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赞爆款频出,魔性广告“统治”抖音

卡思数据·2025年11月03日 19:09
他们,在广告界造爆款。

发布31条作品,其中商单视频达到25条,且5条视频点赞量突破百万,剩余商单视频点赞量则都在20万以上——这是音乐达人@豪哥哥 近半年来在抖音上交出的成绩单。

作为一名主打散装改歌的音乐达人,@豪哥哥 凭借创意十足的改编风格吸引了近2000万粉丝关注。今年5月,一首名为《刚买的飞机被打了》的印度改编歌曲不仅在抖音上获赞420万,还迅速破圈海外,在TikTok上仅48小时播放量便突破8000万次。

@豪哥哥 抖音截图

热度不断飙升的@豪哥哥,也迅速成为众多品牌的合作热门,账号商单接踵而至,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密集的广告不仅没有引发用户反感,反而因其高度统一的创意风格,成了被用户“追更”的内容。收获可观点赞之余评论区中,“这广告质量真高”“这样的广告谁不爱看呢”之类的正面评价屡见不鲜。

@豪哥哥 并非偶然现象。据卡思观察,越来越多创作者正在打破"商单必掉数据"的行业魔咒,持续将商业合作转化为用户喜闻乐见的爆款内容,由此也重新定义了短视频广告的形态。那么,这些既叫好又叫座的广告视频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在形式各异的创意背后,它们是否遵循着某些共通的创作逻辑?

多条广告视频点赞破百万,@豪哥哥 做对了什么?

音乐赛道向来是抖音的热门赛道,而@豪哥哥 之所以能在其中脱颖而出,源于其独树一帜的内容特色。

作为一个主打“散装改歌”、二次创作的音乐创作者,@豪哥哥 发布的视频会围绕着不同的剧情主题将各种热门流行歌曲进行接地气、剧情化的魔性改词,然后通过生动且夸张的方式演绎呈现,从而形成了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独特喜剧风格。

在其一系列改编作品中,2023年发布的几条印度经典歌曲的改编演绎不仅尤为出圈,还多次带动了账号的粉丝上涨。

这些视频中,他和同伴穿着印度风服装密切配合,一边进行歌曲的改编对唱,一边搭配惟妙惟肖的表情、动作进行精彩演绎,歌词和曲调、情境完美契合,虽然明明唱的都是中文,语调却像极了印度口音,反差感呈现为视频制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凭借着魔性的风格、洗脑的旋律、搞笑的剧情,这些视频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喜爱,并带动账号迎来了一波涨粉高峰。其中,一条围绕着斗地主展开的改编作品点赞高达452万。

@豪哥哥 抖音截图

除了充满印度风情的改编歌曲,@豪哥哥 的其他改编作品保持着一致的调性:既展现了自己在音乐上的杰出才能,还将音乐与不断反转的恶搞剧情完美融合。魔性别致的歌曲改编、几位演员精湛且豁得出去的演技,加上主题、细节的深度打磨,让账号在具备了洗脑、上头、有趣、好玩等多种特性之外,不可替代性也大大增强。

@豪哥哥 抖音截图

在这些特性之外,@豪哥哥 也会敏锐洞察热点并及时进行改编,如5月的《刚买的飞机被打了》的印度改编歌曲就直接关联印度高价购买的“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使用中国造歼-10CE击落的事件。通过搞笑的造型、夸张的表演、魔性洗脑的歌词,他们成功将这一军事热点转化为讽刺效果拉满的文化爆点,引来各国网友模仿翻唱。

优质的改编内容为@豪哥哥 带来了大量关注,其中自然包含了品牌陆续抛来的“橄榄枝”。近半年内,其商单数量占比就达到了80%。而纵观其高频发布的广告视频,不仅没有引起用户反感,反而不少都成为爆款,并助推着账号粉丝量不断增长。如为安慕希定制的广告视频获赞超120万、为美的打造的广告获赞242.6W。此外,为宝骏汽车、爱玛电动车等品牌打造的广告也都获赞百万以上,其余广告视频的点赞也基本都在20万以上。

为何@豪哥哥 的广告视频也能有这样的良性反馈?

