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户外格局生变,品牌如何围猎4亿消费者?
这届年轻人,开始离开都市的鸽子笼,走进山原湖海。在后浪研究所的一项调研中,周末有近三成的人选择外出游玩,且69.9%的年轻人愿意去公园、山野等户外场所。
随着“去户外”的意向水涨船高,中国户外运动相关的市场规模也在激增。2025年,中国户外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达8526亿元。其中,运动户外用品市场规模为5227亿元,较上年增长13.48%,高于全球增速的5.01%。
与此同时,户外运动被纳入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热情。截至2025年4月初,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打破了4亿大关,虽19-30岁的年轻人仍是主力,但30+群体也在加速涌入。
于是,我们能看到功能性装备迈进城市的高楼大厦。刚降温的北京地铁车厢便堪比冲锋衣卖场,硬壳的防雨抗风,软壳的保暖舒适,都是打工人的通勤首选。而在台风时常偷袭的深圳,防水性能拉满的徒步鞋,是仅次于凉拖的上班刚需。
图源:小红书@抓抓、@momo
穿的人多了,户外装备和品牌也成了消费者用以自我表达和圈层互动的社交货币。线下,一件Patagonia的抓绒马甲暗示个人的环保立场;线上,一次人生首野的装备分享,收获了更多越野跑爱好者的点赞。
户外热潮同样体现在消费支出上。近年来,部分户外装备价格上涨,露营装备的客单价从2020年的800元,涨到2025年预估的2200元。尽管如此,还有46.3%消费者的人均年户外消费在1000至5000元之间,8%的人群愿意每年为户外运动花费超10000元。
纵观整场户外热潮,背后不只受到了政策趋势与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各大户外品牌的战略布局与营销动作,更是当中的关键推手。在这场充满变量的品牌博弈中,户外市场的竞争格局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深流的重塑。
01 大众品牌争夺高端市场
在当前的市场版图中,行业巨头们正享受着市场红利。头部玩家当属进军户外赛道的综合运动集团。
全球范围内,安踏在2024年的品牌整体营收高达149.7亿美元(约1062亿人民币),2017年被安踏收购的亚玛芬体育在其中贡献了超34%的收入。凭借千亿人民币的成绩,安踏跃升成为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与迪卡侬的全球第四大运动巨头。
在国内,安踏的市占率同样持续攀升。通过收并购策略,安踏构建起了覆盖中高端市场的多品牌矩阵,包含始祖鸟、萨洛蒙、桑迪特、可隆、狼爪等知名户外品牌,并以23%的市场整体份额,成为中国运动鞋服领域的龙头。
安踏运营品牌市占率呈上升趋势
在安踏之外,耐克、阿迪达斯、李宁、361°等综合运动品牌也一直在通过子品牌或系列产品,向户外领域频繁发力。
8月,耐克相继发布了Nike Kiger 10、ACG Ultrafly等越野跑鞋,并推出参与产品研发测试的越野跑队伍All Conditions Racing Department,希望深入中国户外市场。
10月,阿迪达斯签约运动员Ruth Croft在宁海越野挑战赛中勇夺冠军,人们的视线被引导到她脚上的adidas TERREX AGRAVIC SPEED ULTRA上,这双鞋也被视作越野鞋圈的强势搅局者。
图源:关于耐克、壹了生活
乘着这股行业东风进入消费者视野的,还有各大垂类户外品牌。它们通过领域深耕,形成了Dyneema混纺技术、Pertex Shield AIR面料、登山扣式防风裙等独一无二的技术壁垒,备受户外人喜爱。
例如,在越野跑与极限运动赛道,凯乐石、HOKA、萨洛蒙等成为消费者首选。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赛事之一“崇礼168超级越野赛”中,凯乐石FUGA以42%的比例成为全场参赛者中穿着占比最高的运动品牌。
在高端登山与极限探险赛道,始祖鸟、猛犸象、土拨鼠等则是登山爱好者的不二之选。猛犸象的Ultimate Ⅶ冲锋衣采用全新面料,使弹性优化20%、透气性提升15%,无论是高举冰镐还是拉绳,都能更自由、更干爽,可谓雪山党的“生命保险箱”。
而在水上运动与海岛活动赛道,巴塔哥尼亚、阿瑞娜、速比涛等品牌大名鼎鼎。Patagonia R1 Yulex采用环保材料制作,在广东冬季海水最冷的时候,也可以仅用一件3mm湿衣从容面对。
猛犸象、巴塔哥尼亚和凯乐石部分产品
至此,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的竞争版图已被初步勾勒,各集团和品牌覆盖了从高端专业到大众平价的全场景需求。根据定位与受众差异来看,不同户外品牌呈现出了金字塔式布局:
