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扎堆涌入,漫剧成新的掘金风口?
3天速成、千元成本、亿级播放......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正来自短剧领域的新物种:漫剧。
作为新兴内容形态,漫剧以小说或漫画为蓝本,需真人出演,也省去了实体布景。而且,在AI技术的驱动下,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使其迅速崛起,并已诞生多部爆款作品。
面对这一趋势,嗅觉敏锐的各大平台迅速入局。抖音近日就推出了精品漫剧激励计划,最高为创作者提供75万元分成,在短剧行业掀起广泛讨论。
那么,漫剧会成为下一个掘金热土吗?
巨头纷纷押注漫剧
漫剧实在是太火了。
据巨量引擎数据,2025年上半年,漫剧累计上线量已达3000部,复合增长率高达83%,流水规模激增12倍,预计全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这一爆发式增长吸引了众多平台纷纷入局。红果短剧平台不仅将“漫剧”设为一级入口,还在10月底于安卓端上线了免费漫剧APP,进一步加码市场投入。
巨头们跑步进场,既有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也有B站、爱奇艺等中长视频平台,还有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大厂。一时之间,漫剧赛场上热闹非凡。
其中,抖音在布局上尤为积极。11月13日,抖音短剧版权中心发布了头部精品漫剧激励政策,对S+级别作品提供75万元保底分成,保底单价为5000元/分钟,超头部作品最高可达3万元/分钟。
自9月以来,抖音持续细化对漫剧赛道的扶持,从将其列为专项内容类别,到明确合作模式与对象,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快手紧随其后,于9月宣布联合可灵AI启动“灵感・新纪元AIGC创投计划”,承诺为单部漫剧提供最高1000万灵感值与1亿流量支持。
腾讯广告于10月底发布的扶持政策则在分成上显得相当慷慨,内容方开通“文娱-微短剧”类目并符合条件最高可享受95%分成比例,基础激励达到85%接入智能托管还可获得额外10%广告金配赠,漫剧内容授权官方小程序可拿110%-160%分成。
爱奇艺近日发布的漫剧合作计划也主打砸钱做内容,以独家基础分成70%、非独 50% 的核心福利吸引创作者,分成比例最高可达100%,优质团队还能获得专项资源推广。
阅文集团带着海量网文和动漫IP入场,在十月举办的创作大会上宣布入局漫剧新赛道,从开放IP资源、设立亿元专项创作基金、推出AIGC工具到产业链协同,对漫剧生态进行全面扶持。
有着“Z世代文化社区”之称的B站也没错过这个风口,在年中推出“觉醒计划”扶持漫剧,除了提供千万级流量曝光,还承诺将承担100%的制作成本,版权授权与充电分成最高能达到80%。
纵观各大平台的扶持政策,核心手段集中于高比例分成、开放IP资源与流量支持三大方面。然而,能否真正吸引并留住创作者,最终仍取决于平台的综合实力。
巨头集体涌入
漫剧并非新产物,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成为热门风口,离不开AI技术的加持。因此,如今爆火的漫剧,也被称为“AI漫剧”,今年也被业内人士称为“AI漫剧元年”。
那么,AI漫剧靠什么爆火?
以抖音播放量破2亿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为例,剧情抽象又离奇:女主在仙侠世界开起了挖掘机,怪兽顶着Labubu的外形,男主的狐尾竟长在身侧……观众一边直呼“太癫”,一边却忍不住追到结局。
B站Up主“圆桌动漫”制作的《我独自拯救反派》,尽管只有八集,却吸引了4.5万用户付费支持。不少观众认为,虽然其原著和剧情不算出彩,但特效、配音与后期制作已超越同类创作者水准,心甘情愿为其“充电”。
据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漫剧上线后一个完整的自然月营收流水突破了百万。
腾讯动漫近期上线的《我的治愈系游戏》与《传武》,上线仅四天播放量便突破千万,迅速登顶平台漫剧榜前两位,并凭借自然的人物与场景设计赢得广泛好评。
观察这些爆款作品,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题材猎奇、脑洞大开。而这背后离不开AI技术的加持,它能突破现实拍摄的限制,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爽感。
正因如此,目前现在的AI漫剧题材大多集中于玄幻、丧尸和末世等男频领域,仅从《我在末日当僵尸》《炼气练了三千年》《修仙大学,从忽悠老年人开始》等作品名称,便能窥见其内容取向。
AI漫剧的内容属性也给短剧行业带来新增量。据数据分析平台WeTure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漫剧用户中男性占比高达86%。在以女性用户为主的短剧大盘中,AI漫剧精准吸引了大量男性受众,为平台带来宝贵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 AI漫剧脱胎于漫画,天然具备吸引漫画用户的基因,业内头部制作方酱油文化创始人黄浩南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动漫短剧会吸引更多的二次元人群。这也为整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AI爆改短剧行业?
从生产端来看,AI漫剧之所以爆发,是因为正契合内容行业对工业化生产的核心诉求:低成本、高效率、可量产。
目前,AI已能深度参与作品创作的全流程。
小红书上有不少教程:剧本创作用deepseek和Kimi、分镜交给即梦或豆包、动画生成有Veo3、Vidu和可灵、配音配乐用Mureka和Minimaxi,后期拜托剪映和PR,可谓“有电脑就能上手”,零基础小白也能做出完整作品。
市场需求也催生出一站式工具。火山引擎的AI模型矩阵覆盖剧本、分镜、视频生成、配音到剪辑五大环节,相比纯人工制作,“人工+AI”模式能将制作周期缩短80%–90%,成本降低70%–90%。
专注于短剧与漫剧的巨日禄AI同样能包揽漫剧创作全过程,已被多家短剧公司采用。其技术支持的《我在末世当老板,百万丧尸为我疯狂搞基建》播放量达2.3亿,登顶抖音十月动态漫榜。
据其官方介绍,借助该平台,15人团队仅需3天即可完成一部AI漫剧,生产周期压缩至传统模式的五分之一,真正达到“一人一天一集”(每集1–2分钟)的工业化水准。
东吴证券研报进一步佐证了AI带来的成本优势:传统漫剧单分钟成本约2000–5000元,使用AI后可降至1000–2500元,降幅达50%。
然而,AI漫剧的发展也面临挑战。
当前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题材多集中于“重生”“丧尸”“末世”等固定类型。由于制作者使用的AI工具趋同,导致画面风格相似,观众容易审美疲劳,另一原因则是制作方对市场爆款模式的路径依赖,难以冒险尝试新题材。
此外,AI并非万能。11月20日,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一则漫剧下架公告引起全行业注意,违规动画微短剧《高考落榜,忽悠同学上冥牌大学》全网下线,原因是:
这部AI漫剧由杭州灵矩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剧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制作而成,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1亿,是爆红的剧之一。
此次下架事件提醒行业,AI无法自主判断内容是否触碰监管红线。无论AI介入多深,对作品价值观与内容安全性的审核,仍需由真人来最终把关。
总体来看,AI漫剧的优势依然明显,既能帮助制作方规避真人演员与实体布景的成本与潜在风险,又能进一步实现可量化的降本增效,因此吸引了各大平台争相布局。但随着AI漫剧继续狂飙,如何在内容同质化趋势中寻求突破,并确保作品安全合规,这是行业必须持续关注与应对的关键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播场”,作者:场妹,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