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5000亿美元订单,黄仁勋安抚投资者:新客户不断,OpenAI不缺我们这点钱
当地时间11月21日,在英伟达发布超预期财报后,市场并未迎来持续狂欢。美国金融市场当日遭遇剧烈震荡,主要股指先扬后抑,跌至两个多月来的最低点。
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大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连续发帖质疑英伟达的真实需求和财务健康,他认为AI需求“小得可笑”,并批评了AI公司间的“循环交易”(Circular Deals)和芯片使用寿命问题。
上述背景下,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接受了福克斯商业频道《The Claman Countdown》节目主持人丽兹·克拉曼(Liz Claman)的采访。
看点一:5000亿美元订单的真实性。黄仁勋透露,英伟达数据中心芯片销售额达到惊人的512亿美元,且下一代Rubin芯片的可见订单总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并明确指出这不包括最近新增的订单。
看点二:硬核回击“循环交易”质疑。他直接驳斥了“英伟达向OpenAI提供资金回购芯片”的说法,强调公司投资仅为深化合作、拓展生态系统,并非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
看点三:AI生态系统实现“大一统”。黄仁勋表示英伟达架构已能够运行全球几乎所有AI工作负载,在与Anthropic合作后,成为全球唯一能同时原生支持所有顶级闭源、开源模型及各种模态的AI架构。
看点四:供应链保障。黄仁勋强调公司已从Blackwell的供不应求中吸取教训,为Rubin的量产和全球供应链做好了充分准备,确保明年将是“极其繁忙的一年”。
以下为访谈精华版:
主持人:道琼斯指数一度暴涨千点后又被完全抹平,投资者现在思绪混乱。然而,英伟达的黄仁勋却在仰望天空,因为英伟达第三财季财报远超预期。当然,英伟达今天也没能逃过市场剧烈波动的魔爪,大涨5%后收盘又跌逾3%。这位AI芯片霸主的营收暴增,这充分证明,英伟达依然是全球AI雄心的绝对“大脑”供应商。
我刚在华盛顿特区采访了这位掌管着市值4.5万亿美元公司的领导者,他今天竟然没有穿标志性的皮夹克!鉴于英伟达第三财季财报如此劲爆,我询问他关于本财季展望、何时以及如何顺利推出新一代Rubin芯片、是否担心AI泡沫等问题。
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你们570亿美元营收中有512亿美元来自数据中心芯片销售,这数字太夸张了。我很好奇,到目前为止你们接到过的最大单笔订单是多少?
黄仁勋:我还真不知道。反正全都是几十亿美元级别的。要凑到512亿美元,肯定得是这个量级。
英伟达架构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我们高度多元化。AI不是只有一种东西,不是只有一个语言模型或一个聊天机器人。AI是一整套模型系统,你可以用它做聊天机器人,也可以用它做物理、生物、化学,当然还有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即使在语言模型领域,也有无数不同的架构。
英伟达的架构,已经能够运行全球几乎所有AI工作负载。我们在19日刚宣布与Anthropic达成合作。至此,我们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同时原生支持所有顶级闭源模型、所有主流开源模型,以及各种版本和模态的AI架构。因此,我们的多功能性使我们拥有大量的不同客户,我们还能将这些客户带到其他合作伙伴的云上,最终利用他们的云能力。
主持人:感觉所有道路最终都指向英伟达。那么,下一代Rubin芯片的订单情况如何?是否仍按计划在2026年底出货?
黄仁勋:我在GTC上宣布过,从今年开始(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出货Blackwell)到明年年底,我们对Blackwell和Rubin的总可见订单已达5000亿美元。我们将于明年第三季度开始出货Rubin。
芯片已经流片回来了,运行得非常好。英伟达工程师们正在进行系统联调,进展非常顺利。我们完全按计划,将于明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我之前宣布的5000亿美元可见订单,仅覆盖Blackwell和Rubin到明年年底的部分需求。在过去30天里,我们又新增了多项重大订单,这些尚未计入那5000亿美元。
我们新增了Anthropic的项目、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的xAI(目前正在沙特阿拉伯部署)、与Humane的合作(他们获得的GPU授权也将在沙特落地),以及AWS在沙特建设的15万张GPU AI基础设施。所有这些都是净新增订单。
因此,新订单仍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明年对我们来说,将是极其繁忙的一年。
主持人:听起来本季度会“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我可以这么说吗?你怎么看?
