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信息部员工说:我在公司待了五年,算不算 “长寿”?
今天与大家来讨论一个比较扎心的话题:IT人在企业的“寿命”究竟有多长?
当老杨在群里发出这个问题后,某企业CIO回复到:我在这家企业待了五年,不知道算不算比较长寿的。
五年,对于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而言,确实不算短。尤其是在当前的数字化领域,技术迭代迅速,企业领导对数字化期望度高,但数字化价值又难以在短期内体现,这使得IT人在企业中的角色常处于高压与不确定之中,五年能见证一轮技术潮起潮落,也经历企业内数次组织变革,能够坚持五年屹立不倒,已属不易。
IT人其实很单纯
在老杨的调研中发现有40%的受访者表示在现任企业已工作超过五年,其中不少人坦言选择留下的原因并非高薪或晋升,而是源于对技术价值被认可的满足感和团队间的信任。某企业CIO在群内调侃的说:“其实我们IT人是很单纯的”,就是想把系统做好,让业务部门用得顺手,看到他们效率提升,就挺有成就感的。喜欢单纯的用技术解决问题,不喜欢办公室政治和复杂的人际纠葛。这种朴素的追求,恰恰是IT人最真实的底色,但也是在企业生存的“短板”。过于专注技术本身,容易形成简单的技术思维,容易忽视组织中的权力结构与利益博弈,在推动数字化项目时,往往因未能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而遭遇阻力。众所周知在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技术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正棘手的问题就是人、流程、利益三者之间的博弈。因此在企业中,IT人若想延长职业“寿命”,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需要广角多层次的视野与沟通协调能力。
为什么一些IT人的在职“寿命”很短?
某企业信息部门员工坦言:“三年不到我的领导换了几任,平均寿命都不到半年。”为什么一些CIO的寿命如此短暂?是能力不足,还是对该企业的数字化战略缺乏耐心?老杨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数字化转型建设本就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一些CIO刚上任往往急于出成绩,倚仗前期老板的信任推进激进变革,却忽视了自身地位未稳、权威尚未建立,变革阻力被低估,一旦触及到利益层便迅速失势,进而被边缘化甚至出局,搞得“出师未捷身先死”、仰天长啸空悲切;
第二,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去解决今天的问题,用上一家企业的成功路径来套用当前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差异与管理风格的特殊性,导致水土不服,最终用较大的代价得到一个惨痛的教训。
第三,某些CIO空有理论而缺乏落地能力,可以将老板讲得心潮澎湃,却在执行层面屡屡落空,一般情况下这种CIO难以逃脱“三个月”魔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高期望落空后的反噬往往来得比西伯利亚的寒流还猛烈,一旦失去信任,只能“拎桶跑路”去找下家。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离谱,这涉及职业道德问题,某些CIO入主新公司后并未真正有心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出力,而是借项目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把数字化项目当成个人牟利的工具,比如入职开始就利用老板与领导的信任,刻意制造信息不对称,大兴土木搞所谓的“建设”,实则与供应商勾结从中获取利益,项目合同一旦签订款项一经支付,便迅速抽身,留下烂摊子给继任者收拾。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断送了个人职业声誉,更严重损害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当然这种人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往往让真正想干事的人背上污名。
IT人会平安到退休吗?
未必。
老杨认为在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即便IT人技术过硬、勤勉尽责,也难保平安到退休。外部环境是是主要因素,每个企业并非都是市场的幸运儿,都会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而基业长青、长盛不衰,更多的企业都在市场的浪潮中起伏,一旦遭遇经营危机,企业内部必然会启动降本增效措施,于是IT部门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裁员或合并的对象,因为大量的案例证明在一个缺乏数字化基因的传统企业里是很难将信息部门视为战略部门的,更多的时候IT的价值是很难被量化的,导致其在企业内部的组织中极其的脆弱,一旦成本压力来袭,IT便被视为可压缩的成本而非核心的资产,所以IT人想在一个企业平安到退休很难。除非所在的企业性质特殊(大家都懂得),IT人又没过多的非分之想,没有任何个人价值追求,恰巧背后又有人,抱定养老的心态或许可以平安到退休,这样的人其实确实存在的,不在过多描述。
IT人喜欢跳槽吗?
未必喜欢,更多是被动选择。
在老杨的调研中显示最近一次换工作的IT人中,超过50%的人是因为职业发展受限,无话语权,其次是薪资福利不满意,当前如此市场环境下,近三成多的IT人表示换工作意愿不强烈,尤其是35岁以上的IT从业者更倾向于稳定,但只要有好的机会依然会慎重考虑变动。毕竟,职业生命周期有限,每一次选择都需权衡风险与成长空间。大部分的IT人选择继续其实最只要的原因还是喜欢公司的文化氛围和团队协作方式,认可企业对技术的尊重与投入。即使外部机会更具诱惑,他们仍愿与企业共同成长。
IT人对企业的忠诚,从来不是源于安逸,而是出于对价值被认可的期待,因此不难看出IT人更喜欢价值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的环境。但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IT人的薪资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且晋升通道狭窄,这也是造成IT人跳槽的主要原因,当数字化转型推进中的权责不对等、资源不匹配等问题持续累计时,IT人便陷入“做事越多、风险越大”的困境,背锅成了常态的时候,其信心已被消磨,归属感在慢慢消失,所以当机会来临时IT人便毅然转身离去。
CIO在企业“长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调研显示除了CIO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外,企业内部各种因素也至关重要,毕竟CIO在一个企业的“寿命”其实是双向的,其实相关因素大家都懂得,但还是做个归纳:
第一,企业老板及领导对数字化的认知程度;
第二,CIO必须具备“向上管理”的能力;
第三,数字化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且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同时企业具备良好的文化认同变革、尊重技术专业性的氛围,使得CIO能够在战略层面参与决策,而非仅限于执行角色。
第四,CIO还需具备跨部门协同的影响力与业务洞察力;
第五,最关键一点就是薪资待遇需与岗位责任、市场价值相匹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稳定性。
综上所述,IT人在企业的“寿命”问题,本质上是价值认同与战略赋能的双重结果。当技术人的付出能被组织真正看见,当数字化不再只是口号而是战略核心,IT人的留任便不再是权宜之计,毕竟谁都喜欢稳定且被重视的工作环境。IT人的离任往往并非冲动之举,而是长期价值错配与组织信任断裂的最终体现,在某些部门看来只是换了一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背后反映的是系统性问题的爆发。那么一个IT人离职究竟会对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我们下次再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