卡思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他的广告视频和日常视频保持了高度一致的创意风格,即延续了“魔性改编神曲+强戏剧冲突剧情”的成熟模式,将品牌植入到了充满戏剧冲突的剧情中,通过 “不合理的场景 + 合理的产品出现” 制造反差笑点、强化记忆点。在此基础上,产品被巧妙地设计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道具”或解决矛盾的核心,核心卖点被转化为口语化、场景化的歌词,自然嵌入了熟悉的旋律框架中。

整体来看,用户观看这些广告视频观时接收到的是熟悉的娱乐体验,而非生硬的商业推销。在被神曲洗脑、被剧情吸引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接收了产品信息。

比如为美的空调打造的广告视频中,@豪哥哥 选择了《白雪公主》这个经典IP作为剧情模板,然后对传唱度极高的洗脑歌曲《卡路里》进行改编。

期间皇后多次询问魔镜:“我是不是最美的?”,魔镜则用”美的,你最美丽“的一语双关式回答自然带出品牌信息。当得知白雪公主比自己更美时,体型肥胖的皇后因为生气汗流不止,魔镜则在一旁适时提出:“变美要有好心情,美的让你更美丽。”空调打开后,皇后立即心情舒畅,惊艳变身,并好奇询问“这是什么好东西”,随后几人一起出场,将美的空调的特性改编成郎朗上口的歌词后自然演唱出来,一条吸睛、有趣、魔性的广告视频由此诞生。除了获赞242.7万之外,还有诸多用户在评论区中赞赏这条视频的创意。

@豪哥哥 抖音截图

在为爱玛电动车定制的广告中,他们爆笑改编了凤凰传奇的歌曲《全是爱》和《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剧情。视频中,女儿国国王百般挽留唐僧,并称“全城马我早放了,没坐骑怎么出国”,随后沙和尚、猪八戒依次找来木马和草泥马,引来唐僧一顿臭骂。最后,孙悟空献上一辆爱玛电动车,引来众人围观称赞,在自然介绍了这辆电动车的特性后,唐僧骑上电动车“逃之夭夭”。丝滑、脑洞大开的创意引来超170万次点赞。

@豪哥哥 抖音截图

此外, @豪哥哥 还将 “热点敏感度” 延续到商单创作中,让广告具备 “二次传播的话题性”。 如在《刚买的飞机被打了》爆火之后,@豪哥哥 便迅速推出了同风格的安慕希广告。这波操作不仅成功接住了自身账号的流量高峰,也将此前的巨大关注度顺势转化为品牌的高强度曝光。

他们,也将广告做成爆款

@豪哥哥 之外,卡思观察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通过自己的创作方式,成功将广告做成了爆款。

比如此前卡思分析过的“油王”@田一名爱唱歌 。据观测,他曾在30天内接到13条广告,广告视频的数据均十分可观。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就在于他将品牌卖点与自己的抽象、土味调性完美融为一体。

2021年,田一名以“干柿鬼鲛”的造型演唱了一首《热爱105°的你》,夸张的造型搭配油腻的唱法、造作的表情,让其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记忆并借此出圈,而田一名也迅速为自己确立了“油腻”“土味”“抽象”的标签,后续推出的《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更是凭借油头、蓝西装、 “高质量男性”经典站姿等魔性组合,而一举登上了 “土味王者”的宝座。

@田一名爱唱歌 抖音截图 

尽管期间一度沉寂,但在今年3月与甲亢哥合拍了自己的走红曲后,田一名得以重回土味巅峰,并受到了诸多品牌的青睐,而其广告风格也全然延续了自己的土味、洗脑、抽象风格。

比如今年5月为麻辣王子打造的广告中,田一名涂着烟熏眼影,戴着麻辣王子出品的冰丝臂套和三角围巾,面向镜头魅惑地唱着品牌广告词“麻辣王子只做正宗麻辣,不做甜条”,接着张开手臂,大量产品倾泻而下。挤眉弄眼的夸张表情,矫揉造作的动作,配合洗脑的“麻麻麻麻麻”,短短二十余秒的视频反复冲击着用户的大脑。最终,这支视频获赞超110万,转发量高达494万。评论区下,品牌方下场留言、用户纷纷玩梗,传播范围极广。