黄仁勋:我们给出的指引确实指向一个远超本季度的更好季度,所以这个“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描述完全准确,我非常同意。
但你要明白,我们目前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基础设施(即算力)的一次超长期重建的开端。这也是过去60至70年来,我们第一次彻底重塑计算范式。全球已经部署的所有计算机,现在都在被改造成加速计算、英伟达GPU以及人工智能的载体。这场基础设施大建设将持续很多很多年。
主持人:就在一年前,这也是我询问Rubin订单等问题的原因,当时我们聊到许多公司都梦想遇到的“幸福的烦恼”:Blackwell订单涌入速度太快,需求远远超过供应。你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Rubin正式投产时不会再出现任何瓶颈?
黄仁勋:我们绝不会让自己第二次措手不及。我们现在对客户群的规模、广度以及多样性有了远超以往的深刻理解,也因此对供应链进行了极为出色的规划。
目前我们已经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供应链。我们当然继续与台积电深度合作,在中国台湾省生产,同时也非常骄傲地实现了在美国本土的首次投产。我们现在与所有主流内存厂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拥有三家能够稳定供应高度复杂内存的巨型来源,全球所有系统厂商也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
正因如此,我们从很早就开始为Rubin的发布做足准备,目前已经万事俱备。明年对我们来说,将是极其重要、成果丰硕的一年。
主持人:今年9月,英伟达对英特尔进行了小额投资。你会考虑将部分实体制造转移到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吗?只是为了分散风险?
黄仁勋:我们能够为英特尔架构创造独特机会,不仅帮助他们打造出全球独一无二的产品、实现英伟达生态与英特尔生态的无缝衔接,还将成为英特尔的一位极大体量的客户。
因此,我们具备他人无法替代的能力。我们也对他们进行了投资,能够投资美国最伟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希望所有美国半导体企业都能变得更加强大,而这正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主持人:我必须问你一个问题,因为它已经被广泛讨论,而且我提出这个问题也并不奇怪。有些人对所谓的“循环交易”或“关联方交易”表示担忧。甚至你们自己的财报也提到,销售集中度越来越高:上一财季是六家主要客户,本财季已进一步集中到四家大客户。我知道您不会透露具体身份,但大家都很清楚这些都是那几家超大规模云服务商。
如果其中任何一家突然大幅削减采购,会不会直接吓崩市场?另外,还有人反复提及一种说法:“英伟达投给了OpenAI 1000亿美元,然后OpenAI再拿这笔钱的一部分回购英伟达的芯片。”请直接告诉投资者,为什么他们完全不必为此担忧?
黄仁勋:首先,我们目前一分钱都还没有实际投入。
我们对下一季度以及整个明年的所有营收预测中,根本没有将这些投资的潜在回报计算在内。如果单纯看我们在每一轮投资中的金额占比,这些投资目前仅占我们总营收的极小一部分。
这些公司需要筹集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股权融资、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获得的。而且众所周知,OpenAI、Anthropic以及xAI的每一轮融资都大幅超额认购,他们根本不缺资金。
我们进行投资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深化与这几家堪称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让我们能够与他们开展更紧密的协作、支持他们的快速发展,但最重要的是借此持续扩展整个英伟达生态系统。
主持人:我只是想说,因为谁也无法预知付款何时会出现延误。我知道账期往往会拉得很长,信贷期限也很宽松,但这正是投资者们担心的点。我知道你一直对构建一个全面AI集成化的世界充满兴奋。那么,既然话题已经谈到这里,能否请您分享:究竟是什么让您如此激动,又是什么让您对一个完全由AI深度融合的世界感到一丝担忧?
黄仁勋:我们必须首先确保的一件事,就是让AI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任何事物如果运行不佳,就会构成安全隐患:汽车运行不好就不安全,微波炉运行不好同样不安全。因此,我们首先要让AI运行得极其出色。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AI绝不能随意产生“幻觉”(hallucinate),它必须牢牢基于事实。过去几年,整个行业取得的最大突破之一,正是AI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主动进行研究、寻找真相,从而确保自身正常运转。它具备了推理能力,也具备了思考能力。所有这些进步,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让AI首先实现安全运行。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同意对AI实施监管?
黄仁勋:当然同意,而且是完全支持。请记住,归根结底,AI本质上是一种应用场景。正如所有医疗产品都有严格监管、所有消费品都有相应监管、所有交通工具也都有专门监管一样,AI只要被用于某个具体领域,就应该遵守该领域已有的监管标准。
因此,我们需要监管的是AI的应用端,而对底层基础技术的监管则必须格外谨慎,因为技术本身需要保持飞速迭代的活力,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之前提到的那些宏大目标。当然,AI本身毫无疑问是应该被监管的。
本文来自“腾讯科技”,编译:无忌,编辑:赵阳,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