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5000 块雇人秒回聊天,年轻人真会玩
这年头,秒回信息也能赚钱,“秒回师”你听说过吗?
有人月薪 9000 千,花 5000 块钱买“秒回师”服务,这个新兴职业真有那么大魅力?
据杭州交通 91.8 报道,杭州的陈阿姨最近很头大。自家 00 后女儿,月薪 9000 块,吃住全靠爸妈,却是个“月光族”,一点钱存不下。
直到陈阿姨忍不住偷偷看了女儿手机才“破案”。原来她居然每个月 5000 块购买一种叫作“秒回师”的服务。
这件事一冲上热搜,好多网友表示不理解,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种职业。
其实,狐妹上社交平台扒了扒,发现确实有秒回师发帖接单。
便宜的一小时 30 元,贵的一个月一万块。承诺手机拴在裤腰带上,蹦极的时候都能秒回。
至于为什么年轻人要找“秒回师”?
可能是不想打扰现实中的朋友,向爸妈倾诉只会被说‘别矫情’,秒回师至少不会敷衍自己的情绪。
对他们来说,花钱买的从来不是 “秒回” 这个动作,而是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的情绪价值。
这种极致的“情绪响应”,恰恰是现实中的亲友很难做到的。
不过,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是智商税,为什么不找 AI 聊天呢,既省钱也能做到秒回。
还真别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在和 AI 聊天了,而且已经陷入深陷虚拟互动,难以自拔。
数据显示,我国超三成年轻人每周和 AI 聊天超过 5 小时,部分重度用户每天聊天时长高达 3 小时。
他们把 AI 当成了“情绪垃圾桶”和“精神寄托”。有些人甚至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每天和 AI 聊十几个小时。
和 AI 聊多了,现实中的朋友都不想“搭理”了,毕竟 AI 多会说话,还能秒回,情绪价值拉满。
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和 AI 谈虚拟恋爱,通宵和 DeepSeek “开车”,聊天记录尺度大到都需要打马赛克的程度。
前段时间,OpenAI 的 CEO 山姆·奥特曼宣布,ChatGPT 将在 12 月推出“成人模式”,也就是说允许大家光明正大“搞黄色”了。
其实,早在今年 2 月,ChatGPT 就悄悄做了一波“成人内容”试水。体验过的老司机表示“三天就感觉自己虚得不行了”。
这些主流 AI 软件,有舆论和监管的压力,目前多少都有点限制。
但还有很多百无禁忌的平台,真是聊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如今,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很多人都在发帖求助怎么戒断和 AI 聊天。
年轻人玩玩也就罢了,现在很多家长都开始用“AI 带娃” 。
面对孩子的“碎碎念”和无穷无尽的问题,家长们开始把 AI 当成“带娃神器”。
不仅让 AI 辅导孩子写作业,甚至让 AI 陪娃聊天解闷、安抚情绪。
家长确实省心了不少,但长期下去,对孩子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长期依赖 AI 陪伴的孩子,首先面临的是情感认知的“失真”。
3 到 6 岁是孩子学习情感反馈的关键期,真人陪伴时的皱眉、微笑、拥抱等非语言信号,AI 根本无法提供。
而且孩子习惯了 AI 的温柔听话,大人稍微不顺着他们,就会生气发脾气。
更严重的是,部分 AI 聊天软件存在巨大的内容风险。
比如,孩子们也过早涉及“成人剧情”了。
国外甚至有 AI 怂恿小孩自杀被起诉的案例。
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避免长期沉迷于和 AI 聊天。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发出警告,长期和 AI 聊天可能诱发或加剧精神病,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AI 精神病”。
最典型的就是妄想症。比如, 美国风险投资大佬 Geoff Lewis,居然被自己投资过的 AI 给带跑偏了。
在 ChatGPT 的鼓舞下,他坚信有个神秘组织要谋杀他,还说这组织专门制作“镜像人”取代真人,把身边的人都换成假货!
更吓人的是,他说这个组织已经影响了 7000 多个人,导致 12 人死亡。
为了“揭露真相”,他还在社交平台发视频、晒和 ChatGPT 的聊天记录当证据。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外网上,很多人把ChatGPT 说的话当做“真理”。
越来越依赖于 AI 给出的答案,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一天比一天魔怔。
当人们习惯了 AI 的“无条件迎合”,不会敷衍,不会抬杠,时间长了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等再面对现实中充满矛盾的人际关系时,不由自主就会退缩,社交逐渐退化。
技术的价值终究在于服务生活,而非绑架生活。
不管是情感消费还是用 AI,都得有个度,别让虚拟的东西,偷走了我们感受真实生活的能力。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杭州交通9.18、小红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狐”(ID:kejihutv),作者:狐妹,编辑:茶茶,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