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科幻剧最有用的AI,竟然是语言类大模型?

极客电影·2025年11月10日 19:44
下一个工业时代即将来临

中国科幻剧的未来在哪里?

自从2023年初,电视剧《三体》一脚踹开中国科幻剧大门,行业内外就对国产科幻产生了众多瑰丽幻想——我们拥有充沛的IP内容弹药库,有敢于七年磨一剑、更加理解并尊重原著的影视制作团队,也许能后来者居上,在国际科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电视剧《三体》豆瓣51万+人评分8.8

这个片单季给了我们确定性答案,市场始终在坚持探索科幻方向。

不仅近期流媒体片单季曝光17部国产科幻剧储备,上月底在2026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上,腾讯视频还宣布于今年4月成立的AI影视表达工作室和智能制作部门,已经应用到《三体》《剑来》《聊斋》等项目中,切实辅助创作者。

腾讯视频实践AI应用的项目

平台侧AI部门是如何做的?今年是AI视频大模型爆发的一年,AI已经进入了头部影视剧、尤其是科幻剧制作的哪些流程?

针对开发周期长、投资成本大的科幻剧品类,加注AI能否显著实现提效增速?AI携手中国科幻内容的下一个阶段,会是什么样的市场状态?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观察这份含金量十足的科幻剧片单与流媒体科影融合布局,并与资深一线从业者对话,试图探索AI大爆发带飞国产科幻剧的可能性。

400+部里占17部,科幻剧即将迎来2.0时代

本批次国内流媒体2026大剧片单共发布400+项目,其中科幻剧共17部,腾爱优芒分别储备8/4/4/1部

尽管相比扎堆开发的古偶现偶、男频女频,科幻剧品类仍然显得有些“小众”,但比起前《三体》时代赛道内一片荒芜,国产科幻剧已经在数量上迈出了一大步。

流媒体2026年科幻剧储备-17部储备科幻剧主创信息

总结17部项目信息,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中国科幻剧2.0时代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押宝硬科幻,孵化下一个《三体》。

大刘显然快被“薅秃了”,腾讯视频《三体·黑暗森林》《三体:大史》《乡村教师》、爱奇艺《球状闪电》、虎鲸文娱(优酷)《梦之海》均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

除其早期作品《乡村教师》尚未露出改编思路之外,其余作品均采用了延续原著脉络的硬科幻改编方式。

比如设定在近未来的《梦之海》,当地表水被抽干、围绕地球形成一圈冰环,人类该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龙凤胎姐弟拾荒猎人和航天员分别从地面与太空展开探索,力图实现“天地互联”。

《梦之海》预告画面

以及改编自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的《群星》、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小说的《我们生活在南京》,无论是故事设定还是视效画面,都延续了已验证过的成功路线:

用想象力与高品质赢得观众高口碑,从而撬动更高商业价值。

趋势二:“科幻+”轻体量项目试水,过渡期玩“组合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实际上,平台重磅押宝的单体科幻剧项目问世困难重重。故事内容的取舍、科学原理的准确性、视效的实现效果……每一步都是难题。

《梦之海》于2024年初过审下证,至今仍在排播中;《球状闪电》《火星孤儿》与首部《三体》差不多同期开发,但至今仍未与观众见面。

《球状闪电》《火星孤儿》待播

从今年的片单可以看出,在硬科幻项目上线难的背景下,平台侧开始对数量发力,着力开发“科幻+”轻体量网剧。

类型上,引入晋江、番茄、起点等网文市场大受欢迎的无限流、热血群像、悬疑乃至情感喜剧内容,与科幻元素相融合,探索过渡期复合型科幻剧。

体量上,12-16集项目占比较高,尽可能集中叙事,降低开发难度。

趋势三:新厂牌入局,国产科幻迎来更多可能性。

更多有实力、有想法的制片方开始布局科幻剧,除早早入局的灵河文化白一骢、壹同制作陈思诚之外,我们在新片单中看到了柠萌影视、恒星引力、嘉行传媒、热血动物等影视厂牌。

热血动物许宏宇值得注意,这位出身中国香港的剪辑师、导演,已经在电竞热血网剧《穿越火线》、奇幻动作网剧《异人之下》系列中证明了其审美与实力。

此次涉足科幻领域与腾讯视频深度合作,他将执导“科幻+冒险无限流”网剧《十日终焉》,并监制末日科幻生存网剧《明日乐园》

《十日终焉》《明日乐园》已进入开发阶段

新物种从0到1是最艰难的,但从1到100也许会是个飞快的过程。

一个明确的信号是,科幻剧2.0时代要来了

流媒体、制片方、创作者均对科幻内容摩拳擦掌,今年处于爆发期的生成式AI视频大模型,能否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

