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王虹连夺两大「菲尔兹奖」风向标,韦神都来听她讲课,陶哲轩盛赞

新智元·2025年10月28日 16:04
王虹连获塞勒姆奖与ICCM金奖,菲尔兹奖有望。

【导读】刚刚,中国数学家王虹接连斩获两项世界级数学大奖——塞勒姆奖和ICCM数学奖金奖,陶哲轩亲自送上祝贺。

今天,34岁中国数学家王虹,拿下了2025 Salem Prize(塞勒姆奖)。

因在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领域重大未解问题上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

在业界,它被誉为「菲尔兹」风向标。

与此同时,加州理工学院数学教授Vesselin Dimitrov,因在丢番图几何(Diophantine geometry)与数论方面作出的基础性贡献,同获塞勒姆奖。

陶哲轩本人第一时间,为两大数学家送上了祝贺。

恰在昨天,王虹还荣获了「ICCM数学奖金奖」。同样,ICCM有着华人数学界「菲尔兹奖」之称的美誉。

几乎同一时间,王虹连夺两大风向标奖项。或许,她距菲尔兹奖,只剩一步之遥了。

此前,王虹一度登上2026菲尔兹奖得主赔率榜首

菲尔兹奖,预定了?

塞勒姆奖,设立于1968年,是为了纪念法国数学家Raphaël Salem。

它主要是为了奖励,那些在傅里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或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通常在40岁以下。

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拿过塞勒姆奖的年轻人,未来可能会拿下菲尔兹奖。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曾经已有十位塞勒姆奖得主,真的拿下了菲尔兹奖。

这其中,就有「天才数学家」陶哲轩。他在2000年荣获塞勒姆奖后,六年后,便拿下了菲尔兹奖。

ChatGPT汇总参考

根据统计可以看到,塞勒姆奖获奖后,10年内拿到菲尔兹奖的几率惊人。

凭借在「挂谷猜想」等经典难题上突破,王虹也有极大概率,成为下一个菲尔兹奖得主。

就连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曾盛赞,「王虹是年轻一代最伟大、最重要的中国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王虹曾现身北大讲座。「扫地僧」韦东奕秒变听课学生,认真在第一排做起了笔记,并在课后与其探讨问题。

这足以印证,王虹在整个数学界中的权威地位与大家的广泛认可。

来自北大疯人院的90后

提起王虹,不是数学圈内的人,鲜有人知。

1991年,她出生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父母都是广西平乐县沙子中学的普通教师,家庭书香氛围浓厚。

然而,命运似乎很早就给这个聪慧的女孩,设置了一大考验。

5岁入学,两次跳级

4岁那年,一次意外的右臂烫伤,让王虹遭遇了一场磨难。

但这并没有成为她心里的阴影,更没丝毫动摇她对知识渴望和求知的决心。

入学前,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年仅5岁的她便已经掌握了一年级的全部知识,凭借超强学习能力,她直接跳级进入了小学二年级。

在学习方式上,王虹有着自己的独特节奏。她不会等待老师的授课进度,而是习惯在每学期开始前,就将整个学期的课本自学完毕。

面对难题,她也极少直接向老师求助,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

这种学习习惯,不仅培养她强大的自学能力,更塑造了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六年级的时候,王虹再次跳级,直接升入初中。

2004年中考,她成功考入了桂林中学,在高手如云的重点高中,她的成绩从全年级100名之外最终冲入TOP 10。

逐梦数学

2007年,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高考而奋斗时,16岁的王虹便以653分优异的成绩提前考入了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然而,出于对数学的挚爱,让她在一年后毅然转入了数学科学学院。

在此期间,她的导师是王立中教授,并在刘张炬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经典Hodge理论和度量空间上的Hodge理论」的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后,王虹的求学脚步,并未停歇。

2011年和2014年,她先后获得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数学学位,以及巴黎南大学(Paris-Sud Université)数学硕士学位

紧接着在2019年,她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完成了博士学位,导师是Larry Guth。

