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2》:“疯狂”宣发,“疯狂”好看

东西文娱·2025年11月25日 19:14
关键是确实好看啊

在上海举行的《疯狂动物城2》全球庆典现场,台上是电影导演等核心主创;台下,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坐在第一排靠近出口的位置,在电影放映前起身和现场观众打了招呼。他上一次来中国公开场合,还是2023年12月上海迪士尼“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开幕。

电影片尾字幕滚动,全场响起掌声。“稳了”——这可能是现场观众普遍的心声。而随着超前观影口碑解禁,社媒评论区也不乏“放心了”的声音。

《疯狂动物城》2016年上映至今,依然是中国进口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保持者。

时隔9年,由杰瑞德·布什与拜伦·霍华德执导,原班配音演员回归的续作,无论是在动物城世界观的丰满、尼克和朱迪关系递进、新角色的魅力塑造等方面,应该都能回应观众的预期。

电影主创团队

而全球与中国电影市场,在2025年末对“大片”提振市场的期待,同样有望得到满足。

海外数据预测,《疯狂动物城2》全球票房或将冲击20亿美元。其北美首周票房预计超过1.26亿美元,成为感恩节档期历史第二高电影,仅次于去年的《海洋奇缘2》。

在中国市场,《疯狂动物城2》已打破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票房最快破亿的纪录。并在正式上映前,成为中国影史首部预售过2亿的进口动画电影。

如果说《疯狂动物城》,曾用跨时代的技术,呈现了一个本土观众审美“很爱”的故事,在关键的年份,“参与”抬高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天花板;那《疯狂动物城2》上映,无论对迪士尼还是中国电影市场,同样意义不凡,尤其在中国电影的当下。

中国电影市场今年继续显现出了能容纳更多优质动画电影的潜力,而中国电影产业所大力推动“电影+”,即从单一票房收入向多元化商业生态转型,今年亦是关键阶段:不论是和本土潮玩、IP零售消费等产业的全球化扩张同频,还是和城市文旅、主题乐园深度融合的场景体验,电影+的落地,都需要更多IP来带动。

其中,动画电影IP已经展现出了对“电影+”的带动能力。

而选择在2025年年末回归的《疯狂动物城2》,在中国市场提前预热的一系列IP联动举措,向市场呈现的,不是“带动”,而是一个顶级IP主导市场的能力和实力。

从声量到销量,可以预见《疯狂动物城2》势必会给后续中国电影的IP化运作带来更多的讨论、参考和借鉴。但其中最可贵的,也是最难的,还是一个IP续作,如何在保持高质量的基础上,还能继续精准捕捉、拥抱甚至引领观众的口味,让观众看完后,可以毫无负担也毫不犹豫的说出一句:

“《疯狂动物城2》,好看!”

为什么会“好看!”做续集、做IP

回归普 世价值与满足粉丝预期都很重要

回顾近两年高票房动画电影,主要分化为两类:高度类型化与真正破圈的合家欢。作为后者代表,《疯狂动物城2》延续了第一部的优点,比如在兼顾主流电影观众体验和核心粉丝深层需求上,拿捏得精准。

《疯狂动物城2》具有典型的“好莱坞大片”特质:主角团为解开谜团而行动,伴随快节奏的追逐、打斗等大场面,搭档间发生信任危机、争执、和解、情感升华……迪士尼动画的技术,也足以让视听效果达到一流大片的水准。

在此基础上,动画形式勾勒出“动物城”的新奇世界观,又消解了传统好莱坞大片叙事容易产生的套路感,以及观影年龄层等限制性;以更柔软、幽默的方式,表达某些相对现实的议题,让《疯狂动物城2》真正做到“合家欢”,满足各类人群的观影需求。

续作延续了第一部动画电影的主旨,从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物种矛盾,升级为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间的“文明对立”,但最终都回归到尊重差异、接受差异,寻找共处方式的普世 价值。这为整部作品奠定了温暖的基调,也回应了当前全球环境下的某种时代情绪。

更可贵的是,这种温暖并不只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电影也在用各种细节抚慰着观众的情绪。比如第二部新角色蛇盖瑞说出“我也没有肩”,以轻松的方式表达了“不必给自己强加责任”的主题,就特别能引发当下打工人的共鸣。

导演霍华德此前在外媒采访中,谈及考虑两部作品首要因素时表示:“我们最喜欢的电影,都是用非常个人化的视角讲述的宏大史诗故事。如果缺少了个人化的元素,对我们来说就达不到标准。”

这样的理念同样贯穿角色塑造。着眼角色和角色关系,往往也是IP电影续作维系观众情感,唤醒情绪记忆的关键。

《疯狂动物城》系列另一位导演,也是迪士尼动画首席创意官布什今年6月也在海外采访中提到,“最成功的续集故事,是那些没有忘记核心角色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

布什导演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疯狂动物城2》全球庆典

他表示,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很早就接收到市场反馈——“观众真正关心的是尼克和朱迪之间的人物故事。”因而在创作时,团队始终确保尼克、朱迪是故事的主导部分,不断深化他们的人物故事。同时简化故事中的谜团,以免谜团喧宾夺主,变得过于沉重,让观众无法花时间去了解角色。

最终,《疯狂动物城2》确实做到了将狐兔之间的soulmate关系进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尺度上也拿捏得刚刚好——官方撒糖,但不会限制粉丝自己的想象与表达空间。

