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出现K型分化,4200万人断粮背后,贫富消费鸿沟再拉大

寰宇商业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0:28
当消费不再是普遍增长的“共享盛宴”,而是阶层固化的“显性标签”,如何重构消费公平与经济活力的平衡,将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面临的共同命题。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 陷入停摆,但美国劳工统计局仍然在近期公布了最新的美国9月份CPI数据。

数据释放了部分温和信号,整体通胀同比上涨3.0%,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1%。但深入数据肌理可见,组成CPI的一篮子商品正出现撕裂,勾勒出美国消费市场正从“L”型结构转向“K型”分化,形成富人挥金如土与穷人勒紧裤腰带的巨大反差。

美国近一年的按月CPI增幅(数据及图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这一现象也导致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滑,密歇根大学发布的10月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中低收入群体信心指数骤降12点,创2020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时长已经创下历史纪录,4200万低收入者食品救济金中断,70多万联邦雇员陷入欠薪困境,这也将传导至下游消费市场,重创中小商家。

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政府停摆已使美国经济损失180亿美元,第四季度GDP增速预计下降至少1个百分点,若僵局持续,可能引发“消费断崖”风险。

01

冰火两重天

美国9月CPI数据的核心矛盾在于“必需消费高通胀、可选消费低通胀”的结构性分裂。

在必需品方面,占据普通消费者日常支出份额最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涨幅。

能源领域,能源指数同比上涨2.8%,电力指数同比上涨5.1%,天然气指数同比上涨11.7%,汽油价格受国际油价反弹影响环比上涨4.1%。

食品领域指数在8月环比上涨0.5%后,9月继续环比上涨0.2%,其中谷物、非酒精饮料环比上涨0.7%。从同比来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2.7%,肉类、家禽、鱼类和鸡蛋上涨5.2%,非酒精饮料上涨5.3%,谷物和烘焙产品上涨1.6%,水果蔬菜上涨1.3%。餐饮价格也出现同比增长,外卖食品同比上涨3.7%,全服务堂食上涨4.2%,有限服务堂食上涨3.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选的非必需品消费持续疲软。

二手车价格环比下跌0.4%,连续6个月负增长;家具用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收窄至1.8%;服装类价格环比下跌0.3%,折扣促销力度创年内新高。

核心商品及服务的CPI情况(数据及图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核心服务通胀中,住房成本的持续高企成为加剧消费分化的关键变量。

9月住房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5.8%,占整体CPI涨幅的比重达40%。

国家低收入房屋联盟(NLIHC)的报告显示,2025年已有1500万美国人将收入的50%以上用于支付房租,其中极低收入群体(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中,每100人仅有35人能租到价格合理的住房。在加州、内华达等房价高地,这一比例分别低至22%和15%,迫使大量低收入家庭挤占食品、医疗等其他必需支出。

本周二,佐赫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赢得纽约市市长选举,而其竞选的核心主张之一就是“冻结房租”,即由政府来限定纽约公寓租金价格,而不再由房东或中介来议价。纽约的住房租金是工薪阶层最主要的经济负担,而这一政见无疑直击纽约老百姓的痛点,帮助其获得了大量选票。

当选纽约市长马姆达尼主张冻结房租

与之相对,高收入群体的住房消费呈现 “升级态势”。Zillow数据显示,9月美国豪宅(单价超200万美元)销量同比增长16%,高端定制装修需求激增,带动家装服务价格上涨3.2%。

这种“刚需承压、高端扩容”的住房消费格局,成为K型分化的典型注脚。这种分化也直接映射到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压力上。美联储达拉斯分行的调查显示,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家庭9月“通胀痛苦指数”(实际支出增速-收入增速)达4.2%,而收入高于15万美元的家庭该指数仅为0.8%。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指出:“CPI的整体降温是种‘数据幻觉’,底层家庭面临的‘生存型通胀’从未真正缓解。”

02

K型分化的草蛇灰线

那么,为什么美国消费会出现从L型向K型的变化?

这主要是收入端的财富分配失衡和消费端的通胀结构差异带来的“联合绞杀”,而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又恶化了这一趋势。

财富流向的马太效应

造成美国消费出现K型分化的根本源头是美国的财富集中程度已达到“历史极值”。

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最富的20%家庭持有70%的金融资产,尤其是2025年以来标普500指数上涨15%,直接带来1.2万亿美元的财富增值,推动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提升18%。

与之形成刺眼对比的是,底层50%家庭仅持有2%的金融资产,其资产构成中70%为房产,而住房市场的区域分化使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资产增值红利。

工资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ADP研究显示,2025年8月美国顶层收入群体的年薪已是底层群体的5.3倍,创下2019年以来的纪录。

更值得警惕的是,底层群体的工资增速从2024年3月的8.6%骤降至2025年8月的6.8%,而顶层群体的工资增速从3.8%微升至3.9%,“增收乏力”使底层消费能力持续萎缩。

