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一台,年入55亿,3D打印机杀疯了
封面来源 | 豆包AI
当社交平台上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展示他们通过3D打印机收获的各类潮玩IP产品、桌面小物件时,一门新的生意正在爆发。
资本密集入局,继高瓴资本、美团之后,大疆也开始押注3D打印机企业。头部3D打印机企业大多诞生于深圳,头部玩家之一为拓竹科技。
据36氪报道,拓竹科技在资本市场估值早已超过300亿元,去年超120万台出货量,在全球市占率达29%。而已经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创想三维,也正在冲击“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
3D打印市场集中度较高,排名前五的企业几乎占据了九成市场份额,而这些头部企业背后,如今站满了投资机构。
在刚刚过去的“双11”,叠加各项补贴之后,很多用户用800元左右的价格,便拿下了一台3D打印机。当价格、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兼具情绪价值和创造力的3D打印市场正在爆发,随着资本、巨头企业密集涌入,新一轮厮杀也正式开启。
800元 一台,年入55亿,3D打印在爆发
3D打印机正成为社交平台上一项新的时尚单品。
一类是潮玩用户,他们不仅通过3D打印出Labubu、星星人等热门IP产品,还有Hello kitty盘子、皮卡丘纸巾盒等,另一类是家长们晒出的由不同年龄的青少年,打印出的恐龙、卡丁车等玩具。
这是3D打印机从昔日的创客小众群体走向更多普通用户的一个缩影。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设备价格、使用门槛的大幅下降,以及自2024年以来,生成式AI建模工具的普及,让“建模门槛过高”这一消费级3D打印机的挑战,大幅改善。
图注:小红书博主分享的3D打印产品。
主营3D打印业务的CUBEUNi工作室负责人向Tech星球介绍,如今3D打印机的设备、耗材价格都已经腰斩,在“国补”等因素等叠加之外,基本千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台3D打印机。3D打印的入门级耗材现在1公斤“40”元左右,据他在今年的3D打印展上了解,部分耗材价格甚至下降70%左右。
相比于消费级3D打印机设备的使用年限通常为5年左右,随着这些设备走向大众用户,对于耗材的使用量正在陡增,这是3D打印企业营收的另一座“富矿”。
据CUBEUNi工作室负责人介绍,大部分用户为了“打印质量稳定性、系统快速兼容适配”,会从第三方价格便宜的耗材最终转向官方耗材。当然,现在市面上也有出现了很多特色的第三方耗材供应商,如碳纤维、美学耗材、环保耗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资深用户们在机器维修、耗材上的支出,也要远高于设备本身。
一位消费级3D打印机用户告诉Tech星球,在实现手办、解压玩具、生活用品自由之前,首先你要先变成修理工,解决打印过程中出现的堵头等各类细碎问题,以及最终的“炒面”结果——在3D打印圈,这是指由于打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打印出的物体形状不符合预期,看起来像炒面一样扭曲。
一位日常热衷于打印各类摄影配件的用户则告诉Tech星球,这两年在耗材支出上已经达数万元。而一位主要打印自己设计的连接件、礼品、储物箱的用户则表示,给打印机配件价值已经超过机器3倍。
过去,3D打印机主要卖给两类用户,一类是“农场主”,是指使用3D打印机批量制造赚钱的B端用户。这两年频繁出现在各类市集、夜市上的龙、蛇动物模型玩具,便是一些义乌的工厂里上千台3D打印机批量生产,单件成本不过2元。另外一类,则是高校实验室、Steam教育机构等,譬如,拓竹科技价格最低的A1mini款,主要受众群体便是家庭用户。
站在消费级3D打印机背后的企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据《深圳商报》消息,2024 年,拓竹在全球的营收超过了55亿元,净利率达 30%。今年第一季度,拓竹的营收更是已达 20 亿元。
巨头“围猎”、资本入局,厮杀升级
消费级3D打印市场,最近两天因为大疆的入局,再度变得硝烟味十足。
起因是,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在11月15日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写道,“老东家”大疆投资了3D打印公司,“协议里还特别安排了拓竹相关的条款”。
拓竹核心团队来自大疆,拓竹创始人陶冶曾担任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拓竹的研发人员和产品经理同样有很多来自大疆。在创投圈和消费者端,拓竹也一直因为大疆基因受到更多关注。如今,大疆亲自下场投资3D打印企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微妙。
