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纯血打工人,为啥都有一件黑色羽绒服?
“冬天到了,全体北京人都从衣柜里精挑细选出了一件黑色羽绒服。”
随着气温走低,北京街头的保暖装备竞争又开始了,冲锋衣提前上阵,各式棉服、大衣更打得火热。
但今年的秋冬战场略有不同:双11期间的线上购物车里,黑色羽绒服们整装待发;线下的地铁站、街头,黑色羽绒服的占有率稳步上升。
图源:小红书@晴天好呀,已获授权
“全体黑色羽绒服已待命,只等降温、降雪一声令下,就和供暖系统一起一夜之间占领北京。”
风靡程度一度让刚来北京的朋友都不免产生疑问:
“或许,北京是不是有个如东方明珠一般,能精准识别打击蜜雪冰城的神秘系统。
每一位在北京过冬的朋友,只有穿上黑色羽绒服过冬,才能免于被扫射的宿命?”
北京街头,已被黑色羽绒服占领
现如今的黑色羽绒服,已经在北京繁殖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专属于冬日北京地铁的传说:“如果在通勤高峰期和同伴走散,那么茫茫人海中,你们将很难再找到彼此。”
无论街头、地铁、公交,尤其是早晚牛马专列,总会看到迎面走来一群裹得像发面馒头似的黑色羽绒服大军。
要想成为北京地铁站最亮眼的存在,只需一件白色羽绒服。图源:小红书@金碧辉煌女士,已获授权
人走在其中,仿佛打开一本名为《黑羽绒服的一万种可能》的书,配色涵盖磨砂黑、亮皮黑、普通黑,款式短款、中款、长款应有尽有。
而无论造型是面包款,还是米其林款,无论品牌是波司登,还是加拿大鹅,在这一刻,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市冬日限定市服。
图源:小红书@Autumn王佳奇不是琪,已获授权
等一下,提到北京市服,居然已经不是冲锋衣了吗?
的确,过去或许还有三合一冲锋衣能支棱起来与黑色羽绒服一争高低,但如今,大人,时代变了——
受气温急降、冲锋衣涨价,和“穿上冲锋衣总感觉命很苦”的舆论影响,黑色羽绒服的人气正逐渐飙升,甚至呈现碾压势头。
图源:小红书@莱根易安,已获授权
地铁里的黑色羽绒服可以连成一排消消乐,大街上黑色色卡比服装厂都全。
过去还有人调侃:穿搭博主来了北京,也不知从何下手,人到了优衣库特价区都会说句太潮了。
殊不知“土”正是对黑色羽绒服最大的误解,如今在北京的朋友们手里,它的时尚自成一派。
明星们的黑色羽绒服穿搭/图源:小红书@依路穿搭,已获授权
在冬天来过一次北京,感受过一次北京打工人的日常,你就懂了什么是把流行融进日常。
中长款黑色羽绒服搭配牛仔裤、运动鞋,那是“纯血老北京”自己的休闲风OOTD。
若是想要利落一点,黑色羽绒服+西装裤+短靴组合,更能呈现体面通勤感觉——
是的,这就是北京打工人,在接受班味和去除班味之间,选择了让班味成为时尚。
就连三里屯街拍也逃不过黑色羽绒服/图源:小红书@4leo,已获授权
最近流行起来的什么“厚黑风”穿搭,也早被北京的大伙玩明白了。
眼前的黑不是黑,是咱自己的“AllBlack老钱风”“高知YoungMoney”。
要是哪天心血来潮了穿上一身黑色羽绒服+黑色卫裤+黑色运动鞋,那就是Blackday。
坊间甚至有传:谁家品牌要是没出黑色款,基本在北京市场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图源:小红书@Autumn王佳奇不是琪,已获授权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背后确有一定的流行背景和环境因素使然。
回看北京这些年的流行趋势,不论是全员北面,还是遍地北影、中戏校服的潮流分支……
始终万变不离其宗:管你流行什么品牌,放眼望去,还是一片五彩斑斓的黑羽绒服。
图源:小红书@Aurora,已获授权
体验过的朋友都会懂,生活在北京,才能明白网上那些“冬季氛围感”穿搭都是将就。
对比它,穿三合一冲锋衣得好几层,难免显得生硬紧绷,与其说适合奔向工位,不如说适合奔向户外。
大衣看似Chill的的搭配背后,又总会不经意间暴露出不抗风,或是太考验消费水平的特性。
“当你穿着几万块钱的MaxMara羊绒大衣,被北京妖风穿堂而过时,会明白黑羽绒服朴素的智慧。”
至于风衣和夹克什么的更不用多说,在秋冬的北京,本来就都是陪跑的“龙套”角色。
一个一年中穿上的机会堪比抽中盲盒隐藏款,一个没有的时候觉得能穿上,真有了又根本没有机会穿。
而羽绒服就不一样了,“穿上它 就像把一床被子穿在身上,稳稳的很幸福。 ”
功能上吸热,氛围上一绝,搭配不容易出错,只要你愿意,俩月不洗一次都没问题。
图源:小红书@李大象,已获授权
如果你说:我就是无感怎么办?没事,不来北京无所谓,可只要你来北京,总会殊途同归。
图源:小红书@中乖,已获授权
因为现实会给你上一课:秋天转瞬即逝,十月的气温就跌到个位数。
十一月已经是要集体供暖的程度,紧接着就跑步迈入寒冬季节。
放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冬季平均风速也能排到前五,别的地方二月春风似剪刀,北京似青龙偃月刀。
管你什么时尚博主,管你对时尚有什么独到见解,出门5分钟就吹清醒了,立马滚回去裹上长羽绒服。
北方的天气能毒打一切花里胡哨,被吹得东倒西歪后会发现,黑色羽绒服才是北京唯一的“过冬战袍”。
为啥偏偏是北京有那么多黑色羽绒服?