标普500指数在过去一年上涨15%左右,给具有投资能力的富裕阶层带来巨额收益(数据及图源:MSN)

通胀的结构性绞杀

当前美国的通胀结构具有显著的“阶层针对性”,对低收入群体形成“生存挤压”。

刚性支出的“成本陷阱”:能源与食品占低收入家庭支出的比重达35%,而高收入家庭仅为12%,但是这些必需品的物价却又是涨幅最大的。以能源为例,9月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2%,使低收入家庭每月多支出180美元,占其月收入的8%。

核心服务的“负担转嫁”:住房成本占低收入家庭支出的45%,9月住房CPI上涨5.8%直接导致其住房支出增加120美元,迫使他们削减30%的非必需消费。医疗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3%,叠加医保补贴的缩水,使低收入家庭的自付医疗费用增长6%。

与之相对的,占中高收入人群消费篮子60%的耐用品与高端服务价格涨幅仅1.5%,形成了“通胀免疫”

以高端汽车为例,尽管均价破5万美元,但叠加品牌溢价与技术升级,高收入群体仍视其为“资产配置”而非负担,推动豪华车销量持续增长。

公共政策的推波助澜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设计客观上成为消费分化的“加速器”。

货币政策的“资产倾斜”: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但一方面,降息推高了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进一步拉大财富差距;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更利好拥有资产抵押的高收入群体——其信用卡循环利率维持在15%左右,而低收入群体因信用评分不足,面临25%以上的借贷成本。

财政政策的“红利漏出”:2025年的联邦预算中,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资本利得税减免政策延续,而针对低收入群体的Earned Income Tax Credit(EITC)补贴仅增长2%,远低于通胀增速,税收政策的“逆向调节”使高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速(4.2%)是低收入群体(1.5%)的近3倍。

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国家低收入房屋联盟的数据显示,美国针对极低收入人群的低价房存在720万套缺口,而政府的住房补贴预算仅增长1.8%,难以满足需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使高收入群体可通过付费获得优质资源,进一步固化消费分层。

SNAP等援助项目暂停,严重恶化了底层消费者的生活处境(数据及图源:科罗拉多州政府官网)

2025年10月爆发的联邦政府停摆,成为压垮底层消费的最后一击,覆盖大量底层民众“生命线”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儿童保育补贴、低收入家庭能源补贴(LIHEAP)等项目突然中断,全美数千万人受到影响,其中大多数人收入低于贫困线。尽管法官随后裁定政府动用应急资金维持,但发放延迟已使数百万家庭陷入食品短缺。

而低收入家庭补贴的暂停和联邦雇员的欠薪又导致非必需消费的被迫削减,形成“中层传导效应”。美国全国食品零售商协会警告,SNAP资金中断可能导致11月食品零售额下降3%,重创依赖低收入客群的中小商户。

03

企业的“哑铃型”生存

面对这一消费格局的转变,美国零售业正加速向“高端升级”与“低价下沉”两端倾斜,中端消费品牌陷入困境,形成鲜明的阶层切割线。

在食品餐饮行业,美国全国食品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显示,9月高端有机食品销量增长18%,而通用面粉、罐头等基础食品销量仅增长2%,但折扣渠道的基础食品囤货量增长17%,折射出底层家庭的“预防性消费”心态。

可口可乐的高端产品线Topo Chico气泡水、Fairlife蛋白奶昔9月销售额增速突破7%,其中单价5美元以上的高端奶昔在纽约、洛杉矶等富裕地区断货;与此同时,供给折扣店的1美元以下瓶装可乐销量同比上涨5%,形成“7%高端增长+5%低价增长”的双线格局。

麦当劳推出“黑金会员菜单”,包含20美元的定制汉堡套餐,高收入客群消费额占比提升至35%;同时扩充“1美元超值菜单”至12个SKU,即便如此,低收入消费者到店频次仍下降13%。

在汽车市场,凯利蓝皮书数据显示,9月美国新车均价首破5万美元,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销量增长18%,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0天以下;而信用评分低于620分的次级借款人汽车贷款违约率攀升至8.7%,创2009年以来新高,二手车交易量同比下降9%,其中3万美元以下车型占比从65%降至58%。

在家电领域,消费领域的分化已进入“临界点”,呈现“富人升级、穷人降级”的极端态势。百思买财报显示单价2000美元以上的高端家电销量增长14%,而500美元以下的入门级家电销量下降7%;低收入家庭更倾向于通过二手平台购买家电,Facebook Marketplace的二手家电交易量增长21%。

华尔道夫等奢华型酒店的入住率保持高位

在航空业,出行等级固化趋势更加明显。达美航空高端服务收入占比已达58%,预计2026年突破60%,其高端常旅客会员数量增长22%;而经济舱需求连续三个月持平,廉价航空捷蓝航空宣布削减10%的经济舱座位,转而增加高端经济舱配额。

