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245亿,厦门半导体材料厂商登陆科创板

直通IPO·2025年11月18日 15:58
首次上会审核遭遇“暂缓审议”。

11月18日,国产光集成电路材料供应商恒坤新材正式登陆科创板。此次IPO,恒坤新材公开发行6739.794万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5%,发行价格14.9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0.10亿元。 

上市首日,恒坤新材开盘价为58元/股,截至下午13时50分,恒坤新材股价报54.66元/股,较发行价涨264.64%,总市值245.60亿元。 

来源:雪球

恒坤新材本次发行价格对应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71.42倍,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扣非后静态市盈率平均水平。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于2024年12月26日获受理,尽管在2025年初次上会时被暂缓审议,但恒坤新材从受理到挂牌整个流程也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来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据了解,恒坤新材IPO被上交所科创板暂缓审议时被问及包括知识产权纠纷、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存疑、是否存在理财风险等问题,但仍需结合业务模式、同行业可比案例和报告期以前年度会计政策,进一步论证报告期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恒坤新材在回复中表示,公司自2014年筹划转型半导体业务,为快速切入集成电路领域,公司半导体团队采用引进业务策略,即通过引进境外厂商产品,将其导入境内晶圆厂并实现销售,阶段性替代境内晶圆厂原采购自境外厂商的产品。通过引进业务,恒坤新材快速切入集成电路产业链,并获得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为后期自产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但在行业内,国家监管部门对产品性质进行了严格规定,恒坤新材对引进业务的交易实质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判断,经审慎评并结合申报会计师相关意见,对引进业务收入采取净额法核算。并且业内也均采用净额法进行核算。在完成回复后,恒坤新材的第二次上会最终获得监管认可。 

恒坤新材于2004年在厦门创立,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主要覆盖关键材料包括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两大类,并根据客户需求引进包括电子特气等其他关键材料产品。 

现阶段,境内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的关键材料包括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等仍然依赖进口,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少数几家如美国杜邦、信越化学、日本合成橡胶、东京应化、日产化学、富士胶片等美国和日本材料企业手中。但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恒坤新材的技术迭代,公司自研产品累计验证及量产超百款,客户涵盖多家头部12英寸晶圆厂,实现境外产品替代,打破了国外垄断。 

招股书显示,在净额法情况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恒坤新材主营业务营收分别为3.17亿元、3.62亿元及5.40亿元,毛利分别为2.31亿元、2.26亿元及2.9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2.74%、62.41%及54.10%。净利润分别为9972.83万元、8976.26万元及9691.11万元。同期的支出费用中,研发费用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及8860.85万元。 

恒坤新材主营业务分为引进业务与自产业务。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恒坤新材引进业务收入分别为1.94亿元、1.71亿元及1.96亿元,营收占比由2022 年度 61.06%下降至 2024 年度 36.23%,但引进业务却是恒坤新材最挣钱的业务。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恒坤新材引进业务毛利分别为1.89亿元、1.68亿元及1.9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7.75%、98.23%及98.34%,占主营业务总毛利的比例分别为82.05%、74.42%及65.86%。 

股权结构上,IPO前,恒坤新材创始人易荣坤直接持有公司19.52%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第二大股东为淄博金控。值得注意的是,淄博国资的进入,与恒坤新材原第二大股吕俊钦的获罪入狱有关。 

据悉,吕俊钦是恒坤新材的早期股东,持股数量达2145万股,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在2020年7月,吕俊钦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刑9年9个月,其名下2145万股的恒坤新材股份被司法冻结。经淄博市当地法院判决被冻结2145万股中的1665万股被划转至淄博金控,因此,淄博国资成为恒坤新材新的新的第二大股东。 

来源:招股书 

恒坤新材此次IPO计划将募资额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恒坤新材原计划募资额为12亿元,今年3月股东大会中,对原计划用于“SiARC 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场地用途进行了调整,不再作为募投项目,募资总额降低至 10.07亿元。 

如今,恒坤新材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作为国产半导体材料攻坚战参与者,恒坤新材也迎来新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通IPO”,作者:邵延港,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汇聚美港股、科创板、创业板等热门科技上市动态,洞悉底层商业逻

下一篇

工行半年就新增了15.88亿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