一级市场对3D打印市场的热情也大幅提升,美团、高瓴近期集体押注3D打印企业快造科技,创想三维则曾获腾讯、深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据界面新闻报道,大疆投资的3D打印公司为智能派,投资规模达数亿元。据统计,整个3D打印领域今年在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达到了近五年来的高位。
3D打印是典型的比拼产品力的行业,从拓竹科技的发展路径来看,主要通过硬件、软件和内容生态闭环等搭建护城河。
在内容生态上,以2023年拓竹推出的MakerWorld平台为例,其官方数据显示月活跃用户已近千万,3D模型数量超过百万。创作者们可以在MakerWorld 上传模型设计、相关打印配置文件,再配合拓竹官方应用软件,让普通用户就能实现“一键打印”。
图注:拓竹科技线下店展品,受访者供图。
CUBEUNi工作室负责人向Tech星球介绍,MakerWorld平台上每一个模型的上打印、支持助力、评分都有相应积分,但与国内创作者只能兑换耗材等一系列奖品不同,在海外市场,创作者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收入。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通常创作者们的收入由积分兑换、独家模型额外奖励和开放商业版权三部分组成,通常一款有热度的模型,创作者可以实现“躺赚”上万元。而且,如同潮玩系列产品一样,如果一款产品受关注,创作者后续设计的同系列产品,下载使用量也会表现不错。
在硬件设备上,通过低价卷市场已是行业玩家们的集体选择。从已经递交招股书的创想三维来看,2022年至2024年,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例始终在50%左右,同期毛利率则一直维持在30%左右。
图注:创想三维招股书。
随着3D打印机的销售走向更多普通用户,其销售的主要渠道,也逐渐由线下经销商为主变成线上直销渠道,主要是在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开设店铺。
以创想三维为例,截止到2025年3月,创想三维已经开设74家网店。其销售渠道2022年86.5%由线下经销商贡献,到2024年线上和线下渠道已经分别占比50%左右。与之相对应,营销开支也由支付电商平台佣金、广告、KOL投放等组成。
低价战抢占千亿市场
从各大社交平台来看,消费级3D打印正在教育、家用文创等领域普及,用户分享的成品小到手办、冰箱贴、钥匙扣等日常用品,大到成套玩具与家用器具。
但3D打印机更持久的想象力和挑战依旧在于,如何进一步拓宽3D打印内容的边界,提升用户持续使用的热情,以避免新鲜感过后,最终成为“落灰神器”。
诸如拓竹科技推出的MakerWorld平台,是打造内容生态的关键。据CUBEUNi打印工作室负责人向Tech星球介绍,在各类创作者竞赛、创作激励支持上,拓竹科技都非常重视独家模型。
此前,各家企业还因为内容生态有过正面冲突。MakerWorld社区于曾对外发布声明,已对Creality Cloud(创想三维)、Nexprint(爱乐酷)、MakerOnline(纵维立方)等平台采取法律行动。
拓竹指控称,这些平台上存在大量涉嫌侵权的行为:不仅批量搬运MakerWorld上的独家模型,还出现冒充原作者账号的情况,甚至有模型被用于商业广告,直接违反了原作品“禁止商用和二次创作”的授权条款。
图注:拓竹科技线下店展品,受访者供图。
如今,拓竹科技、创想三维、纵维立方和智能派占据全球九成市场份额,2024年出货量分别为120万台、72万台、55万台和50万台,被称为3D打印圈的“四小龙”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不止在国内,同样席卷在海外市场。
CUBEUNi工作室负责人向Tech星球介绍,在3D打印市场,海外用户的极客属性更强,用户对可玩性以及模型的复杂度要求会比较高,比如,解压玩具在国内的下载量很大,但遥控越野车等模型,在海外市场需求更加疯狂。
一位海外华人用户则告诉Tech星球,这两年,在欧美市场明显能感受到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设备价格更低且推新速度加快。
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246.1亿美元,未来十年 CAGR预计为18.5%。
千亿蓝海市场,谁都不想错过。但在低价争夺市场的同时,他们共同的挑战也在于,如同触屏手机通过软件和生态的完善融入人们生活中一般,如何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3D打印机,还需要去创造更多的使用场景,迎来属于这一行业的“iPhone时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林京,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