无处不在的疯狂动物城2:动画电影IP,正在链接更多业态与产业

不止票房收入与观影市场热度,动画电影这两年也在深度影响电影宣发与电影IP运营的思路。以往常见于动画电影的“千人场”、联动快闪等玩法,如今被越来越宽泛的电影类型借鉴。

这背后,除了体现电影触及观众的渠道拓宽,更反映出动画电影作为IP的重要源头,正在以更主动的姿态,链接多元业态和各行各业。

去年开始,《疯狂动物城2》就以有节奏的体系化打法,拉满了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几乎所有宣发配置。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动画电影IP融入各种业态的新探索和验证。

作为备受关注的IP续作,《疯狂动物城2》的宣发做足了提前量。早在一年半前的“D23:迪士尼全球粉丝大会上”,迪士尼就释出先导海报与片花,公布了续作新角色蛇盖瑞。这一角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蛇年”概念。

事实上,本土化宣发也是《疯狂动物城2》在中国市场的重点,策划执行的颗粒度与和各界合作的精细程度,较大部分电影来说,都显得更极致。

比如在投放本地化宣发物料方面,除了中文推广曲等常规操作,今年8月《疯狂动物城》第二次在中国市场重映,迪士尼还专门设计了藏着续作彩蛋的重映海报,吸引观众提前解锁线索;还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手,推出包含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形式的系列短片《动物城日与夜》。

又比如继史迪奇后,第二场和东方航空合作,升级了疯狂动物城的主题航班,同时拓宽了物料触及用户的渠道,在文旅场景强化IP沉浸感。

值得一提的是,《疯狂动物城2》还和十大院线品牌合作,为不同影院定制融合动画角色和影院品牌名“谐音梗”的海报:万“哒”影城(万达影城)、“豹”纳影城(博纳影城)、“宝狸”宫影城(百丽宫影城)等等。

这种少见的个性化合作,除了创造更多可传播的“梗”,拉近IP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对院线来说,更有一层增加其品牌在观众心中辨识度的价值。

除了本土化内容共创与场景合作,《疯狂动物城2》的IP跨界合作,也在一些层面突破以往常规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比如品牌跨界营销方面,电影上映前与多个品牌达成深度合作。以和自带IP属性的天猫双11的联动为例,在大促活动周期内发布联名短片,天猫吉祥物IP猫天天意外进入动物城,邂逅朱迪与尼克,展开一场围绕双11快递的冒险,贴合电影中的追逐冒险情节,为双方IP带来内容增量。

又比如,作为经过市场验证的头部IP续作,伴随本土IP授权市场不断成熟,《疯狂动物城2》在IP授权联名合作衍生方面更为前置,覆盖范围也更广。不完全统计,电影上映前,官宣的联名活动就将近60起,覆盖潮玩、食品、餐饮、服饰、美妆、电商、汽车、手机等多个领域,匹配不同消费场景与受众需求。

其中,潮玩无疑是近两年最受关注的电影IP授权领域之一。上映前,《疯狂动物城》IP与泡泡玛特、名创优品、52TOYS等多个头部潮玩品牌都达成了合作。事实上,也只有足够主流的头部IP,能兼容多品牌、多品类的潮玩授权。

在这些案例中,《疯狂动物城2》与名创优品在合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首次实现了中国潮玩品牌与海外动画电影IP的双向植入。

一方面,双方提前策划并推出联名潮玩、线下IP主题门店等。在北京首映礼后,导演布什还前往名创优品的《疯狂动物城2》主题店购物,将其视为品牌宣传、链接粉丝的新场域。

另一方面,名创优品成为首个植入《疯狂动物城2》的中国品牌。在动画电影场景里,就出现了利用动物体型差设计出的“MINISO”和“MINI MINISO”双广告牌。

左上角的名创优品广告牌

本土有一定规模的潮玩品牌,普遍处于卡位出海、渠道升级等关键阶段。第一梯度的头部大品牌,更面临加大IP内容投入,深化IP商业模式的重要节点,开发IP电影已被行业摆到明面上探讨。

潮玩与动画电影双向植入模式,称得上一种实现双赢的相对灵活和高效的打法。在当下也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IP与本土市场共赢,迪士尼与中国市场的又一次“双向奔赴”

自《疯狂动物城》2016年在国内上映,揽获15.27亿人民币票房,这一IP对中国市场与迪士尼,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有票房与口碑打底,使得迪士尼在中国市场更有信心运营疯狂动物城IP。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内,就有全球唯一的疯狂动物城园区。迪士尼曾表明做出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疯狂动物城》成功“破圈”,实现口碑与票房的双重突破,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迪士尼IP之一。

今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大中华区2026消费品部启动大会上,迪士尼也透露,自2023年12月以来,疯狂动物城IP相关授权业务在大中华区实现3倍增长。预计到2025年底,大中华区将推出超过2000款相关授权产品。

从票房到围绕IP的“电影+”相关业态,《疯狂动物城2》正在持续展示“动画大片”的价值上限。而中国电影与IP消费市场,也到了更能承载精细化、全球化发展的阶段。

这种“双向奔赴”的共赢或许还未结束。《疯狂动物城2》之后不久,《阿凡达3》也将上映。各种因素之下,2025年末的中国电影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迪士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ID:EW-Entertainment),作者:夏清逸,审核:颜巍,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全球视野的文娱行研机构 “Glocal”视角的文娱观察

下一篇

引入双胞胎兄弟进行执行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