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三连降”,什么信号?

城市进化论·2025年11月25日 10:04
三年减少131万人

教育部网站11月24日消息,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据统计,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这也意味着,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实现“三连降”,三年合计减少131万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增至4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降至438万人,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人,较上年减少50万人。而与2025年相比,2026年的报名人数又减少了45万人 。

 解读:此前一段时间里,随着研究生扩招,我国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自2016年至2023年保持“八连增”。而据业内人士观察,“回顾本世纪研究生招生历史,报名人数连续三年显著下跌是第一次出现”。这也意味着,“考研热”出现关键转折。

考研报名人数为何减少?一个主要因素是对许多人而言,读研的性价比和回报率下降。

根据麦可思《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毕业生选择读研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根据2023届读研群体数据,分别有48%、45%的毕业生因就业前景好、职业发展需要读研。

但伴随研究生规模的显著增长,研究生学历不再是“稀缺资源”。在一些人看来,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取得一个硕士文凭,未必比大学毕业开始积累工作经验的性价比更高。

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说,“卷学历”的问题虽然依旧存在,但“卷学历”的性价比在急剧下降。“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比本科毕业生好,研究生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迫使大学生不能再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培养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比一纸高学历更重要。”

而“考研大军”逐步回归理性的另一面是,考公考编仍在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2026年国考共有371.8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98∶1。对比2025年国考,共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

与此同时,近年职业本科高校也迎来“报考热、招生热、高分热”现象。一些可以上普通高校甚至可以上名校的考生选择职业本科,很大程度上看重的也是技能所带来的就业确定性和安全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刘艳美,36氪经授权发布。

+1
1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核心城市大面积产品需求提升,套均总价显著上涨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