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条炒成“黑金条”,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很可能都要涨价了
11月17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显示,2026年全球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特别是存储器步入强劲上行周期,导致整机成本上扬,并将迫使终端定价上调,进而冲击消费市场。
基于此,集邦咨询下修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及笔电的生产出货预测,从原先的年增0.1%及1.7%,分别调降至年减2%及2.4%。若存储器供需失衡加剧,或终端售价上调幅度超出预期,生产出货预测仍有进一步下修风险。
该机构表示,2025年智能手机存储器价格上扬主要由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带动。2025年第四季DRAM合约价格对比去年同期上扬逾75%,以存储器占整机BOM cost(硬件物料成本)约10%-15%估算,2025年该成本已被垫高8%-10%。
随着DRAM及NAND Flash(闪存芯片)合约价格仍持续攀升,预估明年整机BOM cost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提升约5%-7%,甚至可能更高。对于原本就利润偏薄的低端机种而言,品牌端势必调降该产品占比,同时针对全系列产品分层上调终端售价以维系正常营运。
由于存储器供应紧张状况延续,集邦咨询认为规模较小的智能手机品牌资源取得难度加大,不排除该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洗牌,大者恒大的趋势将更为明确。
2026年笔电市场同样面临明显压力,以今年存储器上涨前的成本结构为基准观察,DRAM及NAND Flash合计占笔电整机BOM cost的比重约10%-18%。机构预计,在如此大幅且连续数季的上涨下,存储器占整机BOM cost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至20%以上。
集邦咨询表示,若品牌选择将成本转嫁,预估2026年笔电终端售价将普遍上调5%-15%,对需求形成实质压力。笔电低价位市场同样对价格变化高度敏感,预期将出现延后换机或转向二手市场的情况。中价位市场的换机动能则可能显著放缓,企业与家庭用户皆倾向延长设备生命周期。此外,高价位市场虽相对具韧性,但预算有限的创作者与电竞用户仍可能调整至较低端配置。
自今年4月以来,华强北的内存条价格一路飙升。据《证券时报》报道,这里各类存储产品价格普遍翻倍,部分型号涨幅高达三倍,有内存条价格从4月的约1000元涨至目前的4200元。由于内存条涨势太猛,有人将其比喻成“黑金条”。
存储产品价格的飞涨,与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的“大基建”阶段密切相关。在国内,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不断加大算力投入,AI服务器对高端存储产品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至8倍,这使得DRAM与NAND 闪存供应紧张。
同时,全球三大存储芯片厂商——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为保障利润,将产能重点转向HBM、高容量DDR5等高端产品,并逐步停产DDR4等传统产品线,进一步加剧了中低端市场的供应缺口。
在此背景下,下游消费电子领域已受到明显影响。此前小米发布红米K90手机时,创始人雷军便将不同版本间价差过大归因于存储成本上涨。而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则称,“我们无法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走势,存储成本上涨也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
对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厂商来说,如何在成本上涨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作者:宋佳楠,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