AI作用很有限,目前最好用的是语言类大模型

很可惜,AI现在还不行。

尝试将生成式AI全链引入科幻剧工作流之后,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给出了实践者的回答。

《三体》不是他与科幻剧结缘的起点,早在2015年,他就推出了流媒体时代最早的国产科幻剧《执念师》

该剧共开发两季,讲述两个女生因同乘旅行大巴遭遇事故而触发执念力觉醒的故事,融合超能力、时空穿梭、未来追杀、悬疑探案等元素,豆瓣评分7.4,算是科幻内容序列里难得的早期尝试

白一骢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科幻剧《执念师》

白一骢自述:

我是一个科幻迷。

虽然创立灵河文化十年来尝试了多种类型,有最早探索网络剧+大IP的《老九门》、小而美悬疑古偶《御赐小仵作》、清末传奇剧《天行健》等等,但他最想做的还是科幻。

灵河文化十年来尝试了多种类型的剧集

这批科幻剧片单中,灵河文化储备量也是最多的。除重磅续作《三体·黑暗森林》之外,还有改编自起点黑山老鬼同名小说的群像冒险科幻剧《从红月开始》(原作荣获第36届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海外传播奖)、单元副本科幻剧《我请你再好好活一次》

据悉,灵河文化拿到了知名科幻IP《银河英雄传说》的电视剧改编权,目前正在开发中。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灵河文化拿到了知名科幻IP《银河英雄传说》的电视剧改编权

但公司盈利不能只为热爱买单,科幻剧开发难度几乎是影视项目里最大的一个品类。《三体》从立项到开播整整花费了七年,第二部《三体·黑暗森林》完成交付也至少需要五年以上,与此同时还有多元“科幻+”项目的探索实践。

所以从生成式AI问世,作为一个科影融合发烧友的白一骢,就开始尝试把AI引入影视开发流程中,逐步测试其在各个阶段能如何做到降本增效

我们问出了当下影视创作者最关心的问题,“AI能有效省钱吗?”

白一骢坦言:

目前来看也没省多少钱。

稳定性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生成式AI非常稳定了,在影视制作中会很省钱。

实践下来,白一骢发现AI确实能在前期提高一定效率。但即便是多个视频大模型爆发的今年,针对要求较高的头部影视剧,AI在成片中能起到的作用依然非常有限

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清晰度不够,现有视频大模型主要生成720P-1080P分辨率内容,无法应用于2K/4K精度要求的成片。

如果我们用超分(AI超分辨率技术),就相当于再抽一轮卡,这样容错率就太低了。

二是现有模型在稳定性、准确度方面控制困难

影视剧是准确的艺术,可即便是把市面上所有生成式AI模型混合多模态使用,博采众家之长,仍然达不到头部影视剧的基本需求。

AI尚且达不到头部影视剧对准确度的基本需求

白一骢十分乐观:

但我们还在持续试用,因为AI模型发展速度非常快,也许明年,它们就能在迭代过程中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

目前的项目实践中,团队主要把AI应用在前期概念设定环节,用图生图模式来提供概设参考,用AI把已有的设计图稿做精绘,然后转成模型用于动态预演,“省略了传统工作流中比较繁琐的过程。”

腾讯视频AI影视表达工作室的一些成员长期驻扎在灵河文化,为项目量身定制了一些提高效率的AI工具。

比如正在设计的拍摄预演工具,团队采用了类似UE预演模式,把大量摄影机型号、灯光参数等整合在AI模型里,预演后就能返吐数据。这样我们在实拍时就拥有了这些参数,会节省很多时间成本。

当然这些都还在学习和磨合中,包括AI携手科幻剧最理想化的“数字资产复用”“CG场景提效”,都仍只存在于主创美好的想象里。

《三体》中震撼的“三体游戏”场景

有意思的是,开发科幻剧过程中最有效的AI工具,竟然是最早出现的语言大模型

白一骢分享,在科幻剧项目前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把大量晦涩的科学知识转译成影视语言。

虽然请到了专业的科学顾问团队,但主创并不知道该怎么精准地向科学家提问;没有具体的内容指向,科学家同样难以理解影视人的抽象问题:

科学家看到我们这些“绝望的文盲”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片抓瞎中,AI出现了。

我们尝试通过提问让AI来出科技报告,比如水滴攻击恒星级战舰要怎么攻击?

