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是否需要“大迁徙”?

湘江数评-老杨·2025年10月28日 08:30
企业数字化是否需要“大迁徙”?

当前的市场环境正在影响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要么不断压缩数字化投入以应对短期生存压力,要么持续投入资源以数字化技术驱动长期增长。总之企业数字化也是一个极其复杂、内卷的过程,无论是企业信息部门还是业务部门,或者软件公司都深陷于技术堆栈冗余、系统孤岛林立的困局之中,对于企业而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却难以看到预期的业务价值提升,反而加重了运营负担;而对于软件公司而言,将价格一打到底,却仍难赢得客户信任,数字化项目还是频频烂尾,而信息部门面对的却是各种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在数字化的迷局中大家越来越难,进入了“系统性的干旱”,如何破局?是否需要一场彻底的“大迁徙”?

什么是“大迁徙”?

这是各方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迁徙”原指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周期性、大规模移动,而获得新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机遇。那么对于数字化而言“大迁徙”意味着什么?

老杨认为:

第一,首先重新思考数字化是什么?

这是重新确定方向,贸然的行动只会让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便的口号只会加剧内耗,企业管理者唯有真正的理解数字化的本质,才能摆脱传统的惯性思维,否则只能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

第二,数字化改变的是什么?

这是“大迁徙”的目的,之前很多传统企业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做各种花里胡哨的报表堆砌,却未能触及核心业务流程的重构与价值创造的提升。不解决做数字化的根本问题,所有的努力还是重复无效的无用功,只是从一套系统换到另一套系统。

第三,数字化路上会遭遇哪些风险?

真正的“大迁徙”必然面对着各种风险,无不充分评估与认知风险,必然重复之前的错误。当然的企业还有多少试错成本可供挥霍?企业领导还有多少耐心面对数字化的深水区,因此在熟悉的路径上必然面对同样的问题与更多不确定的风险,所以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智慧去打破惯性。

在数字化大迁徙的路上如何活下去?

这是企业信息部门与软件公司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活下去?”老杨认为不是苟且,刘润老师在年度演讲中提到“迁徙的终点不是到新的地方,而是成为新的自己”,因此“活下去”其实就是“重塑”,是进化。信息部门需要在有形的技术中去真正理解领导与业务部门无形的情绪、去体现各种数字化工具无形的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在动荡中建立真正的价值锚点。所以“需求”这个环节很重要,它就如即将到达迁徙终点的那条河,虽不深,也未有激流,但却存在鳄鱼这个未知的风险,因此信息部门需要重新认知“需求”:

1.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2.如何寻找新的需求?

3.如何满足需求?

看似平常的问题,需要信息部门用差异化的思维与行动来解决,旧思维已无法解决当前的新问题,只能让你越来越卷,对旧需求用力过猛,而对新需求却反应迟钝,试图用技术上的勤奋来逃避思维迁徙的风险,因此2026年信息部门需要的是工作思维的创新,摆脱对原有问题路径的依赖,正如刘润老师所言:停下笔---换卷子--答新题。

对于软件公司而言,如果你在2016年还延续价格战,试图用最低的价格中标来获取市场份额,保证你死的很难看!因此软件公司需要一场以“品质”为路径的大迁徙,唯有以产品价值重塑竞争力,方能在新一轮洗牌中立足。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软件公司必须从“项目思维”转向“产品思维”,从“交付功能”转向“交付体验”,把客户成功作为衡量标准。在生存的关口,唯有那些真正往“客户成功”之路迁徙的软件公司方可赢得企业的尊重,否则不管你是大厂还是作坊,永远就是一个卖软件的。

价值大迁徙

数字化的价值永远是信息部门的痛,尽管多少年来CIO们用各种方式与方法试图证明信息化的价值,但往往陷入技术指标的自说自话,比如试图用技术指标衡量系统稳定性、用上线率证明项目成效,却难以量化对业务增长的实际贡献。CIO要知道的是真正的价值不应来自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而应源于对业务瓶颈的破解力。因此破解业务瓶颈才是价值创造的起点。信息部门需要考虑的是:

1.如何夺回掌控权,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引领?

2.如何与业务共鸣?共情?共创?

3.如何创造一个阶段性的小满足?而不是合家欢。

正如刘润老师所言,需要破除“老登心态”,信息部门不要在企业内扮演技术的说教者,一天到晚谈数字化多么重要,数字化可以改变什么管理,需要的是解构难题、重塑惊喜的能力,需要的是拥有最底层的逻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CIO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清楚的知道你所引进或者管理的数字化项目,可能是他人提效的良药,也可能是压垮效率的最后一根稻草。

工作模式的大迁徙

最近两年我想是CIO们最痛苦与无奈的时期,预算收紧、期望却在攀升,技术迭代加速而信息部门却在不断裁人,每天很焦虑,但大势所趋却也无能为力。很多人都会说:“唯有将焦虑转化为变革的契机,才能在夹缝中开辟新路。CIO必须从“系统建设者”蜕变为“业务赋能者,从成本中心转型为价值引擎”。这话谁都会说,很官方,但如何落地才是关键。但老杨认为CIO们需要思考如下问题:

1.首先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盘点:如何公司或者信息部门消失了,你还能做什么?

2.做一个深度的需求扫描:下一个需要数字化能力的部门或者企业在哪里?你如何发现这种需求?如何满足这种需求?你是否有哪里满足?

3.如何验证?

所以不要惧怕问题,因为问题始终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可怕的,是失去了直面问题的勇气与行动力。所以在2026年里老杨认为CIO必须学会“出海”。

“出海”大迁徙

当然老杨此处所指的“出海”并非让大家去奔赴海外,而是跳出固有思维的红海,迁徙至一片尚未被开垦的蓝海,那么这片蓝海是什么?是那些被忽视的最基础的场景,是那些日复一日影响效率却无人解决的微小痛点,所以CIO要做的就是扫描自己的心态是否仍停留在技术优越感的幻象中,不要用自己的认知旧地图去导航新的数字现实,放下心中那份“唯有数字化才可以拯救世界”的执念,不能用业务部门的“苟且”,来成就自己的所谓能力与价值。那么2025企业数字化的在“蓝海”哪里?我想每个人身处企业环境不同,认知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所以你的“蓝海”在哪里?如何迁徙?评论去告诉老杨!

是时候进行一场大迁徙与进化了,无论是从认知还是角色定位,企业数字化的问题并非随着技术的堆砌而自然消解,反而在组织与人性的夹缝中愈发凸显。真正的突破点,就是横在迁徙终点的那条河,渡河的勇气不在于技术多先进,而在于能否直面问题本质的拷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一个混迹企业十几年的IT老兵聊数字化转型; 分享经验与干货

下一篇

赚钱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赚得心安理得。

1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