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这六种行为,其实是安全感缺失的体现

哈佛商业评论·2025年11月13日 09:15
识别复杂的情绪状况。

对威胁的反应并非需要纠正的缺陷,而是需要被理解的信号。当环境让人感觉不安全时,它们可能会出现;当人们相信自己能够真实展现自我而无需害怕惩罚时,它们就会消退。管理者的任务是将这些行为视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团队的感受,创造出必要的心理安全感。

“战斗、逃跑或僵住” 这类描述身体对感知到的威胁做出本能生存反应的说法,大家都很熟悉。但如今,一些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认识到存在六种不同的威胁反应:战斗、逃跑、僵住、讨好/安抚(有时也称为逢迎)、依附/呼救,以及崩溃。尽管我们的威胁反应源于幼年时对安全与危险的最初体验,但长大后这些反应并不会消失。它们仍然是根深蒂固的生存策略,成为我们在成年生活中无意识携带的行为模式。

不出所料,我们会把这些反应带到工作中。

毕竟,职场是我们遇到的最容易引发强烈情绪的环境之一。截止日期、职场政治、绩效评估和高风险会议,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早期受威胁或被排斥的经历。而且由于我们很少随意选择工作环境,我们中的许多人会被那些反映并强化我们早期印记的文化所吸引,这些印记既有积极赋能的,也有痛苦不堪的。当工作环境在心理上让人感觉不安全时,这些威胁反应往往会被重新激活,这并非因为我们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

以詹姆斯为例,他是一位领导全球产品团队的高管。他向我倾诉了对团队中两名成员的不满。用他的话说,埃德加似乎 “过度依赖他人”,不断寻求安慰,频繁请示方向,还把小问题夸大成危机。另一位成员梅林达,几乎每次开会都像是准备好战斗,激烈地为自己的立场争辩,拒绝任何妥协。对詹姆斯来说,这些行为就像是性格缺陷:一个员工无休止的依赖让他疲惫不堪,另一个员工不停的好斗也让他精疲力竭。

詹姆斯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并非性格缺陷,而很可能是威胁反应。埃德加的行为类似于依附/呼救策略,通过依附权威来确保自身安全;梅林达的行为则像是战斗策略,试图通过掌控局面来抵御感知到的威胁。

这两种行为都是对那种让人感觉不安全的环境的适应。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破坏性,但它们也表明,增强心理安全感或许会有所帮助。正如艾米·埃德蒙森所定义的,心理安全感是一种共同信念,即团队成员认为在团队中承担人际风险是安全的。它是让人们能够坦诚发言、承认错误并分享想法,而无需担心尴尬或报复的基础。

好消息是,面对这些情况,你并非无能为力。通过将威胁反应理解为适应性策略而非性格缺陷,你就能学会认清它们的本质:当人们觉得不够安全,无法真实做自己时,就会出现这些保护机制。

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他人的治疗师或诊断师,也不是要过度迁就。你不需要,也不应该这样做,尤其因为并非每一个有问题的行为都必然代表威胁反应。但在当今环境下,良好的领导力要求能够识别复杂的情绪状况,并通过引导和反馈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成效的选择。有了意识和技巧,你就能识别防御模式,并改变环境,让员工不再依赖这些模式,而是能够展现出他们最佳的思考、坦诚和创造力。

识别威胁反应

当你遇到一种被认为是威胁反应的行为时,你的本能可能是 “纠正” 该员工,并将其行为判断为故意为之或软弱的表现。但你绝不应容忍不可接受的行为,不过理解并不意味着原谅。每一种防御行为都可能是你提供更强心理安全感的契机。

下面,我将探讨这六种威胁反应,它们在职场中通常的表现形式,管理者有时如何无意中强化了这些反应,以及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营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工作环境。

1. 战斗

在组织中,战斗反应通常表现为在会议中好斗、与同事争论,或者对反馈过度防御。团队成员可能会打断他人发言、加剧分歧,或强行推行自己的想法。

虽然这可能被误认为是坚韧或自信,但它往往表明这个人感到受到威胁,并认为需要通过武力保护自己才能生存。管理者可能会无意中强化这种行为,比如奖励强势的个性(“他是个积极进取的人”),或者以更强硬的权威回应攻击,这只会加深权力斗争。

