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的“停服”小米、格力?
11月21日,界面新闻的一则报道引发家电行业高度关注,其中提及:
“美的近期不再允许售后服务商同时接小米或格力的业务合作,该政策由中国区经各区域负责人单独向合作商传达,涉及小米、格力等其他品牌的空调售后及安装维修;”
“一位美的中国区员工告诉界面新闻,此次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小米,今年小米空调的大卖让美的感受到了威胁,10月份下发了该通知,对家电信后体系尚不成熟的小米而言,此举是打在了七寸上…”
不禁要问,美的为何突然“变脸?”,格力和小米如何“接招?”
01,家电巨头博弈,火药味渐浓!
今天上午,媒体《界面新闻》独家报道了“美的要求售后停止小米格力业务”的消息,相关话题很快空降微博热搜,数小时后的午间时分,媒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又相继进行跟踪报道,强调美的集团进行了否认:“无强制售后服务他性合作的行为。”
都是正规大媒体,报道的口径却存在差异,或许只能等美的最终的正式官方声明回应才能一锤定音了,以及,就在本文发稿前不久,首发独家报道的媒体《界面新闻》也更新了报道,但是,仅仅是添加了美的的最新回应,对于首发报道中的其余内容并未做修改。
也就是说,界面记者获取的信源按照报道的口吻来看同样也是可靠的,所以,仅凭现有的线索,我们认为还难以推翻界面的独家报道,毕竟家电大品牌的渠道网络遍布全国,相对的政策细则可能也有区别,你采访了A区域的负责人/员工得到的回应跟B区域大概率也是有出入的,即颗粒度不可能对齐。
So,还是回归文章主线,因为一系列历史因素,不少网友对小米和格力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这是一对商业“死敌”,甚至为了强化这一偏见,还想当然认为除了格力之外的家电巨头,都是小米的“盟友”,这种见地显然Naive!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何况是商业对手?
如何维持自身的合法利益最大化,才是这些企业的经营共识,小米和格力网络上的“互呛”寻常见,但不表示另外几个岁月静好的品牌真的无动于衷,一旦竞争不可避免,哪怕昔年井水不犯河水的品牌,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微妙起来。
时光倒回到今年3月,美的披露的年报中释放了一个十分强烈的吸睛讯号——“美的已全部清仓小米”,彼时在坊间引发了热议,有不少人解读为是两个合作伙伴关系转变的标志,也有不少人认为美的此举相当明智。
结合目前小米的股价走势,很显然,高价出清的美的获得了相对丰厚的投资回报,在商言商,美的这个做法没有任何毛病,以及,客观来看,美的清仓除了财务回报的考量,兴许也还有着一层规避继续持有‘直接竞争对手’的股份或带来的复杂利益冲突的风险。
今年9月,来自权威市场机构奥维云网(AVC)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空调7月全渠道市场排名前五依次为美的、格力、海尔、小米和奥克斯,其中美的下滑了1%,但仍稳居“一哥”,格力下滑2%,海尔上涨4%,小米排到不容忽视的第四。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据京东平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空调品牌销售榜TOP 5依次为格力、美的、小米、华凌、海尔;中央空调品牌销售榜 TOP 5 依次为美的、海尔、小米、格力、日立,在普通空调和中央空调中皆跻身行业前三的小米显然逼近了美的格力海尔“三巨头”的卧榻之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各家巨头销量打得火热,但是里子的焦虑感也伴随着价格战而水涨船高,奥网云网更是从价格视角锐评“价格混战击穿底价,线下结构持续下行幅度大,不同匹数均价已低于国补前。”
具体到产品端,线下市场各匹数柜机、挂机均价较 2024 年第四季度均出现明显回落。作为市场主销爆款的1.5P挂机,其线下零售均价从2024Q4的3780元大幅下行至2025Q3的3188元,累计跌幅达15.7%,反映出头部品牌为激活线下市场、应对渠道竞争而采取的价格策略倾斜。
浙江证券月前曾做过测算,美的暖通空调分别利润率在10%以上,海尔空调分部利润率4%,而小米空调的净利率约2%,而国联民生证券亦分析指出,若小米空调不能在价格带和渠道上实现突破,其线上份额的天花板可能在20%左右。
从小米集团最新披露的三季报也不难看出,主要包含大家电业务的IoT与生活消费品板块的营收虽同比增长5.6%至276亿元,但相较二季度的387亿元,回落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直观反映了家电赛道的竞争烈度空前。
但是,短期的财务波动完全影响不了小米重仓大家电的决心,哪怕牺牲利润也要为未来的市场空间做前手准备,但是微利模式能持续多久?或成为美的、格力和海尔等传统巨头与小米这股空调“新势力”之间心照不宣的博弈 ……
02,家电还是个好生意吗?
诚然,空调一个品类的饱和竞争和承压之态不代表整个家电行业的未来,笔者仍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论是传统的三巨头,还是小米等“新”玩家,只要聚焦技术、产品和服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破局之道。
中国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玩家早已经证明,想要实现长久的增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海两条腿走路是必然的路径,那对于家电巨头而言,出海和产品创新同样是打破内卷的不二之选。
美的集团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达1072亿元,同比增长17.7%,目前海外业务已经成为其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极,并且海外自有品牌业务OBM占比突破了45%,比如在南美,空调销售额做到了第一,在泰国,冰箱做到了行业领先,在日本微波炉大受欢迎。
海尔智家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791亿元,同比增长11.66%,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高达50.53%,在美国和欧洲等高准入门槛国家其白电与暖通业务都获得了行业领先的位次,东南亚、中东非等区域增速跑赢行业均值。
格力电器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创历史新高,不过海外营收占比仅16.78%,距离对离美的、海尔差距还比较明显,当然,这意味着格力在海外市场仍有不俗的追赶/成长空间。
白电三巨头,在核心技术上造诣都颇为深厚,海尔智家连续13年位居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数量榜首,格力在三季度新增了2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认证,美的上半年新增专利授权超5500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如果仅仅单项产品PK,小米可能未必有必胜的把握,但小米集团选择的是“人车家”全生态的降维打击路线,很多小米手机用户、小米汽车用户在新屋装潢或添置家电产品时,优先会靠虑到智能互联体验最优的米家,当然,这种差异化优势要长久延续,还是需要回归产品的品质与售后服务体验环节上,所以,小米也需要向三巨头继续“取经”。
伴随着5G、物联网、AIoT、AIGC的技术演进,如今的家庭,智慧含量在水涨船高,客厅、厨电、卫生间、卧室、阳台、空气等全都迎来了一次智慧赋能,也因此催生出了全屋智能赛道,必逐渐成了各大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
据Statista数据分析,美国和中国是全球唯二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的国家,意味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测算,203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36万亿元,并且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也将涨至9876亿元。
早在2019年,小米就发布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但是海尔智家、格力、华为、美的在智能家庭终端方面的技术储备同样不容小觑,其中,海尔智家的专利数量更是遥遥领先,也就是说,大家都具备玩转全屋智能的实力。
毫无疑问,出海抢食之外,小米美的格力海尔……们,还将在全屋智能赛道有一场终极“恶斗”,谁会笑到最后?
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媒体公开报道、企业&机构公开数据、家用电器杂志、定焦One,图源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作者:互联网那些事,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