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大裁员,揭示了AI时代残酷的现实

首席商业评论·2025年11月07日 15:38
对效果负责的人和岗位,不容易被AI取代。

亚马逊裁员不是因为AI?

近期,亚马逊推出1.4万人的裁员计划,以精简运营并加快人工智能的部署。这次裁员,是亚马逊继2022年底裁员2.7万后的最大规模调整,占其全球35万名企业员工(不包括仓储工人,包含仓储工人是154万人)的4%,相当于每10名办公室职员中就有1人面临失业。

根据海外媒体报道,此次裁员覆盖的部门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性。人力资源部门(亚马逊内部称为“员工体验与技术”部门,简称 PXT)、物流、支付、电子游戏、运营、设备与服务以及亚马逊云服务等。

一周前《纽约时报》也曾曝光过亚马逊的内部文件——亚马逊的高管认为,公司正处于下一次重大职场变革的临界点,机器人换掉50多万个工作岗位,实现亚马逊75%环节的运营自动化。

图源:网络

但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却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表示:“我们几天前宣布的裁员,既非出于财务考量,至少目前也与AI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源于文化问题。保持组织精简、结构扁平和高效运转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行动的方向。”

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多少显得有点官腔。

在笔者看来,亚马逊的大裁员正是为了降本增效以赢得未来的AI竞争赛,可以说一切为了AI。

尽管亚马逊在电子商务和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亚马逊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被认为一度落后于竞争对手。第二季度,亚马逊AWS营收虽达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明显落后于微软Azure的39%和谷歌云的32%,引发市场对其龙头地位动摇的担忧。

AWS(亚马逊云服务)不仅是其最核心的利润来源,更是其参与全球AI竞争的主战场。通过将节省的人力成本转化为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亚马逊正在强化其在云服务领域的护城河,以应对来自微软Azure、谷歌云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图源:网络

事实上,亚马逊自2021年开始就已经开始“降本增效”,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自2021年接任以来,便将“降本增效”作为其管理核心。他多次强调紧迫感、责任感、节俭与快速决策的企业文化,并明确提出要将亚马逊重新定位为“全球最大的初创公司”。

但也不是一定要走到大裁员这一步的。在今年之前更多时候亚马逊是希望员工“自愿离职”的,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部分未能严格遵守打卡规定的员工,被公司视为“主动离职”,无法获得任何遣散补偿,这反而为公司节省了开支。

当“软手段”无法达到目标时,大规模、高成本的正式裁员,就成了唯一且必然的选择。在2025年,亚马逊的股价是纳指七姊妹当中表现最差的,这给CEO贾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不仅需要保持利润增长,还必须向市场证明亚马逊在AI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和清晰的盈利路径。

安迪·贾西在过去一年的内部会议和规划文件中多次强调,公司应把更多工作交给AI完成。他指出,AI的广泛使用将导致部分岗位被裁撤,特别是涉及自动化、重复性及常规的任务。亚马逊已经开发了1000多种生成式AI服务和应用,而贾西形容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AI能不能取代大部分的工作

今年以来,英特尔裁员2.1 万,近20%;谷歌裁撤其平台与设备团队数百人,同时宣布加大AI研究投入。谷歌智能电视团队裁25%,Canva裁技术写作岗,Bumble裁30%转AI产品,迪士尼多部门裁员并推自动化。CrowdStrike裁5%,表示AI提升效率,Block裁近千,分析师普遍认为,AI导致的自动化是一大原因。

Meta 宣布对 AI 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裁员约 600 人,波及多个核心团队,包括由图灵奖得主杨立昆领导的 FAIR(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部门。此波裁员甚至波及田渊栋等知名 AI 科学家,引发业内震动。

图源:网络

11月5日消息,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软件巨头IBM宣布将在年底前裁掉数千名员工。该公司发言人向CNBC透露:“第四季度我们将执行一项影响全球低个位数百分比员工的调整计划。虽然这可能波及部分美国岗位,但我们预计美国区年度用工规模将保持稳定。”

IBM在2025年底在全球拥有27万名员工,若按1%计算,意味着将有至少2700名员工在年底前失去工作;若按4%计算,则意味着至多将有1.08万名员工被裁。

不难看出这轮裁员并不是个例,而是为了实现“科技革命”或者营造科技落地。而这其中亚马逊裁员尤其被关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表示,他长期研究自动化,去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亚马逊他们一旦找到能盈利的自动化方法,其他公司也会纷纷效仿。”

这是因为亚马逊仓配体系曾经是美国蓝领的“就业蓄水池”,每年扩张几万名员工并不算夸张。当亚马逊能够实现大规模自动化仓配之后,意味着几百万人就业的零售物流行业工作将被影响。未来被一键复制到中国也并不会奇怪。

但这一切短期内真的会出现吗?