詹姆斯团队中的 “好斗者”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的团队与梅林达的大多数讨论都演变成了对抗,詹姆斯自己也被卷入其中。一旦他将梅林达的行为视为战斗反应,而非对控制权的渴望,他就改变了策略。他不再与她针锋相对,而是放慢讨论节奏,提出有探索性的问题,并强调她借鉴他人想法的时刻。他还直接与她交流,让她了解其他人对她的感受。随着时间推移,她变得更具合作性,意识到不必在每次讨论中都占上风才能被倾听。

如何增强安全感

- 树立冷静探索的榜样。当冲突发生时,降低语调,提出开放式问题。可以试着说:“我知道你对此有很强烈的看法。你能说一下,对你来说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 将分歧重新定义为合作。把冲突定位为一个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而非一场竞赛。例如:“听起来我们都关心结果。我们来看看如何结合这些观点。”

- 奖励合作而非争斗。公开认可人们整合想法或达成良好妥协的时刻:“我对那次讨论最欣赏的地方,是你们俩都能在彼此的想法基础上进行拓展。”

2. 逃跑

当员工为避免暴露而退缩时,就会出现逃跑反应。他们可能会拒绝机会,在会议中保持沉默以避免冲突,或者在讨论激烈时选择置身事外。这可能表明心理安全感不足:当人们认为直言会带来惩罚或尴尬时,选择回避会让他们感觉更安全。管理者常常会强化这种行为,比如没有注意到员工的沉默,将退缩误解为消极怠工或能力不足,或者自己填补沉默的空白。

如何增强安全感

- 邀请沉默的人发言。温和地为他们创造表达意见的空间,避免让他们难堪:“乔丹,我很想听听你对此的看法。你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观点吗?”

- 热情肯定贡献。即使一个想法还不成熟,也要突出其价值:“这是一个很有用的起点。我们一起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

- 设定心理安全感规范。会议开始时提醒大家:“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产生想法,而非评判想法。让我们保持好奇心。”

3. 僵住

僵住表现为瘫痪状态:人们无法做决定,无法向前推进,或者在会议中条件反射般地回答 “我不知道”。他们可能面无表情,无休止地犹豫,或者陷入分析瘫痪。这可能表明这个人非常害怕被评判,以至于什么都不做比做错事感觉更安全。管理者常常会使这种情况恶化,比如当场逼迫员工给出答案,羞辱他们的犹豫,或者直接介入为员工做决定,这只会加剧员工的自我怀疑。

如何增强安全感

- 让不确定性正常化。可以说:“现在没有答案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慢慢思考。”

- 将问题分解为小步骤。当有人僵住时,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我们为什么不先列出我们知道的信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呢?”

- 通过引导帮助探索。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引导性问题:“你考虑过哪些选择?”

4. 讨好/安抚(逢迎)

当员工习惯性地认同领导,为取悦他人承担额外工作,或者为避免不被认可而压抑自己的不同意见时,就会出现讨好反应。虽然这可能看起来像是忠诚或团队合作,但这可能意味着人们觉得表达真实观点不安全。管理者常常无意中强化这种行为,比如赞扬顺从行为(“她真是个有团队精神的人”),给讨好者过多工作,或者把点头认同误认为是意见一致。

如何增强安全感

- 邀请尊重性的异议。可以说:“我很想听听任何担忧或不同意见,这会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然后感谢发言的人:“我真的很感激你提出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可能忽略的一个重要角度。”

- 公平分配工作。注意那些总是迅速主动承担工作的人,有意地分散机会:“我们轮流承担这个责任,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而不只是那些总是主动的人。”

- 赞扬坦诚。不要只奖励顺从行为,当人们说出难以启齿的真相时,要予以强调:“我很尊重你指出这个计划中的风险。这种坦诚能让团队更强大。”