- 顶级:由始祖鸟、巴塔哥尼亚等头部品牌主导,聚焦高性能的专业户外产品,服务于资深玩家与高净值人群;
- 中高端:服务主流大众与进阶户外人需求,以北面、HOKA等品牌为主,强调户外功能与性价比的结合;
- 入门级:适用于休闲、轻户外玩家,凭借跨界设计、社交驱动、高性价比策略,迅速切入城市户外赛道,如骆驼、思凯乐、迈乐等。
然而,这座品牌金字塔正在经历一场微妙的结构性震荡。最明显的两个变化是,大众平价品牌开始抢夺高端市场的目标用户,户外天花板的权威性受到潮流轻户外品牌的挑战。
长期以来,金字塔顶部的市场被少数海外品牌垄断,加上高端客群人数渐增,市场不饱和。中低端市场则面临着品牌数量增多、竞争成本高、毛利率低的窘境。在此情况下,大众化的平价户外品牌开始向上扩张。
半年新增户外运动相关企业2.4万家
它们的进攻策略有两种。一是产品高端化,通过打造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向上抢夺高端用户注意力。
户外界的“平价超市”迪卡侬率先发力,2023年推出了高端户外产品MH500系列。其冲锋衣的防水指数高达20000mm,相当于能持续承受3到4小时的暴雨(50–100 mm/h),售价599元,只是始祖鸟软壳冲锋衣的零头,简直是户外人心中的真神。
二是品牌定位更大众化,从追求极致性能的专业品牌,转向与快时尚结合的轻户外,拓展本圈层的受众。
风头正盛的本土品牌伯希和,推出城野两栖的山系列,把时尚精致与专业户外相结合,覆盖从日常通勤到专业户外运动的多种场景,备受消费者喜爱,不仅被誉为“始祖鸟平替”,还闯入体制内当上了人手一件的行政夹克。
图源:小红书@瑞淇Rich7、@双子座的马小哈
这种自下而上的挑战对于传统户外天花板而言,是颠覆性的,本质上是户外文化逐渐从征服自然的英雄主义,走向融入生活的日常美学。
深究户外品牌的格局之变,其深层逻辑在于品牌营销模式与渠道的根本性改写。
02 户外品牌的营销新思路
过去十年,户外品牌只要把logo往雪山脚下一贴,再配上“超越极限”的旁白,就能让中产乖乖刷卡。但如今,同样的套路甚至换不来消费者在直播间的三秒停留。
联名越卷越倦,故事越讲越空,户外运动品牌的传统营销策略开始失效。最明显的一点在于,户外品牌的营销方式同质化严重,难以在目标消费者认知中留下差异化亮点。
从产品本身看,细分品类的户外产品早已陷入同质化泥潭。在商场一眼扫去,除了logo和颜色,消费者很难看出各大品牌冲锋衣的区别。
图源:小红书@CCli
从营销方式看,主流户外品牌的广告采用的都是雷同的模板,场景不外乎山峰、草原、山林,文案核心不过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于是,在下半场的消费者竞争中,户外运动品牌纷纷调整营销策略。然而,如何在行业趋同的势头下呈现出品牌特色?巴塔哥尼亚、迪卡侬和骆驼给出了高分答卷。
1. 巴塔哥尼亚:文化驱动的高端策略
如果你是一个环保主义者,那一定知道Patagonia(巴塔哥尼亚)。作为户外运动领域的顶尖品牌,巴塔体现了通过品牌价值观与消费者建立深层连接的营销策略。
“环保”是巴塔最大的标签,其在小红书账号的介绍里写道:用商业拯救地球家园。在这里,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件产品,更是购买一种信仰、一种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认同。
在产品生产制作中,巴塔通过回收再造,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以及CO₂的排放量。2023年秋季,巴塔的羊毛产品由89%的再生羊毛制成;2024年春季系列中,Patagonia 98%的生产线均使用回收材料。除此之外,再生羽绒、再生渔网、再生弹性纤维、回收热塑性聚氨酯、再生尼龙等也都是巴塔的原材料。
巴塔哥尼亚官网中的回收材料成衣
在售后服务中,巴塔提供产品长期维修服务,免费或低成本帮顾客修复衣物,产品维修率高达80%。
此外,它还发起“1% for the planet”公益项目,呼吁用1%的地球税,报答自然的馈赠。一直以来,巴塔也在以身作则,从1986年开始,每年将公司利润的10%捐献给了环保公益组织。
基于环保理念的营销,成功为品牌塑造了环保与反消费主义的形象,并将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销售,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2024年,巴塔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2020年,巴塔的年营收更是高达31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一户外服饰品牌。
2. 迪卡侬:覆盖全品类的零售体验
如果巴塔的标签是“环保”,那迪卡侬的标签就是“体验感”。