就在宣布企业岗位裁员的同时,亚马逊于本周启动了年度节假日旺季招聘计划,将在美国仓储与物流网络中新增25万名季节性员工。

亚马逊于10月27日宣布计划投资超过40亿美元,旨在至2026年底将其配送网络规模扩大两倍。该公司将重点发展小型城镇和农村地区,预计到2025年底,将“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扩展至超过4000个小型城镇,从而彻底改变乡村用户的线上购物体验。

这说明亚马逊虽然裁掉大量的中间层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但其自动化能力并不足以实现正常的仓储与物流配送。自2012年收购Kiva Systems以来,亚马逊已成为全球仓储自动化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货架搬运机器人发展到集成了先进AI与计算机视觉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机械臂乃至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订单处理速度提升30-40%)、降低了运营成本(约20%)。

但机械臂在抓取形态各异、包装反光或柔软的商品时仍存在困难;机器人的行动有时显得笨拙,需要大量数据训练才能适应新任务。实现覆盖所有环节的“端到端”自动化,亚马逊自己也承认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实现所有环节“端到端”意味着其基本实现了AGI能力,那么首个AGI会在亚马逊出现吗?还是无限延迟的“下一个十年”?

图源:CNN

所以还需要季节性员工和配送人员就是不得不做的“自动化补充”,用线控方式操纵各类机器人谁又能说不是AI化呢。

AI让许多公司重新思考:哪些岗位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哪些只是“习惯存在”的。公司不再追求人多,而是追求“人效”;组织不再靠层级,而是靠智能。这也意味着,过去那种“干得久就安全”“公司大就稳”“绩效越好就不会被裁员”的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

普通人如何应对AI挑战

近期有一份研究在Bloomberry上爆火,收集和分析了近1.8亿份全球招聘信息,研究AI冲击下对于招聘的影响,主要地区是北美市场,时间跨度从2023年1月到2025年10月。研究者是Henley Wing Chiu,他是Revealera(招聘数据提供商)的联合创始人所以做这份报告还是比较合适的。

先简单总结这份报告的结论,AI不是造成大规模失业的主因,同时,它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岗位上表现不太一样:执行类工作在下降,决策类工作相对安全。层级越高,受冲击越小。这也符合笔者对于大部分AI应用工具的观察,整体上看提高效率减少繁琐工作是目标,而非直接消灭某个岗位。

一个岗位总招聘需求下降8%?有可能是季节性的和周期性的,那只是跟着市场走。下降20%、30%?那才是真的AI被冲击了。

下降最多的岗位里,有3个都是创意类:计算机图形设计师(Computer Graphic Artists,包括3D艺术家、VFX艺术家等):下降-33%。摄影师(Photographer):下降-28%。内容写作者(Writers,包括文案、编辑、技术写作等):下降-28%。这些都不是一年在下降,而是连续两年下降,足以说明真的是被冲击到了。

但也并非所有设计类工作都被冲击。平面设计师(Graphic Designer)和产品设计师表现也好于基准线,因为他们的工作涉及大量客户沟通和迭代。不是"给需求→出图"这么简单。所以真正在下降的,并不是创意类的工作,而是那种单单只是做执行的工作。现在是想法比执行本身更值钱的时代。

在AI数字人遍地的今天,多数品牌还是更倾向于真人营销专员。比如网红营销专员(Influencer Marketing Specialist,负责品牌和KOL合作)增长18.3%。而且这也是连续两年增长(2024年+10%,2025年+18.3%)。

一方面是数字人带货普遍千篇一律,另一方面是无论是带货还是营销拼的更多是创意,而非成本更低。所以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北美市场,并没有太出色具备复制性数字人营销案例。人类自媒体必然做不过AI自媒体的想法可以歇一歇了。

对于管理岗位的变化,那就更符合大家“刻板印象”了。

管理岗位市场需求下降8%,但如果按层级拆分:高层领导(Director/VP/C-Suite,总监/副总裁/C级高管):下降-1.7%(好于市场6.3个百分点)。中层管理(Manager,经理):下降-5.7%(好于市场2.3个百分点)。一线员工(Individual Contributor,简称IC,指不带团队的基层员工):下降-9%(差于市场1个百分点)。

执行简单工作的确实是非常容易被AI替代的,要么做沟通决策,承担责任,要么做比较复杂的执行工作。总结就是,要对效果负责的工种,不容易被AI取代。

写在最后

退一万步讲未来AGI难以实现AI长期保持在当前水准,那也不能对于资本追求自动化标准化的野心轻视,近二十年美国科技巨头创造高营收,越来越依赖科技而非堆砌人力了。

苹果在2011年实现首个1000亿美元营收时,就只有6万名员工。接下来新增1000亿美元营收,所需的新增员工数仅为一半(3.2万)。而最近一次新增1000亿美元营收(从3000亿到4000亿),苹果只增加了约1.7万名员工 。

微软曾经是一家更偏重人力资本的公司。他们实现1000亿和2000亿美元营收的里程碑,分别需要新增12.4万和9.7万名员工 。但他们最近一次新增1000亿美元营收呢?只需7000人! 

拥抱科技拥抱先进生产力,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

参考资料:

亚马逊近两年已裁超2.7万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亚马逊的下一场豪赌 来源:增长工场

AI究竟取代了哪些工作 来源:花叔

https://bloomberry.com/blog/i-analyzed-180m-jobs-to-see-what-jobs-ai-is-actually-replacing-toda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