5. 过度依赖(依附/呼救)

在职场中,这种反应可能表现为员工不断寻求安慰,严重依赖经理给予方向,或者夸大困难以获得关注。这些行为往往反映出一种不信任,即除非主动争取,否则他们不相信能持续得到支持。管理者有时会强化这种情况,比如默认出手相助(“让我来帮你处理这个”),或者只在请求非常急迫时才做出回应。

詹姆斯团队中 “过度依赖他人” 的成员埃德加,就是这种模式的体现。起初,詹姆斯觉得他频繁的请示让人疲惫又恼火。但当他推测这种行为可能是依附/呼救反应时,他改变了方法。他安排定期的一对一交流,提前明确期望,并始终如一地回应,而不是奖励他的夸大其词。随着时间推移,埃德加的恐慌情绪减轻了;他不再需要夸大自己的需求,因为他相信詹姆斯会持续给予稳定的支持。

如何增强安全感

- 建立可预测的支持节奏。定期进行检查,这样人们就不必通过夸大问题来引起注意:“你不必等到不堪重负,我们每周四都会交流,以跟踪进展和问题。”

- 始终如一地回应,而不只是在紧急时。避免对夸张的请求给予比正常汇报更多的关注。相反,可以说:“感谢你指出这个问题。我们用处理其他问题同样的流程来解决它。”

- 鼓励自主性。在介入之前,先问:“你已经尝试过哪些步骤?” 或者 “你处理这个问题的第一直觉是什么?”

6. 退出(崩溃/屈服)

崩溃是一种完全的关闭状态。人们变得消极怠工,不再提出想法,或者采取一种冷漠的 “何必呢” 的态度。它可能表现为出勤不出力,即员工虽然身体还在工作,但情感上已经缺席,或者表现为职业倦怠,失去了工作热情。这是最明显的需要心理安全感的信号之一:一个人感觉如此不安全,以至于自我保护需要完全退缩。管理者常常会强化这种崩溃状态,比如给员工贴上 “低绩效者” 的标签,或者试图通过施加压力来激励员工,这只会加深员工的消极情绪。相反,领导者应该思考工作环境是否足够安全,让员工能够寻求所需的帮助。

一位客户注意到,一位高绩效的工程师突然在会议中变得沉默寡言,错过截止日期,并且消极怠工。她没有斥责他,而是私下询问:“我注意到你似乎变得更加沉默了。你还好吗?” 他承认在相互冲突的工作重点下,他感到精疲力竭。她与他一起重新确定项目的优先级,重新分配了一些工作负担,并鼓励他休假。这次干预不仅让他重新投入工作,也向整个团队表明,员工的福祉与工作产出同样重要。

如何增强安全感

- 以同情的态度沟通。私下关心询问:“我注意到你在我们的会议中参与度不如以前了。一切都还好吗?”

- 解决系统性压力源。询问:“目前什么事情最让人疲惫,我们该如何调整?” 然后采取行动:重新分配工作量、明确工作重点,或者清除障碍。

- 创造休息和恢复的空间。让休息正常化:“我希望你周五休息调整一下。你的福祉对团队的成功很重要。”

对威胁的反应并非需要纠正的缺陷,而是需要被理解的信号。当环境让人感觉不安全时,它们可能会出现;当人们相信自己能够真实展现自我而无需害怕惩罚时,它们就会消退。你的任务是将这些行为视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某人对团队氛围的感受。当你以好奇、一致和同情的态度做出回应时,就能创造出必要的心理安全感,释放隐藏在无益的自我保护模式背后的、真实而未被发掘的贡献。

关键词:#职场

罗恩·卡鲁奇(Ron Carucci)| 文

罗恩·卡鲁奇是Navalent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与追求变革性改变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管们合作。他是10本畅销书的作者,包括《坦诚相待:以信任、正义和目标的力量引领》(科根·佩奇出版社,2021年)。

周强 | 编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2025进博会:中国创新药械成果丰硕,本土化合作加速。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