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路在何方?
电池负极材料火了,比亚迪下场投资
国产包揽全球前四,负极材料“四小龙”如何炼成?
负极材料黑马尚太科技上市在即,行业过剩引关注
70后高材生踩中新能源风口,干出一个负极材料“黑马”
青岛嘉丰:动力电池下一代高容量负极材料的践行者
卖的多了却不赚钱,负极材料跌至3万元/吨,企业加速出海
招商线索 | 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人行道机器人项目寻找优质承载地
36氪首发|「江门和创」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聚焦新一代硅碳负极材料
专注新一代硅碳负极材料,「格源新材料」半年内完成两轮亿元融资 | 36氪首发
「容钠新能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专注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研发生产 | 36氪首发
头部企业自建工厂、硅基负极材料迎来产业化,锂电池负极产业持续发展 | 未来能源创投风向标
通用汽车与Element 25达成硫酸锰供应合作;总投资30亿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落户福建|36氪新能源日报0626
一季度我国共发布储能项目480个,规模共计103.6GW;SK On将与美国西水资源公司共同开发电池负极材料|36氪新能源日报0504
36氪首发|自研“低锂耗”和“多孔硅基复合”核心技术解决首效及循环,硅基负极材料研发商「昱瓴新能源」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
尚太科技上半年净利下降11.86%,超6成销售曾来自宁德时代
主板大肉签来了,年入50亿?毛利率“秒杀”龙头
中科院创投、小米联手押的明星项目,背后是“中国锂电池之父”
锂电材料三巨头卷翻日本对手
索理德新材料完成Pre-A轮融资,万创投行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格源新材料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专注于新型硅基负极自主创新
千亿负极市场的轮转盘:杉杉起大早,紫宸赶晚集
浙江富豪的500亿独角兽要融资,比亚迪和宁王抢着投
上百家VC排队送钱,敲不开创始人“大门”
电动车的负极江湖:一代枭雄大有来头
又一家超级独角兽:箱式炉领跑者估值超百亿
“中信系”大佬梁丰难敌行业下行,控股璞泰来身家两年半蒸发近300亿元
杉杉股份内斗风波暂息,业绩下滑且股价大跌
36氪首发 | 专注于锂电池新材料研发,「碳佳科技」实现新型硅碳中试产线全线运营
荣耀的青海湖电池,小米和特斯拉都很眼熟
坤天新能源完成两轮合计超20亿元战略融资,万创投行连续担任首席融资财务顾问 | 万创交易
打破美国垄断,「昱瓴新能源」A+轮融资获航盛锂能领投 | 36氪首发
“北交所市值一哥”的“抗日”往事
这家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交易所火速问询,去年董事长涨薪291万达765万
“宁王”赚了大钱,杉杉股份没有
36氪首发丨硅负材料公司GruEnergy获数千万美元融资,硅碳负极产品将量产
【坤天新能源】完成超十亿元战略轮融资,万创投行担任本轮融资首席财务顾问
走差异化硅碳负极制备路线,「星科源」连续完成两轮超五千万元融资 | 36氪首发
万创观点:国产新能源汽车会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贸易为辅的发展策略
“企二代”郑驹接班445天,杉杉股份跌没161亿元
36氪陕西首发 | 「三义高科」获超1亿元股权融资,加速锂电池上游石墨匣钵坩埚产能扩充
专注碳族材料研发,「碳什科技」已推出高性能导电剂和硬碳产品
北交所观察 | 800亿市值的 “北交所一哥”,到底值不值得买?
智氪点评·北交所丨北交所一哥首份中报答卷:锂电负极也有成本压力
疯狂扩产、毛利率四连降,这家锂电材料细分龙头撑得起百元股价?
大跌半年,如何看待当前动力电池材料的投资机会?
专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研发生产,「索理德」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 36氪首发
动力电池迎来史上最大颠覆式创新?解密硅纳米线电池
易事特:公司更多将自产钠离子电池应用于UPS、EPS、数据中心;商务部回应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主观臆断,严重损害中方权利|36氪新能源日报1004
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亮相,锂电池“江湖地位”将被钠电池取代?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