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神经科学揭秘:直觉是高效联结的秘密武器

36氪领读·2025年11月11日 15:06
你所不知道的“直觉超能力”

我们身边可能都有一些“直觉强人”,似乎总能理解复杂难题,在关键时刻做出准确判断。直觉究竟是天赋,还是可以习得的技能?在今天这个信息碎片化、协作成本激增的时代,面对复杂商业决策和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盲区,单靠个人的高智商已远不足以应对。

事实上,关于直觉和集体智慧的关联性探讨由来已久。20世纪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就将直觉视为一种能够进入集体意识的能力。记者布鲁斯·卡萨诺夫也曾将直觉描述为“是集体智能的清晰理解”。这些观点都暗示了一个核心:个人的直觉,与更大的集体智慧存在着某种底层联结。

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家、麦格达伦学院研究员汉娜·克里奇洛博士,在其新书《联结思维》中为这种底层联结提供了硬核的神经科学基础。她指出,直觉并非神秘的“灵光乍现”,它不仅有明确的生理基础,而且这种个体直觉的高质量联结,正是“联结思维”驱动集体智能的关键入口。

内感受能力:直觉的神经学基础

使用直觉看似理所当然,但我们不一定会停下来思考直觉依赖的技能是什么。

过去几年里,认知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激动人心的发现。新兴的“内省”(introspection)科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心脏和肠道是认知有机体中的关键组成,也证实了有些人确实对内部生理变化高度敏感,而思想甚至能够无意识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受到直觉智能的深刻影响,从健康、银行余额到人际关系,乃至所属团队的成功。

直觉的关键机制在于我们的内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始于体内的肠神经系统,它将心脏、肠道、大脑和免疫系统连接起来,监控人体内部功能,以构建出身体的实时地图。

我们之所以需要直觉,是因为大脑需要应对的信息实在太多了。大部分信息被忽略,少量信息在没有意识感知的情况下得到处理,表现为一种情绪,或是肠道感觉、心跳或预感。据此,人体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导情绪,从而改变其行为,避免危险,或是转移至更清凉或温暖的环境中。

正如新南威尔士大学内感受领域的开创性科学家乔尔·皮尔森所言,直觉是一种复杂且具有整体性的生物功能,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直觉智能是大脑对大量信息的筛选和有用信息的提取,这个过程往往是无意识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某种神秘主义的灵光乍现,而是我们具身认知系统为大脑持续运作提供的补充支持。

“超级感受者”的优势与表现

有些人似乎比他人更能敏锐地感知自己的直觉反应,他们是“超级感受者”。他们能够更流畅且频繁地获取自己的直觉,也更相信自己的预感。这使得他们面对怀疑与不确定性时更有适应力,更不容易受到负面偏见的影响。

前金融交易员约翰·科茨对此展开研究,他曾好奇为什么有些交易员比其他人更出色。科茨通过心率检测来测量参与者的内省力,结果发现,金融交易员在读取“直觉”方面表现更好。那些在心率检测任务中表现更好的交易员,在金融交易中的表现也更好,并创造出更大的利润。更惊人的是,个体的内感知能力可以预测其在金融市场中的生存状况。科茨总结道,最成功的交易员会“设法阅读真实而有价值的生理交易信号,即使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样做”。

这种直觉智能,在我们与他人接触时似乎也会有所增加。科茨认为线索绝对来自社会群体,“在交易大厅里,只是待在原地都能获得海量信息。”当超级感受者在读取人群情绪时,他们会捕捉到大量的非语言交流,例如汗液中分泌的恐惧气息。这说明技能和知识的分享不仅发生在有意识的层面,而且能在无意识的层面进行—通过大脑无法处理但身体可以处理的数百万字节的数据。

群体智慧:超越个体的集体力量

数百年来,人们已经知道,至少在某些情况下,群体表现出的智慧可以超过其个体之和。“群体智慧”由弗朗西斯·高尔顿首次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如果向一群人询问某问题的最佳答案,并对他们的猜测取平均值,往往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更复杂的经济预测问题上,研究也发现,专家组的平均预测水平比任何个体的预测准确性高出足足15%。也就是说,即使问题的复杂性增强了,精英群体预测的平均值始终优于他们中的任何独立个体。

群体智慧的出现需要满足四种关键要素:

