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狂揽570亿营收,英伟达九连增封神,黄仁勋放不下失去的中国市场
营收570.06 亿美元,同比增长62%。
“升!全地球复苏。跌!宇宙大爆炸。”
苦等一夜的英伟达三季报,终于在凌晨,引爆全球。
营收高于市场预期约10个百分点,英伟达交出三季报答卷。
数据显示,英伟达Q3营收570.06亿美元,同比增长62%,超过市场预期552.12亿美元。
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增长65%。数据中心业务营收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拉动英伟达盘后股价一度涨超 4%。
作为市值曾突破五万亿美元的全球企业No.1,英伟达几乎占据着标普500指数权重的8%,它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里,也是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一部分,权重大约10%。
这就意味着,英伟达扇一扇翅膀,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势。起股价变动可能直接导致标普500波动0.5个百分点,潜在市值波动达3200亿美元,成为单价公司财报后最大市场波动记录。
作为全球最大的AI芯片公司,英伟达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92%的份额,当前美股市场AI泡沫的声音甚嚣尘上,英伟达的业绩表现将成为检验AI需求真实性和持续性的关键试金石。
而作为美股“七姐妹”中最后一家发布财报的科技巨头,英伟达此番业绩报告将有可能为2025年末市场定调。
因此,英伟达此番业绩披露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周交易员脑子里只有一件事,而且就这一件事——英伟达财报。”这是策略师们近一周的心声。
一路高歌,连续九个季度营收增长
美东时间11月19日美股盘后,“AI芯片霸主”英伟达发布了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英伟达收入为570.06亿美元,同比增长62%;这也是2024财年第三季度以来,连续九个季度营收持续增长。
第三季度英伟达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增长65%。此前,市场预期英伟达营收为548.9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56.46%。英伟达三季度业绩已超预期。
(图源:英伟达官网)
分业务板块来看,最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到创纪录的512亿美元,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66%。
财报披露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主要受加速计算、强大的AI模型和智能代理应用三大平台转变推动。Blackwell Ultra现已成为我们所有客户类别的领先架构,而之前的Blackwell架构需求依然强劲。H20在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微不足道。
第三季度数据中心计算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30亿美元,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7%。
网络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2亿美元,得益于GB200和GB300系统的NVLink计算结构推出及持续增长,同比大增162%。
网络收入环比增长13%,主要由XDR InfiniBand产品、NVLink™和用于AI解决方案的以太网推动,出货时间及供应可用性较上一季度有所波动。
第三季度游戏收入同比上涨30%,主要受市场对Blackwell的持续需求推动。然而,由于渠道库存已逐步恢复到更正常的水平以迎接假日季,游戏收入环比下降1%。
第三季度专业可视化收入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6%,主要由我们的全新DGX Spark™发布以及Blackwell销售的增长推动。
第三季度汽车收入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主要受自动驾驶平台采用率持续提升的推动。
毛利率方面,第三季度GAAP和非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因为业务模式从提供Hopper HGX™系统转向Blackwell全规模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正如预期,随着Blackwell占比提升、产品组合及成本结构改善,GAAP和非GAAP毛利率环比均实现增长。
业务坚挺,Blackwell迎“黄金时代”
“Blackwell销售火爆,云GPU已经售罄,”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表示。
“接下来的五个季度,英伟达还有2000万枚Blackwell和Rubin系列芯片需要交付,订单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10月末,黄仁勋在全球技术大会上做出如上发言。
他同时强调,上述5000亿美元订单均不包括中国市场和亚洲市场。
虽然黄仁勋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对AI对算力需求可持续性的质疑。但同时在10月份,黄仁勋亲自承认英伟达已经100%失去了中国市场。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公司推出了两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高调入局AI芯片,成为英伟达劲敌。
具体来看,黄仁勋十月份多次表示对失去中国市场的惋惜。受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升级影响,英伟达在华AI训练芯片份额从2024年的95%降至近乎归零。而且国产芯片迅速补位。
在盘后的财报电话会上,黄仁勋又一次表示对H20订单受阻、失去中国市场的惋惜。他再次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芯片销售政策的限制。
与此同时,英伟达不得不面临来自“友商”的竞争。一方面是同行自研替代潮冲击,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去英伟达化”进程加速。亚马逊Trainium芯片在自家云服务中部署比例已达22%,谷歌TPUv6在Gemini模型训练中实现40%算力替代,OpenAI与博通合作的定制ASIC芯片预计2026年量产。
但英伟达并非皆是坦途,尽管需求旺盛,摩根大通指出,供应链产能仍是英伟达营收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
Blackwell机架出货量在2025年三季度环比增长50%至约1万个,但预计到2026年,仅美国四大云厂商的订单就将消耗其全年产能的80%。
粉碎“AI泡沫”,英伟达构建强大生态圈
10月下旬英伟达市值历史性地突破五万亿美元。但随之而来的是大股东的清仓和做空。
先是日本首富、软银孙正义58亿美元套现英伟达,转身投资OpenAI。
根据新披露的文件,硅谷“风投教父”彼得· 蒂尔旗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已在今年第三季度将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清仓,出售股份的价值接近1亿美元。
清仓前,蒂尔曾警告英伟达估值过高,并将科技股估值飙升与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进行了类比。他曾警告称,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远远领先于其真正的经济效益。
除了AI泡沫的隐忧之外,英伟达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
最新的财报中黄仁勋称:“AI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扩展——有更多新的基础模型制造商、更多AI初创公司,涵盖更多行业,并且遍布更多国家。AI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时发生。”
他同时表示,计算需求在训练和推理领域持续加速并呈复利式增长——每个领域都在以指数级速度扩张。英伟达已经进入AI良性循环。
由此不难想到今年以来,英伟达在美国头部科技公司之间的一连串投资。通过投资OpenAI、Meta、谷歌和诺基亚等科技公司,构筑起一个强大的AI生态系统,这一战略不仅为其抵御市场风险提供了保障,更成为回击"AI泡沫论"的关键武器。
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根据协议,英伟达将向OpenAI股权投资至多100亿美元,以换取OpenAI未来数年采购400万至500万块英伟达GPU。这一战略投资不仅确保了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长期需求,更将OpenAI纳入其生态系统,形成深度绑定。
同时,英伟达与诺基亚的深度合作也揭示了其战略眼光。英伟达入股诺基亚,共同开发"AI-RAN",预计AI-RAN市场到2030年将突破2000亿美元。通过诺基亚遍布全球的数百万基站,英伟达可以将GPU和AI平台植入网络"最后一公里",为自动驾驶、AR/VR等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提供支撑。
据了解,过去五年,通过NVentures风投部门,英伟达向全球120多家初创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构建起"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全栈AI生态系统。
英伟达通过以硬件为核心、以软件为纽带、以资本为杠杆的战略体系成为英伟达的盔甲。
正如英伟达财报披露,其预计四季度收入为650亿美元,上下浮动2%。届时英伟达将实现季度营收“十连增”,创造“英伟达神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刘娟,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