在酒店住宿行业,住宿服务的两极分化日益突出。希尔顿集团旗下奢华品牌华尔道夫(Waldorf Astoria)9月入住率达85%,平均房价突破600美元;而平价品牌欢朋酒店收入同比下滑7%,客房空置率升至22%。Airbnb的数据更具代表性,单价500美元以上的高端民宿订单增长31%,而100美元以下的经济型民宿订单下降12%。

在医疗服务方面,医疗服务的资源向高端倾斜。高端私立医院预约量增长20%,硅谷地区单价超3000美元的高端体检套餐需提前两个月预约;而公立医院急诊等待时间延长至4小时,低收入群体的常规体检率下降15%,疫苗接种率较去年同期降低8个百分点。

在娱乐消费领域,出现阶层隔离现象。百老汇高端剧目平均票价涨至280美元,票房创历史新高;而社区影院上座率下降15%,3美元的周二特惠场也未能挽回客流。流媒体平台同样分化,Netflix的高端会员(4K画质)订阅量增长18%,而广告支持的低价会员增速放缓至5%。

在普通人坐不起经济舱的同时,头等舱和商务舱却班班满员。图为达美航空商务舱

04

阶层固化,战略分化

面对这一两极分化的消费趋势,企业们要么不得不进行“双线作战”予以应对,要么集中资源将高端或低价做到极致,构建更精准的“阶层适配”体系,而夹在中间的中端市场却面临塌陷困境。

高端产品的“体验升级”

机构预计2026年美国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美元,年增速达8%,企业将从“产品高端化”转向“体验圈层化”。

例如Target计划在2025年新增20家大型门店,升级即日配送服务,强化高端客群的全渠道体验,同时重点推进自有品牌高端化战略,旗下Good & Gather系列新增600种高端食品饮料产品,该品牌已占据自有SKU的40%,贡献食品业务增长的主要增量。

精品超市Trader Joe’s将继续加密加州等富裕地区的门店布局,通过独家产品与社区化运营巩固中产阶级客群。

中端市场的“塌陷突围”

梅西百货9月财报显示,年收入5-8万美元的中端客群销售额下降8%,中端服装品牌Gap同店客流减少11%。

零售咨询机构Coresight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美国高端零售市场增速达8%,折扣零售增速7.5%,而中端零售增速仅1.2%。

部分企业将尝试“中端细分”策略,如Gap推出“轻奢副线”瞄准年收入8-12万美元的客群,梅西百货缩减中端服装品类,增加高端美妆与家居产品。

但整体而言,中端市场的“塌陷趋势”难以逆转,预计2026年增速仍将低于2%。

经济品牌的极致低价

一方面,低端经济品类将进入“极致性价比”的比拼阶段。

食品、日化等刚需品类将出现更多“1美元价格带”产品,预计2026年5美元以下快消品市场规模将增长10%,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折扣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增速达7.5%。

例如可口可乐计划推出更小型包装的低价饮料,宝洁将重启“基础款”洗衣液生产线。折扣连锁超市Dollar Tree单店销售额在9月增长12%,其中5美元以下商品销量同比激增23%,低价的自有品牌占比已达40%,但Dollar Tree计划将提升至50%,通过规模化采购与简化包装进一步降低成本。

沃尔玛的“低价保障计划”覆盖商品将从目前的5000种扩展至1万种,价格较市场价低15%-20%,仅9月就新增300万低收入会员,后续还将探索“社区自提站”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另一方面,共享消费、二手消费的社区化发展趋势崛起,不花钱、少花钱成为终极大杀器。

Facebook Marketplace的二手商品交易量预计2026年增长25%,社区团购平台Instacart的低收入用户占比已达40%。低收入群体的“共享需求”将持续上升,二手交易平台、共享家电、社区团购等模式加速渗透。

沃尔玛等商超将进一步扩大低价产品的品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场正在上演的消费分化大戏,不仅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更是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缩影”。但是,尽管企业着力进行应对,但如果经济增长成果分配失衡、政策导向偏差与社会结构固化的根因不改变,长期消费的坍塌也只是时间问题。

经济学家警示,若最富20%群体消费占比突破65%(当前63%),可能形成“虚假繁荣”——高端消费支撑的GDP增长无法传导至就业市场,导致“富人通胀、穷人通缩”的双轨经济。若政策干预滞后,2027年可能爆发“分化型衰退”,即高端消费降温与底层消费崩溃同时发生。

当消费不再是普遍增长的“共享盛宴”,而是阶层固化的“显性标签”,如何重构消费公平与经济活力的平衡,将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面临的共同命题。

参考资料来源:CNBC,CNN,BLS及各企业等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寰宇商业时间”,作者:寰宇商业时间,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