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AI有‘闭环’,美股也在悄悄‘闭环’了,背后有何玄机?

美股投资网·2025年11月13日 15:49
从算力到资本市场,谁在主导这场变革?

不止 AI 有“闭环”,美国经济近来也在运行一条非典型的闭环:

  • 企业裁员、压缩成本 → 利润变好 → 股价上涨。
  • 股价上涨 → 持有资产的人觉得自己更富 → 继续消费。
  • 消费强劲 → 企业营收好看 → 宏观经济“看起来”很稳定。

这是一个由“裁员”启动、由“股价”驱动的非典型闭环。

经济学家 David Woo 将这种机制归入索罗斯式的“反身性”框架,简单讲就是:不是经济真的好(基本面),而是股价(价格)先涨了,反过来诱导我们去消费,假装经济很好。这种繁荣是建立在“价格”幻想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普通人收入增加”的真实基础上。

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也指出,目前美国正处在“劳动收入增速放缓、但资产价格推高了家庭财富、消费因而得以维持”的状态。这种维持依赖于资产价格的持续走强,本身稳定性有限。

这个“闭环”具体是怎么转的?

要把这件事说清楚,其实就四个动作,环环相扣:

第一步:企业先把利润表做“好看”。

在增长动能趋缓、收入端难以快速放大的阶段,美国企业会优先动成本:控制招聘节奏,整合岗位,压缩非核心支出,必要时推进裁员。即便营业收入的增速放缓,利润率依然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资本市场首先看到的是这张利润表,给出积极的估值反馈,从而为后面的股价上涨打下“财务基础”。

第二步:股价随之被推高,家庭账面财富同步放大。

当利润表现得到验证,股价上升随之而来。更关键的是,在美国这种股.票持有率较高的经济体里,股价的上涨会直接体现在家庭资产负债表上。

摩根大通的测算显示,近期美国家庭财富的年化增幅接近 15%,这一增幅明显并非由工资增长推动,而是由资产价格的上升带动的。换言之,股市的上涨直接为居民“创造”了账面财富。

第三步:账面变富,消费被托住。

这时,经济学中所称的“财富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家庭在看到资产(股市、房产等)增值后,尽管工资增长不显著,消费支出也会有所增加。

即使摩根大通提到的“每增加 1 美元财富多消费 3.5 美分”的效应看似微小,但当它作用于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基数时,就足以填补消费缺口。因此,尽管劳动市场放缓,消费却保持了韧性。

第四步:消费保持韧性,企业业绩获得再确认,闭环完成。

居民端的消费未见显著回落,企业营收就不会大幅下滑。结合前期裁员和成本控制的成果,企业能够对外宣布“盈利稳健、需求支撑有力”。这种叙述为市场情绪提供了正反馈,进一步强化了股市的高估值,从而完成了这个由裁员启动、由股价驱动的闭环。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脆弱的繁荣”

从表层看,这条链条运转得很顺畅:企业通过压成本提高利润,股市上涨带动居民财富,消费不掉头,宏观数据展现出“韧性”。但若把支撑这条链条的几项核心变量放在一起审视,就能发现它的稳定性并不高。

第一,居民端的缓冲垫已经很薄。

美国个人储蓄率自 2024 年起持续偏低,2025 年依然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意味着大量消费是在动用过去的储蓄,而非依赖当期收入。用“过去的存量”支撑“现在的消费”,短期内可行,但一旦资产价格回调,低储蓄率的问题便会暴露出来,家庭会优先收缩非刚性消费。

第二,消费的心理基础并不牢。

根据纽约联储的调查,美国家庭对未来名义收入增长的预期中值已降至2.5%以下。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结果则更为严峻,高达68%的受访家庭认为未来一年的收入增速将跟不上物价上涨——这是自1975年以来的最悲观水平。

摩根大通指出,尽管消费者信心指标在过去一段时间与实际支出表现脱节,但其持续低迷的态势不容忽视。

这意味着,当前的消费增长更多是建立在“账面财富上升”的心理基础上,而非“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一旦外部冲击到来,消费的回调会更为迅速和明显。

第三,劳动市场未能完全接过支撑消费的角色。

尽管摩根大通预计劳动力市场将逐步恢复,但报告也明确指出,“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的风险加剧”。如果资产端的支持先于就业和收入的恢复减弱,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没有基础支撑的空档期。

这三点合起来表明,当前美国经济的韧性,更多是一种“价格型韧性”,而非“收入型韧性”。

价格型韧性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资产价格上涨、情绪改善等因素迅速被“造”出来,但它缺乏收入增长和就业修复那种扎实的基础。一旦资产价格回落,消费和企业的支撑就会显得脆弱。

为什么总要提 AI?

过去两年,推动美股居民财富增值的一个核心因素是市场对 AI 相关科技公司的高估值。这种“主题型上行”是典型的:资金聚焦于少数高预期、高估值的公司,带动这些公司股价上涨,从而推动了整体资产负债表的膨胀。

简单来说,这一轮财富效应,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狭窄的高估值板块上,整个经济的“韧性”也因此高度依赖这一板块。

然而,这样的结构也带来了风险。如果市场发现 AI 相关公司的盈利兑现速度不及预期,或这些公司进入估值调整阶段,那么支撑家庭财富的动力就会减弱。

而美国当前的消费韧性,正是依赖这一板块的价格上升来弥补劳动收入增速放缓的缺口。换句话说,一旦 AI 这一板块的溢价消退,宏观经济的韧性也会随之下降。

更为复杂的是,企业端的盈利“保护”本身就来自于成本收缩,尤其是裁员。如果此时财富效应已经开始减弱,企业又采取进一步的成本控制措施,市场对这些动作的反应可能不再是“利润改善”,而是认为需求不足需要裁员。从而,股市的支撑作用可能会迅速变为放大市场下行压力的“放大器”。

如何判断这个闭环还能撑多久?

投资者其实不需要盯太多复杂指标,以下三条关键性指标足以帮助判断这个价格驱动的闭环是否还能维持:

1. 美国个人储蓄率是否能够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如果储蓄率一直处于低位,说明消费仍然依赖于透支和资产增值。

2. 消费者信心与收入预期是否能够回升,特别是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预期分项;如果长期低迷,说明居民对未来收入缺乏信心。

3. 美股中最集中的科技/AI 板块是否能够维持强势;这一部分的估值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了财富效应的延续性。

这三条如果同时向好发展(储蓄率回升、信心回升、AI 高估值保持),说明这个闭环还能继续运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股投资网”,作者:美股投资网,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世界模型的发展可能重新定义AI与人类的关系。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