射击的时候枪械会发生什么弹道问题?

战舰使用可控核聚变推进还是无工质推进……

白一骢回忆,当时类似这种报告让AI出了几十份,科学顾问就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上的准确评判,主创在此基础上设计拍摄方案。

科幻剧的科学知识影视化转译过程中,AI充当了“翻译官”

笔者用豆包生成的“水滴攻击恒星级战舰”示意图

回头复盘,AI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影视项目开发各链条。但具体来看,AI能在哪个环节分别提升多少比例的效率?目前全行业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爱优腾加注AI+虚拟拍摄,泛科幻内容半年内会有大爆发

把技术引入影视创作显然已经是个大趋势。

近四年来,流媒体、影视产业园等重金投入虚拟拍摄,国内大型虚拍摄影棚数量已达10+。

爱奇艺在横店搭了个虚拟拍摄影棚,已经在《大梦归离》《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等多个S+项目中投入使用;虎鲸文娱(优酷)在周庄数字梦工厂建了个帧享数字影棚,规划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

腾讯互娱占地3000平米的数字制作基地“CDD虚拟影棚”落地深圳坪山影视城,同时应用到互动影游、电竞直播、虚拟演唱会、影视广告虚拟制作中。

流媒体对AI工具属性开发也在增速。

除腾讯视频AI影视表达工作室为项目定制实用AI工具外,爱奇艺已经推出了AI驱动的剧本工具-剧本工坊;能够生成角色形象、搭建场景的AI平台影像工坊

根据视频内容生成具备视觉冲击力海报的“马良”平台;完成节点剪辑、生成种草切片短视频的“缪斯”;提高广告素材的生产效率、更精准匹配广告的广告平台“奇炬”等。

爱奇艺推出的影像工坊可以通过替换提示词迅速调整角色设计风格

虎鲸文娱(优酷)算法平台-摩酷实验室研发图生3D技术攻克了空间准确性难题;去年推出全国首个影视妆造大模型神力霓裳

其自主研发的“豹款影视制作车”结合了阿里云计算与AI能力,可以实现“边拍边剪、即时审看”,已服务冯小刚电影《抓特务》、网剧《暗河传》等项目。

虎鲸文娱自主研发的“豹款影视制作车”在《抓特务》剧组

尽管尚未出现一个明确的结果,但今年从业者体感越发明确:关于AI的一切进程都在加速

就像20多年前非线性剪辑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剪辑,我们都可以预见生成式AI工具的出现将会把影视行业带到下一个工业时代,只是现在大家都还在学习过程中。

作为市面上最稀缺、开发难度最大、最依赖科技进步,同时承载着国剧探索下一个高峰压力的科幻剧品类,或许能最快伴随产业进步实现成果进阶。

更多科幻剧在筹备中

白一骢非常高兴能看到科幻内容正在发展壮大:

我们的视野也可以打开,今年生成式AI的爆发绝不仅仅有益于传统影视行业,反而是个体化的超级创作者借助AI生产的内容,可能会在半年内形成一定聚集效应。

不一定是一部科幻剧,也可能是一个科幻短片、一个概念短视频。

这些超创都不一定是内容创作者,也可以只是生成式AI的使用者、调控者。

当大量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内容涌现,一定会反向刺激影视制作团队去拓展内容,我觉得这会是一个非常良性的竞争。

有趣的是,在极客电影与白一骢对话期间,国内流媒体平台正在进行AI短片创作大赛,获奖作品中已然不乏创意十足的科幻内容。

腾讯视频首届AI短片创作大赛一等奖,正是一部融合人性思辨与想象力的废土风AI科幻短片,《机械心与狗尾巴》

未来已来。

新物种的出现总会带来震动,期待科技赋能,激发影视艺术的下一个内容飞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电影”,作者:子路,编辑:羊羊、小小树,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打造品牌、激发消费、引领青年文化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