·独立性:每个人的猜测都要在不了解他人想法的前提下进行,以防人们盲从于错误的共识。

·多样性:群体必须包括来自不同年龄、文化和专业背景的个体,以确保涵盖多元思维方式,避免放大单一偏见。

·去中心化: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猜测,并有信心运用其独特的专业知识或经验。

·聚合性:必须有一种将猜测聚合为集体猜测的可行方法

直觉的阴影:警惕无意识偏见

集体智能可能部分取决于成员能否无意识地利用他人的信息源。但如果这种推理不受意识的主导,我们又将如何控制它?我们可以相信直觉吗?毕竟,我们都知道人人都会受到无意识偏见的影响。

内感受能力越强的人,即对自己的心跳、体温调节和消化情况的感知越敏锐,他对情绪反应的觉察力就越敏锐,直觉力也就更强。但如果此人对环境中某事的情绪反应是不准确的(也许是基于与当前情况关系不大的经验),那么直觉就可能是不准确和具有误导性的。这就说明直觉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时候,直觉真的只是一种偏见。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尼弗·埃伯哈特的研究展示了无意识偏见的运作方式。她指出,偏见源于大脑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倾向,在紧张或匆忙时,这可能导致歧视和毫无根据的假设。更值得警惕的是,偏见与生理信号同步。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发现,种族刻板印象的激活与人们的心跳同步。在心缩期(心脏对大脑的压力最大的阶段),更多的物体会被误认为武器。这一发现提示了在培训警察与医护人员时,必须关注情绪和生理状态对判断的影响。

四、 联结思维:平衡直觉与偏见,系统化提升集体智能

联结思维正是我们平衡直觉和偏见的解决方案。它着重强调对分散信息、局部行动以及多元目标进行全面认知与整合。但联结思维的强大,源于其科学的基础:

1. 社会联结是基础:大脑同步才能心领神会

集体智能绝不是简单的个体智慧相加。它依赖于成员之间的高质量社会互动。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共同解决问题或听同一场讲座时,彼此大脑的电磁波活动会趋于同步(Brain Synchrony)。这种“大脑同步”让人更容易产生共情,理解彼此的意图和视角,成为达成共识的关键前提。因此,真正的联结需要现实世界中的接触和互动,才能打下心领神会的基础。

2. 亲社会行为是核心:情商决定群体智能的高低

决定集体智能指数(CI)高低的,并非团队中最聪明的人。谷歌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都证实,情商和亲社会行为才是团队成功的核心。这里的亲社会行为,包括了成员的公平轮流发言、积极倾听以及对彼此情绪的觉察能力。如果团队的发言权被少数人垄断,即便个体再聪明,团队的整体智能也会被削弱。因此,团队的高效能,取决于成员之间能否建立起公正、互相支持的社会联结。

3. 认知多样性是力量:用“创造性摩擦”替代冲突

许多人倾向于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伙伴,但同质化的团队只会强化既有的偏见,最终陷入“集体盲区”。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团队成功的关键在于认知多样性。这不仅包括背景、文化的多样性,更包括神经多样性(如自闭症、ADHD人群拥有的独特思维模式)。成功的团队必须鼓励和接纳不同的思考方式。联结思维倡导用“创造性摩擦”来替代无效冲突,将良性辩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4. 消除壁垒:确保心理安全的实践工具

消除等级森严的制度,是激活集体智能的必要条件。智能的团队会通过“去等级化”,消除因等级森严产生的“权力壁垒”。《联结思维》科学地提供了多种简单且可操作的实践工具,例如:

·“沉默共坐”: 在会议或工作开始前,共同保持一段沉默,以帮助成员排除干扰、提高专注力。

·“反向指导”: 鼓励资深人士向新人请教,平衡团队中的权力结构,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有价值。

联结思维正是通过这些系统化的方法,让群体智慧不再依赖于个别天才,而是成为一种可训练、可扩展的系统能力。

与其在复杂时代追求“孤立的聪明”,不如构建“联结的心智”。真正的智慧,永远存在于 “我们”的联结 之中。

《联结思维》

用集体智能重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ž 作者:[英]汉娜·克里奇洛(HannahCritchlow)

ž 译者:郑昕远

ž 书号:ISBN978-7-5217-8006-2

ž 出版时间:2025.10

ž 定价:69.00元

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本届大会将以“产业焕‘新’ 烯创未来”为主题,聚焦石墨烯应用市场。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