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19世纪铁路热相似,破产潮是必然?

日经中文网·2025年11月21日 10:56
任何一次投资热潮,押注需求增加的资金的流入都会变得过热……

为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和普及,构成支撑的基础设施投资正趋于过热。从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改变社会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在经历多次失败的情况下完成的。开始有人将最近的AI热潮与投资热之后出现众多失败者的19世纪“铁路热潮时代”联系起来。

“搁浅资产化”的风险

“就像其他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周期所发生的那样,一些投资者或将受到严重伤害”,这是正处于AI投资漩涡之中的OpenAI首席执行官(CEO)萨姆·奥尔特曼的话。

如果随着技术创新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降低,“任何人都将能够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个人的通用AI(AGI)”(奥尔特曼)。这意味着过剩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无法产生预期收益的搁浅资产。

开发AI模型的OpenAI、谷歌、Meta和亚马逊等“hyperscaler(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投资。美国麦肯锡估算,到2030年将向数据中心等投入近7万亿美元的巨资。

“可能难以置信,但互联网普及时期的投资并没有那么沉重”,OpenAI的首席财务官(CFO)莎拉·弗莱尔(Sarah Friar)10月下旬在被称为“沙漠达沃斯”的沙特阿拉伯国际金融会议上登台,认为目前的状况“接近铁路到来的黎明期”。

19世纪英美经历的铁路投资热潮和最近围绕AI的投资热是金融界人士最近经常提起的对比。经过工业革命,钢铁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随后铁路公司只要铺好轨路,运输人员和物资就能获得收入。修建这些设施需要巨额资本,狂热的结果也产生了很多破产。

投资热潮带动了金融技术发展

在美国,仅1877年就有55家公司破产,到第二年又有60家破产。1893年,由于投资过剩导致收益恶化,联合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铁路等主要铁路公司因债务偿还资金问题而破产。事态得到稳定是在摩根家族推进铁路公司的重组和规模化的“摩根化”之后。

而在英国,19世纪也掀起了被称为“铁路狂热”(Railway Mania)的热潮,1845年规划了超过1000条的新线路。投机性项目被淘汰,不断重组为符合实际需求的路线。在日本,1890年代也掀起了民间主导的私营铁路热潮,但由于1906年的《铁路国有法案》,17家公司国有化,铁路网在政府的控制下逐渐完善。

投资的狂热和随后的破产也推动了金融技术的发展。以19世纪在美国发生的大规模投资为契机,公司债市场得到完善,辛迪加固定下来。投资者保护和信息完善取得进展。

美国摩根大通等承销铁路公司债券,形成了近代的投资银行业务。英国资本跨越大西洋流入美国。美英的金融机构承销在纽约发行的公司债,罗斯柴尔德家族等在欧洲销售的共同投资体系也是在这个时候实现的。1868年投资信托在英国伦敦诞生,小额投资者也发挥了资金供应的作用。

铁路网的背后存在无数输家

任何一次投资热潮,押注需求增加的资金的流入都会变得过热,但债务偿还和获得收益的时机并不一致。

尽管如此,在沙特的金融会议上,科技相关人士为投资先行的现状辩护的声音仍引人注目。“就像开发埋藏的油田一样,只要开采就能赚钱”、“这和航空公司预先向因开发费用负担而濒临破产的波音下订单的情况很相似”。

依靠目前的发达国家财政,难以承担巨额的AI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虽然也有依赖中东石油资金的例子,但这还远远不够。持续进行大规模投资的Meta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相继发行的公司债的年限最长可达40~50年,属于超长期限。两家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呈下降趋势。

股票市场正试图确定这些投资何时能够获得回报。在10月29日的财报说明会上,Meta宣布今年的设备投资额为720亿美元,预测2026年将进一步膨胀,第二天股票就因遭抛售而下跌10%以上。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约95%的组织无法从生成式AI 的投资中获利。

在未来以AI基础设施为基础普及各种服务、明显改变人们生活之前,进行AI投资的所有人都能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包括投机在内的投资热潮中,铁路作为有用的基础设施资产而流传后世。不过,其背后存在大量失败者,这也是历史事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山下晃,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客服回应没有降价。

50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