精度需求病例。”据悉,该项目目前尚未融资。
  • 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正畸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研发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正畸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研发项目由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王军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项目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军领衔,于2016年启动智能口腔正畸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头影测量模块、VTO模块、图片自动整理三个主要模块的研发。王军表示:“目前已成为国内口腔正畸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分析系统之一,已在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等2000多家医疗机构常规使用,尚未融资。”
  • 精子体外处理及冷冻体系研发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精子体外处理及冷冻体系研发项目由华西第二医院精子库实验室组长、研究助理员柳莎莎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柳莎莎表示:“项目正在研发全面的精子体外处理及冷冻的相关耗材和试剂,主要包括:1.精子体外处理:洗涤、优选、制动、活化、富集、稀释、粘度处理等环节,共可形成12个相关产品;精子冷冻包括常规精子冷冻、稀少精子冷冻、 单精子冷冻、附睾精子冷冻、睾丸精子冷冻在冷冻过程中涉及到的载体、特殊冷冻试剂均等,可形成10个相关产品。” 该项目团队由现任生殖男科、四川省人类精子库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福平,“中国性学会妇幼保健男科分会”第一届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男性生育调控第二届专委会委员蒋敏教授和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蒋小辉领衔,已申请并获批3个国家级发明专利,并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实施非独家授权生产转化。
  • 智能颌面整形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智能颌面整形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项目由华西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叶斌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该项目中结合AI技术的全自动颌面整形手术机器人,基于力反馈技术,能够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真实感,手术中的精度小于1毫米,使用小型化轻量化的高精度机械臂,在末端执行器提供 7 个自由度、90个关节运动和缩放比例运动,可以在较深且狭窄的空间内操控可调节手臂进行精确而灵活的无震颤运动。该项目通过三维立体成像、对手术区域进行三维可视化, 进而术区狭窄视野放大展示,获得更广阔的视角,直观展现手术部位,清晰地识别并回避重要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并通过光学或电磁导航,实时定位手术器械,引导机械臂按照术前规划设计精准快速切除和移动颌骨位置。 叶斌表示:“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借助机器人辅助进行的手术失血更少, 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美容效果更好。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可填补我国在颌面整形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里的空白,市场潜力巨大。”据悉,该项目目前尚未融资。
  • 新型便于使用的高频电刀应用项目路演 | 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
    12月29日,新型便于使用的高频电刀应用项目,由华西第四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张晓晴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张晓晴表示:“项目的高频电刀适用于喉内悬雍垂、软腭特别是人体内狭小开口内的组织切除手术。新电刀可使手术风险降低,提高患者手术体验,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目前尚未融资。”
  • 冷链食品及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路演
    12月29日,Easy SAT (SARS-CoV-2 Antigen Test) ——冷链食品及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周琛在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路演。 周琛表示:“该项目中N-48适配体的引入为DNA与N蛋白的连接提供了直接的分子桥梁,使SARS-CoV-2能够实时和高度具体地检测,并成功设计了基于构象熵驱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证明了构象熵驱动的DNA分子电路作为信号放大策略的潜力。与以往基于发夹DNA链的DNA分子电路相比,基于线性DNA链的构象熵驱动的DNA分子电路的信号泄漏较低,同时通过合理的序列设计可保持较低的背景信号,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构象熵驱动的DNA分子电路与g-CNQDs@Zn-MOF材料相结合,可以在30 min内即可实现检测信号近500倍的增强,可检测浓度低至1.0 pg/mL的N蛋白。此外,由于操作步骤简便快速,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也显著提高。”该项目由四川大学汪川教授和李永新副教授领衔,目前尚未融资。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