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广深与APEC
深圳成为上海、北京之后,中国第三个举办APEC的城市。
这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想,由于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已举办过高规格的国际峰会,这届APEC大概率会轮到华南,轮到大湾区。
只是我之前认为广州的可能性更高一点,因为广州的定位是综合性门户城市,但结果是深圳,这也说明我之前的分析有误。
客观来说,作为一个广州市民,还是有点失落的,所以,也请允许广州人失落一会。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是大国博弈的特殊时期,很多事情不能按照常理来出牌,中国经济现在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国家是不是需要在科技领域秀一下肌肉,或者对外展示一下科技方面的决心?
深圳地处沿海,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城,符合APEC的选址惯例,同时深圳又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创城市,没有之一。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全球第一,而这个科创集群的C位城市正是深圳。
不仅如此,刚刚发布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提及“科技”多达十处,科技自立自强将是“十五五”期间国家经济工作的绝对重心。
所以,如果国家想在科技层面秀肌肉,如果想对外展示咱们“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现阶段没有哪个城市比深圳更适合。
所以,真的不是广州不够优秀、不够努力,才落选APEC之城,更多的还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量。
当然,我的分析也不一定对,但网上对广州的一些唱衰言论着实有点夸大了,如果真的有看经济数据的话,就知道广州今年的发展不差的。
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前三季度GDP为2326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增速与全省持平。
名义增速为5.04%,增量为1115.7亿元,略高于重庆(1102.36亿元),虽然还谈不上彻底逆转,但至少也算止跌回稳了吧?
最头疼的工业与房地产也有回升迹象。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比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至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增长了2.4%,远高于全省(-20.6%)。
最亮眼的是外贸,前三季度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9236.8亿元,同比大增12.5%,增速比全省高出8.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8.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更是达到21.2%,增速在10大外贸城市中排名第一。
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方面,广州也是可圈可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0.6%;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5.2%;液晶显示模组、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1.3倍、20.5%和56.3%。
民营企业培育方面,小鹏汽车、网易、希音、三七互娱,海大集团、文远知行、名创优品、极飞科技、4399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
当然,写了这么多,我还少说了一句:大湾区现在是一体化的。
APEC虽然不在广州,但至少还在大湾区嘛,深圳被委以重任,说明大湾区的整体势能还会继续往上走。
只要大湾区还在牌桌上,对深圳是有利的,对广州也有利的,对广东所有城市都是有利的。
现在区域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早已不止于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大区与大区之间,也在竞争。
尤其是今年以来,长三角的势头越来越猛,我觉得大湾区现在面临的外部竞争,远大于“广深之争”、“佛莞之争”。
大湾区的优势是产业分工紧密、一体化程度高,应该树立更强的“湾区共同体意识”,大家一起做大做强,减少内耗与内卷,向海外市场杀出一条血路,为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科技分忧解难,这个才是重点。
从广州的十三行,到广交会,到珠三角的世界工厂,再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岭南这片土地向来都是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
如果把湾区故事理解成了“广深之争”,格局显然小了,也不了解岭南开放、融合的发展史。
至于广州,我相信城市发展和企业经营一样,总会有一些波动周期的,兴衰与胜败都是宾家常事。任何时候,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自乱阵脚,就可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作者:孙不熟,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