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超级IPO,来了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1月19日 11:04
无锡的IPO大军正排队上市。

从无锡江阴起步,一家明星独角兽正朝A股冲去。

故事的主角是盛合晶微,一家由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在11年前出资成立,如今在全球集成电路晶圆级封测领域颇有名气的企业。

在成立之初,无锡江阴政府便表态将全力支持盛合晶微的建设,此后也持续为其保驾护航。等到这家公司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时,当地国资更是拿出真金白银相助,最终成为他们的第一大股东。

放眼望去,无锡的IPO大军正排队上市。

2025年以来,无锡在A股已收获江顺科技、技源集团、华新精科、德力佳等4家上市公司。不完全统计,无锡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67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126家,同时全市还有50家企业准备上市,以及超400家上市后备企业。

无锡,冲出一家明星独角兽

盛合晶微的故事,得从两家半导体行业龙头讲起。

时间回到2014年,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颁发后不到两个月,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分别拿出2550万美元和2450万美元现金,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盛合晶微的前身——中芯长电。

两家头部公司之所以强强联合,是为了打造国内首条完整的12英寸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本土产业链。当时,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的业务重心分别在前段晶圆制造和后段封装测试,同时准备让中芯长电聚焦中段硅片加工。

这样的好处在于,将缩短芯片从前段到中段及后段工艺之间的运输周期,从而帮助芯片设计公司明显地缩短市场反应时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快速更新换代的移动终端市场,最终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水平。

于是,中芯长电从无锡江阴起步,开始发展12英寸凸块制造及配套晶圆芯片测试能力。扎根当地的背后,他们除了能依托长电科技已有的制造基地和健全的配套设施,还在于无锡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在集成电路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半导体看江苏,江苏半导体看无锡。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座被誉为“中国集成电路摇篮”的城市便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终不仅集聚了近千家企业,2024年全市集成电路产值还超过25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二。

有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作为股东,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芯长电在中芯国际原执行副总裁崔东的带领下,成立后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完成生产工艺的调试和产品认证加工。

到了2016年,他们开始为高通提供14纳米硅片凸块量产加工,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进入14纳米先进工艺技术节点产业链并实现量产的半导体公司,填补了中国大陆高端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的空白。

可惜良好的发展势头没有持续太久,中芯长电于2021年遭遇成立以来的重大挑战。由于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最终选择将持有的中芯长电全部股权转让出去。与此同时,中芯长电也将公司名称改为盛合晶微。

不过盛合晶微依旧选择深耕中段硅片加工领域,此后又相继突破多个更先进制程节点的高密度凸块加工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节点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按照灼识咨询的说法,截至2024年末,这家公司拥有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凸块制造产能规模。

经过上十年发展,他们最终成长为中国大陆少有的全面布局各类中段硅片加工工艺和后段先进封装技术的企业,能够为高性能运算芯片、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射频芯片等多类芯片提供一站式客制化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服务。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盛合晶微的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翻看招股书,在2022年至2025年6月,这家公司的收入分别达到约16.33亿元、30.38亿元、47.05亿元和31.78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3.29亿元、0.34亿元、2.14亿元和4.35亿元。

带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这家位于无锡江阴的明星独角兽,最终于近日开始朝着A股冲去。

估值205亿元,无锡国资为第一大股东

一路走来,盛合晶微获得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

在获得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出资并成立后,这家公司于2015年9月从中芯国际、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高通手中拿到2.8亿美元。当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也才成立一年多。

更早之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已投资中芯国际,并参与了长电科技的跨国收购。在他们看来,此次投资将推动在中国构建起由前段制造、中段加工和后段封测所构成的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

到了2021年6月,随着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通过股权转让退出,招银国际、中金资本、元禾厚望、元禾璞华等成为了盛合晶微的新股东。4个月后,盛合晶微完成3亿美元C轮融资,实现首次独立开展股权融资。

最终,除了光控华登、建信领航、建信信托、国方资本、碧桂园创投、华泰国际、金浦国调、深创投、中信证券等新股东入局,老股东元禾厚望、中金资本、元禾璞华也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支持,让这家公司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通过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买老股,深圳资本、中芯聚源、君联资本、恒旭资本于2023年2月成为盛合晶微的股东。次月,这家公司又完成约5.24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近20亿美元。

当时,元禾璞华、渶策资本、兰璞创投、君联资本、太保资本、立丰创投、尚颀资本、TCL创投、古玉资本、中芯熙诚、普洛斯、临港科创投、中信金石、凯旋创投、海望资本、汇芯投资、宏兆基金、钛信资本、中移雄安等,都参与了该轮增资。

在元禾厚望看来,盛合晶微在以中道工艺为基础的先进封装产业,尤其是芯粒(Chiplet)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在这个赛道相对于国内同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

“盛合晶微已然成长为中国硅片级先进封装标杆企业,并进一步发展先进的三维系统集成芯片业务。”君联资本曾直言,相信这家公司未来会凭借实力引领国内高端先进封装产业的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当时间来到2024年12月,新国联集团、金浦投资、孚腾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新城投资、元禾厚望、中国国新控股、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国寿股权、临港数科基金、渶策资本等投了盛合晶微7亿美元。

按照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名列其中的盛合晶微的估值为205亿元。上市前,盛合晶微第一大股东新国联集团持股10.89%,也意味着这家无锡江阴国资的持股价值超过22亿元。

无锡IPO大军,来了

随着盛合晶微冲击A股上市,无锡IPO大军正在变得更加庞大。

时间回到4月24日,江顺科技成功登陆深交所,敲响了无锡A股2025年“第一钟”。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公司,首创“连淬连回”热处理工艺,自研行业内首条全自动化模具生产线,已成为国内铝型材挤压模具及挤压配套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

90天后,深耕膳食营养补充行业20余年的技源集团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无锡江阴璜土镇的首家上市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不仅自主开发了氨糖原料精细加工及定制化处理关键技术,还成为肌肉健康补充剂原料产品全球最大的供应商。

没过多久,华新精科于9月5日来到A股。这家精密冲压铁芯龙头企业,已成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微特电机铁芯、电气设备铁芯、点火线圈铁芯等产品的主流供应商之一,与法雷奥、博世集团、比亚迪、宝马集团、采埃孚等成为合作伙伴。

到了11月7日,专注于齿轮传动产品的德力佳也在上交所敲钟了。目前,这家公司深耕风力发电传动设备领域,已构建起从前端开发设计、中端批量生产到后端运维服务的全业务链体系。

如果将视野放大,会发现无锡资本市场的表现异常亮眼。

不完全统计,目前无锡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67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126家,居全国第七、全省第二,总市值超1.5万亿元;境外上市公司42家,总市值超7000亿元。

除了上市公司数量惊人,无锡也有一大批企业正在排队IPO。据媒体报道,目前无锡拟上市企业50家,上市后备企业超400家,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行业。

这番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无锡通过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优化并购重组政策环境、搭建产融对接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最终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为进一步展示无锡资本市场良好形象,同时增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互信,当地还首次组织无锡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投资者,并启动了投资者走进无锡上市公司系列活动。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了无锡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4年,无锡GDP约为1.6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到了2025年前三季度,当地GDP约为1.1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

其中,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华夏A股第一县”的江阴,在今年已收获3家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65家。他们2024年GDP达到5126亿元,人均GDP超4万美元,实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二连冠”。

身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上市公司在其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培育并借助上市公司的力量,这座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城市正在绽放出异常夺目的光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作者:鲁智高,36氪经授权发布。

+1
5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