如果你问,不是都那么多组合搭配了,干嘛非得跟黑色较劲啊?
实在是本身黑色羽绒服就具有普遍性,谁衣柜里还没有一件黑羽绒服了?
有数据为证——2023年《全球服装色彩趋势报告》显示,黑色羽绒服占冬季外套销量的42%。
京东《2023保暖服饰消费观察》也有数据,黑色羽绒服以49.6%成交额占比稳居榜首。
作为对比,白色、红色、绿色以及美拉德色等热门款,所占份额分别是6.1%、9.7%、4.3%和4.1%。
图源:小红书@ 艾尔伯特,已获授权
这些还只是 数据层面 ,在北京人们看来:要是换成北京,应该远高于这个数 。
因为穿黑色羽绒服的人多了,久而久之,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穿上它一头扎进黑压压的人群里,便能获得一份安全感,自带“生人勿扰”的气场。
再往深了说,它也符合北京打工人在工作、生活中磨练出的效率至上的生存准则。
“它光不呲溜的摩擦力小,平时穿着蓬松,关键时刻还可挤压出多余的空气。
即便是大家如石榴籽一般抱在一起的地铁上,也可快速挤下车,还不易沾到别人身上的脏东西。”
图源:小红书@姜姜好,已获授权
跟黑色羽绒服比,其他什么吹保暖的、耐脏的,对比起来都稍显逊色。
要不怎么中戏、中传、北影的冬季校服,都是清一色的黑长羽绒服,不少大厂厂服也被黑色羽绒服承包?
或许其他颜色更时尚,可人生就是如此:有时候喜欢是一回事儿,拥有是另一回事儿。
“我穿了三十多年黑羽绒服,终于咬咬牙买了个白色羽绒服,送几次干洗店够买一件新的。”
再追根溯源,还有人说:这都是海淀人带起来的。
“和房产、学业、学历等话题相比,穿搭在海淀人这里的权重早已调低再调低。
夏天是T恤短裤,春秋是冲锋衣,冬天是黑色羽绒服,讲究的就是一个朴实无华。”
其他人还在焦虑今日穿搭能否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时,洗头已是海淀人外出至高礼仪。
图源:小红书@P蛋白细胞敲除朱小姐,已获授权
社交平台还在为“冬天最能体现贫富差距”“好大衣都是轻的”争执时,北京市服早完成了大一统:
“素面朝天,框架眼镜,披上黑色羽绒服,此刻我的身份认同感达到了最高。”
黑色羽绒服,如同一个黑洞一般包容一切,使你身体免于风雪侵袭的同时,心灵也被稳稳托起。
“不管海淀是不是黑羽绒服繁殖的‘万恶之源’,我都将放弃抵抗,加入这个权威的组织。”
图源:小红书@啊哈哈哈哈,已获授权
北京的冬天,最需要什么?
关于黑色羽绒服的神话,在北京流传多年,于是也有人开始解读起它背后隐藏着的社会暗语。
比如在海淀这样的知识密集型区域,流传着“住最贵的学区房,穿最土的黑棉袄”的说法。
一件普通的黑色羽绒服,代表着对实用性的追求,还带点“忙于正事,无暇打扮”的潜台词。
图源:《乔妍的心事》
同时在穿搭被赋予越来越多社交意义的今天,它还是一种 “没有负担的吸引眼球方案” 。
当大家都穿得差不多时,过度打扮的尴尬,打扮不够的焦虑,统统消失,只剩下资深打工人的从容。
“看吧,不管你衣柜多花里胡哨,西伯利亚冷空气一来,全白费。”
“它也模糊了身材、年龄,甚至部分社会身份差异,提供了一种 既平凡,又抢眼的微妙平衡。”
既表明了你已经是个心无旁骛的成熟大人,又隐藏了可能不小心暴露出的身份标签。
“一件黑色羽绒服,谁看得出院士博士护士传教士。”
一件黑色羽绒服背后的伤痛文学
当然,也有人用流行的互联网热梗解读它:北京街头穿黑色羽绒服的人社会化程度好高啊——
他们能在众多款式中精准捕捉目标,不会盲目选购造成浪费,也不会因为颜色单一就错过心仪款式。
这种在既定框架下做出最优选择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社会人思维。
他们大多拥有良好的界限感,不会因“撞衫”随意审视他人,也不会因别人太光鲜而自惭形秽。
这种对公共空间规则的自觉遵守,正是高度社会化的体现。
能整个冬天穿黑色羽绒服的人,还拥有实用的生活智慧,对不同温度把控薄厚,据不同场合进行长短选择,都是微妙的平衡。
“总之,那些能娴熟地计算、从容地搭配、安静地享受黑羽绒服的人,往往早就完成了社会化的修炼。”
图源:《乔妍的心事》
或许的确如此,不过,在其他人都在探究“为什么黑色羽绒服能成为北京市服”时……
生活在这里的人,给出的答案或许是:
“它是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你在北京大街上的铠甲,是去性别、去标签的工具,是人类的统一面具,是远超越设计的设计。”
那不是时尚的荒漠,而充满智慧的生存美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