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千元实习日薪”,量化军团“军备竞赛”重启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1月10日 11:36
岗位薪资再度“通胀”

自2018年以来,中国量化私募行业一路狂奔,只有少许时间停歇。

短短几年间,百亿规模的量化私募数量突破30家,头部阵营逐渐固化,薪资水平也在整体被推高。

虽然,过去一年,由于行业发展进入“整固期”。那些“百万薪酬包”、天价日薪暂时低调,落在了金融圈内外的眼球之外,但其实,量化行业依然处在整体的薪酬通胀期。

这不,随着今年秋冬招聘季打开,量化机构的薪资大门打开,整体薪酬曲线重新拉高。而且这次,薪酬的“通胀”,并非虚火,而是实打实的薪资结构抬升。

随着“千元实习日薪”的冲出江湖,市场数据正在说明另一种现实:当互联网大厂放缓扩招、压缩预算时,量化大厂却反向加码,力争顶级人才······

01 再现“千元日薪”

九坤投资是国内头部量化私募之一,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而它的关联公司九坤创投,则是专注科技投资与创业孵化的平台。

最近,这对“母子组合”同时推出AI相关实习岗位:九坤投资(对冲基金平台)招聘“AI算法实习生”,九坤创投(孵化投资平台)则在招“AI行业研究员”。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两个岗位的薪酬水准。

据一家头部招聘网站披露的信息:九坤投资的AI算法实习生日薪高达800—1000元,九坤创投的AI行业研究员则为300—400元。

按照招聘信息折算,算法岗每周工作三天、实习期六个月,税前月薪最高可超过1.2万元;研究岗每周五天、实习期三个月,税前月薪接近6000元。对在校生而言,这样的待遇已足以跻身“金融实习天花板”。

两个岗位虽都与AI相关,但分工不同。算法岗更偏向模型与数据层面的研发,而研究岗则侧重行业观察与投融资分析。

通俗地讲:一个岗位在“做AI”,另一个岗位在“看AI”。

02 秋招季的“掏钱速度”

每年九、十月,是量化私募的人才旺季。无论是职场老手还是应届生,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点盘算下一步。

要么趁年底跳槽,赶在新公司“攒满一年”拿到下一轮年终奖;要么趁秋招窗口期锁定心仪的量化实习。

也正因如此,这个阶段的招聘价码,往往最能反映一家机构的“出手力度”。

以九坤体系为例,它不仅有母公司九坤投资在量化对冲主业的招聘,还通过九坤创投在科技投资领域持续扩张。

九坤创投的“AI行业研究员/分析师”岗位,薪资区间标注为月薪3万至6万元,16薪制(即一年发16个月薪水)。

若按上限测算,该岗位税前年薪约可达96万元。

这意味着,即使是在九坤创始人布局的“第二产业”——科技创投线,整体薪酬标准依然延续了量化圈的高水位。

再看九坤投资的常规岗位,如Python数据开发工程师(负责量化数据的处理与系统搭建)、量化开发工程师(参与策略模型的代码实现与维护)等,薪资普遍集中在月薪3万至6万元、16薪制度,个别高阶岗位可上探至7万元以上。

换算下来,核心开发类岗位税前年薪约在90万至110万元区间。

这种“母子公司联动”的薪酬体系,反映出九坤老板的“掏钱实力”。

03 真金白银的“秋冬战场”

除了九坤,其他500亿元级头部量化也在这个秋冬集中“砸钱抢人”。

以灵均投资、衍复投资为例,多数量化研究实习、因子研究实习岗位的日薪开在800-1000元,机器学习实习生(做模型训练与数据实验)和C++方向实习生(负责底层系统与交易相关开发)也有400-500元/天的水平。

上述薪酬待遇折算下来,研究类实习税前月薪接近1.5万至2万元,已经把大部分金融实习远远甩在身后。

此外,正式岗位更能看出底牌。

灵均、衍复的量化系统开发、高频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岗,给出的是月薪3万至6万元、16薪架构,税前年薪大致在48万至96万元区间,高阶岗位再往上抬一档也不稀奇。

再来看明汯投资,即便是招聘负责人岗位,也开到月薪1.5万至3万元、18薪,税前年薪上限约54万元,说明连“帮公司找人”的角色都按高配对待。

从千元日薪的实习,到动辄百万预期的技术与投研岗,头部量化们在今年秋冬给出了真金白银的信号。

04 量化薪酬的“新天花板”

量化机构与科技巨头,正在争夺同一拨人。

无论是AI建模、数据分析,还是算法研发,这些岗位的底层能力模型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在算数据、建模型、优化决策。

过去,这类人才大多流向互联网公司,如今,量化大厂正用更高的薪酬、更灵活的激励机制,把他们吸引到金融机构。

华尔街见闻·资事堂数理最新招聘信息,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针对数据分析、商业分析、AI产品等岗位,税前月薪集中在2.5万到6万元之间,普遍采用“15薪”或“16薪”制度。

简单理解,这种模式是在发完12个月固定月薪后,再固定多发3到4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励,属于“保底年终奖”。

上述薪酬结构多见于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稳定、竞争激烈的公司,如大型科技平台或头部外企。按此折算,上述互联网大厂高级数据分析或AI产品岗的税前年薪约在40万到90万元之间。

而量化机构的出价更进一步。

正如上文所述,头部量化的系统开发、数据工程等岗位,月薪区间普遍是3万到6万元,同样按16薪发放;高阶岗位再上浮一档,税前年薪轻松突破百万。一些机构还叠加超额业绩收益分成,使整体薪资更贴近基金收益表现。

在人才市场的此起彼伏中,量化正在用真金白银表达态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资事堂”,作者:孙建楠,编辑:袁畅,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460万美元训练的Kimi K2 Thinking,让OpenAI烧万亿堆算力路线失去性价比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