@田一名爱唱歌 抖音截图

此后,面对品牌方的密集投放,田一名一视同仁发挥着“抽象”“土味”精神:会稽山黄酒气泡水视频中,他一边魔性循环着“灵感菇”,一边脚顶气泡水;合作转转时则一边魔性变装,一边说着洗脑的台词;为洗面奶打广告时将产品夹在腋下……这种和其原本风格高度统一的抽象调性,天然便有利于传播及玩梗、再创作,不仅播放量、点赞量可观,也为品牌增加了讨论度。

@田一名爱唱歌 抖音截图

剧情博主@王七叶 ,2022年便因独特的人设和内容调性而走红抖音。

从人设来看,不论是颜值、身材、穿搭、还是舞蹈功底,王七叶都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高颜值女神,但从表现力来看,她却是一个放得开、接地气、豁得出去的“女神经”,可以在视频中做出各种与外在形象反差强烈的行径,形成了账号的巨大亮点。从内容调性来看,该账号的剧情风格极为突出,且打造出了鲜明的差异化特色,比如夸张的“撂蹄子”式出场方式、不时穿插其中的魔性舞蹈动作,以及层出不穷的经典语录和脑洞大开的创意剧情等。

@王七叶 抖音截图

凭借着这种独特性,王七叶很快收获了不少用户的喜爱,而在保持着其基本调性的基础上,账号也不断迭代剧情、开启新系列内容。

2023年,王七叶开始密集更新 “把价格打上去”的系列高端广告大片。这些视频既保留了王七叶原本的风格特色,又有着奢侈品广告大片的既视感。蚊香、钢丝球、塑料水晶鞋、小肥皂等原本价值几元的便宜小物件在绝妙创意的加持下,成功变身为让人高攀不起的物件,极致的反差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搞笑、无厘头中又有着让人惊艳的高级感,让不少用户看起来欲罢不能。其中,三条视频点赞量突破500万。

@王七叶 抖音截图

这些颇受用户喜爱的反差感广告大片也奠定了王七叶的广告视频调性。

据卡思观测,近90天内,@王七叶 共发布14条作品,其中11条都是点赞量可观的广告视频。

围观这些广告视频,都延续着她一贯的内容调性:人设具有略带神经质的反差感,剧情创意十足、脑洞大开,用户不看到最后,完全无法预料剧情走向,而品牌产品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融入其中,让用户在不自觉中沉浸式看完。

比如9月为网易严选爆香瓶所做的广告中,王七叶分别化身马桶、dj、天使,上演了三段匪夷所思的“除臭”故事,以一种离谱却又合理的方式将产品的特性展现出来,并收获了53.7万点赞。

@王七叶 抖音截图

除了这些案例外,其他赛道中还有诸多将广告做成爆款视频的案例,而纵观这些案例,不难发现它们的核心共性:它们首先是 “用户愿意看的内容”,其次才是 “品牌要传递的广告”。

这种共性的背后,是短视频平台生态与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如今的短视频用户,早已对直白生硬的传统广告免疫,不少用户看到广告出现就会将视频划走;而平台算法也更倾向于推荐 “有情绪、有故事、有记忆点” 的内容 ,当广告成为内容本身时,往往更容易获得算法青睐,进入更大的流量池,吸引更多用户观看。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爆款广告的出现也折射出了短视频营销的行业转向:过去品牌找创作者投放,常盯着粉丝量 “买曝光”,还要求创作者生硬植入卖点,结果往往是 “内容违和、用户反感、转化低迷”。如今越来越多案例证明,商业效果的核心在于品牌和创作者协调配合,完成对流量价值的放大——品牌找到与自身调性匹配的创作者,并把内容创作权交给他们;创作者则守住自己的内容风格,让广告自然融入日常内容的调性 ,完美平衡“内容质感”与“商业诉求”,最终实现用户、创作者、品牌的三方共赢。

参考资料

1、月活2亿后,红果短剧进场“收割”

2、消失28天后,张雪峰“被迫蜕变”

3、低门槛、0保证金:小红书能“复制”闲鱼吗?

4、首播GMV破6300万,这个赛道正在批量“造富”

5、1小时销售额破千万,抖音刮起“明星卖课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卡思数据”(ID:caasdata6),作者:岳遥,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专注短视频、直播赛道的行业媒体,一手数据,权威解读!

下一篇

AI 的推理能力反成安全漏洞?Gemini 2.5 Pro 亦中招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