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探索虚拟资产诈骗追损新路
JPEX案是中国香港“近年来涉及受害人数最多、损失金额最庞大的骗案”。除声称低风险高回报,该平台也采取了在公开场合大量宣传的方式吸引投资者。图为2021年其在某交通设施内的广告。摄/焦建
11月6日,随着当地警方向法院起诉涉案人士并向在逃主脑及骨干成员发出红色通缉令,中国香港特区一起被称为“历来最大规模”的虚拟资产涉嫌诈骗案,迎来了新的关键节点。
该案件涉及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是在2020年初成立的JPEX,除声称提供低风险且高达20厘回报,通过请艺人及网红代言及在社交媒体大量投放广告等方式,该平台规模及涉及范围迅速扩大。
为吸纳资金,JPEX曾在交通设施、社交平台等大量投放广告。受害人受骗方式之一则是在虚拟资产场外交易(OTC,当地俗称“找换店”)将现金兑换成特定稳定币,再买入JPEX的所谓代币JPC。在平台爆雷(当地俗称“爆煲”)后,投资者本金却因高额手续费事实上无法取回(每次提款额度被限制在1000个特定的稳定币,且要支付999个特定的稳定币作为手续费)。
2023年是该涉嫌诈骗案被掀开的节点。当年9月13日,在香港证监会对JPEX发出警告后,JPEX大幅调高提取手续费,其后大部分客户因无法提款造成大额损失。9月19日,该平台正式停止交易运作。9月22日,香港警方要求相关电信公司封锁其网站及应用程序。
在随后的调查中,香港警方发现该平台相关人士已将投资者的资产转走,并通过大量加密货币钱包进行清洗。
这一案件受到广泛关注的第一个重点原因,除其发生在相关监管制度逐渐完善前的灰色过渡时期,也与其复杂程度和涉及人数量众多有关。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总警司黄震宇在公布调查进展时称,JPEX案是香港近年涉及受害人数最多、损失金额最为庞大的骗案。
截至2025年11月初,该案件共接到超过2700名受害人报案,报称损失金额超过16亿港元。香港警方共拘捕80名涉案人士,冻结资产2.28亿港元,涉及现金、名车、银行户口、金条、加密货币等。
一位当地法律及虚拟资产界人士则向《财经》形容称,JPEX事件公开后,引发了对OTC平台如何监管的高度关注,可谓监管加强的“节点性事件”。因虚拟资产具有较高匿名性,为打击借助其进行洗钱等行为,香港近年来在发展业态的同时,也不断引入防范措施。
为弥补监管漏洞,目前香港所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均受当地《证券及期货条例》及《打击洗钱条例》监管。随着香港从今年8月起实施《稳定币条例》,因只有“认许提供者”可要约提供稳定币,使得不少当地OTC门店暂停或终止了相关业务。
针对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服务提供商发牌制度,香港仍要等待2026年新一届立法会审议通过。《财经》近日在金钟、铜锣湾等地,依然见到多家OTC门店仍在营运。
随着香港警方于11月6日正式起诉,能否及如何追损,则成为另一个受到当地相关人士高度关注的核心话题。其中难点之一,是该案从爆煲至今,并没有公司或个人承认为JPEX的运营者,警方需在大量调查厘清幕后主脑、核心成员的同时追截赃款。
按照香港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自2023年9月展开调查至今共拘捕80人,其中14人为JPEX犯罪团伙核心成员,16人为加密货币场外交易所负责人,以及涉嫌协助宣传JPEX平台的网红等,其余为怀疑帮助清洗黑钱的傀儡户口持有人等。
值得关注的细节之一,是香港警方起诉的相关人士当中,除犯罪团伙核心成员,也包括涉嫌协助宣传的网红。具体而言,其中6人属犯罪集团核心成员,分别被控串谋诈骗、洗黑钱、妨碍司法公正及“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罪;7名OTC负责人及网红被控诈骗、洗黑钱、“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罪;3名傀儡户口持有人则被控洗黑钱罪。
为加强打击洗钱等措施力度及制定保护投资的监管框架,香港立法会于2022年12月通过《2022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草案》。该条例从2023年二季度起分阶段生效。此次案件,则是香港警方首次引用该条例第53ZRG条,即“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
具体而言,据当地相关罪行规定,任何人为诱使另一人订立(或要约订立)旨在取得、处置、认购或包销任何虚拟资产的协议,而作出任何欺诈的失实陈述或罔顾实情的失实陈述,即属犯罪,一经循公诉程序定罪,可处罚款100万港元及监禁7年;或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第6级罚款(10万港元)及监禁6个月。
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高级警司孔庆勋则指出,虽虚拟货币在香港并非法定货币,但不代表(处置)涉及虚拟货币的罪行无法可依。现行刑事罪行如诈骗及洗黑钱等适用于虚拟货币。
一直跟进该案的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则表示,此次检控行动凸显了立法的重要性,可加强对虚拟资产投资者的保障。目前相关各方都关注这场诉讼的细节,例如怎样处理证据方面的问题,将会产生示范作用。
《财经》获悉,此次案件复杂度较高,中国香港警方除拘捕涉及的OTC负责人及职员,亦曾联合中国澳门方面在两地执法。此外,因涉及利用大型交易所进行洗黑钱行为,为追踪资金来源,部分发行商也配合了相关调查。前述当地业界人士则进一步指出,因案件仍在调查且刚启动检控,前述被拘捕人士不排除在未来的检控中被起诉。
与受害人追损的另外一个细节,则是目前香港警方冻结的相关资产总值约2.28亿港元,远不及报称的超过16亿港元损失。因冻结资产并非自动赔偿给受害人,香港警方也公开建议称,受害人须循民事程序追讨。
2024年10月,JPEX的两名受害人曾入禀向JPEX在中国香港等地注册公司及相关人员追讨185万港元,最终在中国香港区院胜诉。此次胜诉被认为是一个节点,因其是首次有受害人循民事途径入禀索偿,被称为“苦主有义务自救”。
根据当时的判词,这两名受害人已成为有抵押债权人(secured creditors)。其代表律师也在宣判后指出了多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包括不应等刑事起诉后才提出民事诉讼,因案件涉及上千名受害人,执法部门需较长处理时间,但民事索偿的诉讼时效仅有六年;除已冻结资产,受害人也有法律先例向相关涉案人员追索其不在冻结范围内的资产等。
这位律师近日则指出,全球各地的倾向是保留没收的加密资产而非进行赔偿。假如香港把部分没收资产重新分配给官方或执法部门,受害人不仅要寻求法院判决从冻结资产中得到赔偿,可能还会面临着如何从相关部门资产中索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焦建,编辑:苏琦,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