与普通的户外品牌不同,迪卡侬是带着自助式零售的概念诞生的,意在构建一座主打体育运动用品的商场。自第一座迪卡侬商场在上海落成,迪卡侬逐渐成为了名声在外的“直男天堂”和“遛娃圣地”,2024年全球营收同比增长5.2%,总规模攀升至162亿欧元。
多少品牌意图成为下一个迪卡侬,却未能做到它的成功秘诀:覆盖全品类的SKU矩阵、平价亲民的定价策略与沉浸式体验的消费场景。
迪卡侬旗下的产品线,涵盖户外、水上、健身、球拍类、山地骑行、团队运动等九大品类,共有商品超30000多种,能一站式满足入门与专业选手的需求。凭借自身研发与供应链优势,迪卡侬拉高了商品性价比。户外运动新手可低成本尝试所需装备,资深户外人也可以用亲民的价格拿下高质量产品。
图源:迪卡侬
最有特点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逛迪卡侬的意义早已从购买产品,变成了体验产品。据说,迪卡侬的门店至少要留出15%的体验空间。篮球上手就能拍、乒乓球现场就能打……不同品类的产品都有专门的试用区域,只要感兴趣,消费者都可以体验产品性能,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降低了决策门槛。
同时,商品货架采用开放式陈列布局,服务人员不跟随客户、不逼单,支持自助结账等,都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并给予足够的自由度,把体验感拉满。根据迪卡侬统计数据,70%被消费者体验过的商品最后都会被买走,可见全品类零售体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3. 骆驼:性价比突围,明星直播造势
相较于上述两大品牌,骆驼更为家喻户晓。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骆驼的冲锋衣自2019年起,连续6年全球销量第一。
然而早年间,骆驼还在天津卖皮鞋,濒临停产危机,2000年才试水户外领域。虽然当时市场竞争不如眼下激烈,但北面、奥索卡等老牌玩家已经在户外圈搅动风云。骆驼想在各大品牌口中撕下一块肉来,不是易事。不过,凭借“代言+直播”的组合拳,骆驼成功站稳了脚跟。
与户外运动品牌常见的策略不同,盘点骆驼请过的代言人,从王俊凯到迪丽热巴,皆是有强大号召力的明星,而非运动员或探险家。顶流的加持固然能带来品牌认知的破圈,但背后还藏着更深的考量。
主打轻户外的骆驼,一直希望摆脱“中年男鞋”的固有形象,蜕变为年轻人的新潮战袍。迪丽热巴、白鹿一众明星不仅拥有大量年轻粉丝,其自身更是时尚圈的宠儿。骆驼的选择,显示出了与传统形象割席的决心。
此外,往前倒15年,骆驼就已经从传统营销渠道向电商转型。2010年,骆驼宣布正式进军电商领域,进驻各大电商平台;2020年,基于淘宝、快手拉起多场直播,策划骆驼直播节等活动,单场直播销售额可超1150万。
尝到甜头后,骆驼更是打造了覆盖淘宝、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多渠道的直播矩阵。在直播中,骆驼选择防晒衣等产品力强且性价比高的单品打头阵,不吝啬付费流量的投入,争取在短时间内打出爆品;同时,尝试用店播模式扩大销售空间,将成功的直播模式批量化复制。
截至2024年上半年,骆驼抖音的GMV增速达到了78%,在中国户外服鞋市场中份额领先。如今,骆驼更是收获了“学校里的骆驼比沙漠还多”的名场面,真正打进了年轻群体之中。
无论是巴塔哥尼亚的环保理念、迪卡侬的零售体验,还是骆驼的直播思路,都展示了不同品牌在营销策略上的差异化布局。这些品牌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它们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和营销创新。
03 结语
从 “山系穿搭” 风靡都市,到户外装备成为社交货币,户外品牌格局的变革,本质上是消费者心理的升级。当户外不再只是运动,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需求也从功能导向,转为身份与情绪导向。
如今,品牌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是形象打造与渠道争夺的较量。去户外或许是一段旅程的终点,但让“被困在城市的人”收获关于健康、自由和认同的情绪价值,才是这场消费升级的真正起点。
未来,随着户外场景的不断细分、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变化,户外市场的竞争还将迎来更多可能性。而那些能持续读懂消费者心理、跟上时代步伐的品牌,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笑到最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lywheel飞未”,作者:Flywheel,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