博士毕业后,王虹的学术之路愈发璀璨。

2021年6月,她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于同年7月入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助理教授,开启了她的学术生涯。

2023年,她加入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担任副教授,并于2025年晋升为正教授。

如今,她还是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数学常任教授。

破解三维「挂谷猜想」

近几年,王虹因在「挂谷猜想」领域的卓越研究,在数学圈内名声大噪。

她本人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了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此前,在傅里叶限制性猜想、Falconer距离集猜想等重大问题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2年,她获得了极具声望的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新前沿奖(Maryam Mirzakhani New Frontiers Prize),因在限制性猜想、局部光滑性猜想及相关问题上的突破性研究,而获此殊荣。

这个奖项专门表彰过去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杰出女性数学家。

2023年获得了ICCM最佳论文奖。

除了大奖拿到手软之外,她的研究成果还经常登上《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及《杜克数学杂志》(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等国际顶尖期刊。

2025年,她与哥伦比亚大学Joshua Zahl教授合作,用一篇长达127页证明,正式宣告——挂谷集合猜想尘埃落定。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2.17655

当时,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激动地表示:

在几何测度论中,最受瞩目的未解难题之一——挂谷集合猜想,如今终于在三维空间中被王虹和Joshua Zahl证明了。

那么,什么是「挂谷猜想」?它其实从挂谷针问题演变而来。

1917年,日本数学家S. Kakeya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平面上,若要让一根单位长度的针(线段)绕自身旋转180°,所需最小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围绕中点转一圈,面积是一个半圆的面积,即π/4。

但Kakeya发现,针不一定要在「原地转」,就如下三角尖摆线(deltoid)方式,面积只要π/8。

于是,问题逐渐演化为,能否用更优路径,让针在平面上所有方向出现一次,但所占面积趋近于0?

1927年,俄罗斯数学家Besicovitch构造了一类「奇异几何」,其测度为0,即面积任意小,却仍包含一根线段所有方向。

也就是说,数学家用某种「无限碎片化针阵」方式,让针可以旋转180°,但几乎不占空间。

放在高纬空间上,就演变成了「挂谷猜想」:

在n维空间中,能不能找到一个体积接近0,但仍包含每个方向上,一条单位线段的几何。

表面上,听起来像几何谜题,但它与傅里叶分析、数论、组合几何等密切相关。

在最新研究中,王虹和Joshua Zahl解决了「挂谷猜想」在三维空间的关键版本,即任何挂谷集合的Minkowski维数和Hausdorff维数都是3。

这意味着,三维「挂谷猜想」彻底被解决。

而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必然是,王虹能否拿下2026菲尔兹奖?

四年一届的菲尔兹奖,每次最多颁给四人,再加上数学领域20多个活跃分支,竞争极为激烈。

谁能脱颖而出,常常带着几分偶然,评委会组成、当年风向等等都是影响因素。

历史上,学术成就已达到菲尔兹级,却与奖项擦肩的数学家比比皆是,比如王虹导师Larry Guth。

所以,现在断言王虹必然获奖,为时尚早。

但从各方判断,其获奖可能性非常高。毕竟,挂谷猜想是数学界最著名的公开难题之一。

近年来,其每一次进展都登上数学新闻。就连陶哲轩、Guth等一众大佬,穷尽多年也只能啃下局部难题。

在此之前,王虹已被公认为「调和分析」领域,新生代的杰出数学家。而这次的研究,她再一次展示了该领域的方法论的极限。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IHÉS)还曾向王虹发出终身教授聘书。

历史上,自1958年成立后,IHÉS数学领域终身教授一共12人,其中8人都拿下了菲尔兹奖。

这本身,就是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的预告。

无论结果如何,王虹也已为这个时代刻下了独一份的数学印记。

参考资料: 

https://mathstodon.xyz/@ta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编辑:桃子 好困 ,36氪经授权发布。

+1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香山樾实景品鉴会开放准现房,展现高端住宅品质兑现。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