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复杂、超越体育:环广西的三重奏

体育大生意·2025年10月24日 20:33
办好一届自行车赛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当车轮飞驰而过,留下的不仅有激情与呐喊,还有车手骑行服上沉淀的汗水、镜头背后无数个忙碌的身影以及一条体育与经济共赢的发展之路。

主车群在终点前发生大规模摔车,多位车手被不同程度刮伤;车手们以70+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灰尘在车手们脸上留下痕迹、车队掠过所卷起的风中弥漫着骑行一百多公里沉积的汗味;六个赛段横跨六个设区市地18个县(市、区),车手骑行总里程1017.1公里;工作人员、媒体、车队人员等转场距离超1000公里;数万名志愿者投入到赛事保障工作。

这是2025环广西世巡赛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数据。那些画面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行车运动的艰辛与残酷,这些数据让我意识到,办一届自行车大环赛,是多么庞大的一项工程。

2025年10月14日至19日,2025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八桂大地激情上演。包括中国国家队在内,20支顶级职业车队的职业选手,在总里程达1017.1公里的赛道上展开速度与耐力的较量。

环广西总冠军奖杯——壮鼓

环广西不仅是一场世界级的体育竞技,更是广西展示给世界的一张动态名片。但在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是高温和骄阳下一百多甚至超两百公里的长距离骑行;在转播镜头的背后,是无数的主办方工作人员、办赛地志愿者、民警、交警……

自行车赛远不止从起点骑到终点那样简单;办自行车赛也并非将赛道铺开、让车手竞赛。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刻依赖于主办方对自行车运动和赛事内在独特性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赛事所能激发的巨大经济能量的全面释放。

车轮之上的极限较量

公路车一直是世界上最艰辛、残酷的体育运动之一。

10月中旬的广西,丝毫没秋高气爽的舒适环境,高温和骄阳依旧“横行”在八桂大地,风雨也随时可能不请自来。在这样的环境下,车手们要连续六天完成总里程1017.1公里的骑行,日均距离近170公里。对身体和意志的极限考验,是自行车运动艰辛的最直接体现。

车手在高温下骑行

这不仅仅是距离的累积,更是对生理极限的持续挑战。严苛的天气、长距离骑行的消耗、紧密赛程下难以完全恢复的疲劳,都是车手们必须面对的日常。

在比赛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例如摔车、技术故障等,都可能让车手们的努力付诸东流。2025环广西第一赛段:防城港城市赛段,当主集团距终点不到一公里时,摔车突然发生。

笔者恰巧正在摔车位置的一旁观赛,目睹了这次摔车:当集团前段车手呼啸而过,集团中部一位车手突然失控摔车,附近的十余位车手也被波及。在时速60+的情况下摔车,多位车手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刮伤。但车手们在简单处理后却依然强忍着伤口留流血的疼痛,又一次扶起战车骑向终点。

根据规则最终这十余位摔车的车手都以主集团成绩计时完赛,但摔车后车手们脸上的失落表情却让笔者深刻体会到自行车运动的残酷:卡位、冲刺、完赛,瞬间变成了摔车、受伤与不甘。

自行车运动的艰辛还体现在其紧密的赛程安排上,连续六天的远距离骑行,不仅考验着车手的恢复能力,也对赛事方和车队的后勤保障体系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在公路车的最顶级的竞技舞台——三大环赛上,车手们更是要在23天内完成21个赛段、超3000公里的骑行。

在第三赛段:靖西-巴马赛段结束后,赛段冠军保罗·马尼耶被热出“痛苦面具”;在第五赛段:宜州-弄拉赛段结束后,经过长距离骑行+高难度爬坡,包括赛段冠军保罗·达博在内,多位车手累倒在地。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汗水与付出。而自行车运动的残酷与艰辛所对应的,则是竞技体育中最闪耀的坚韧与勇气。

赛道外与时间的博弈

在“绵延千里”的赛道上,车手们互相竞争,不断上演着拉扯、突围、爬坡、冲刺的好戏。而支撑这场“移动盛宴”的幕后体系,则是一场同样激烈的、与时间竞争的无形竞赛。

举办一届环广西这样世界最顶级的世巡赛,其复杂程度远超大部分在固定场馆举办的赛事,它本质上是一个在公共空间中移动的精密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庞大而多元的人员协同。2025环广西涉及的直接参与人员数以万计——20支职业车队的车手与工作人员在赛道上疾驰;裁判与技术官员团队需要全程跟随确保秩序与公平;主办方工作人员负责赛事的统筹衔接;转播团队用摩托车载摄像机、直升机航拍、固定机位等多维视角呈现激烈的竞技与广西的人文、城建与风光。

志愿者身影遍布赛场内外,图源:广西志愿者

而最庞大的群体莫过于赛事的安保人员与志愿者。自行车赛事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让赛事的安全保障难度直线攀升,这些安保人员和志愿者,就是赛事最重要的安全基底。

据笔者观察,在所有城市赛道的两侧,几乎每隔十米就有一位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在每个赛段的起终点,也都有大量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以环广西大新县段为例,全县共动员了3000多名安保人员、志愿者,确保了辖区内91公里赛道的秩序与安全。

紧密的赛程与快速的转场,则是在庞大人员数量之下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六个赛段跨越六个设区市,车手骑行总里程1017.1公里,而工作人员、车队人员、媒体等团队的转场距离也超过了1000公里。转场就像是一场每天都在进行的后勤比赛,当车手们向着终点骑行时,还有许多人也在争分夺秒地向赛段终点赶去。胜利不仅属于最快的车手,也属于最高效的团队。

比赛期间的跨地区协调问题,也是大部分自行车赛事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2025环广西横跨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来宾和南宁6个设区市的18个县(市、区),每个地区的交通管制、安保部署、市政配合都需要无缝衔接,需要公安、交通、医疗、市政等多部门的高度协同。所以环广西这类自行车大环赛,不仅是对办赛团队的考验,也是对各办赛地之间协同能力的一次直接检验。

交警护航2025环广西,图源:广西崇左交警

从赛事运营的角度来看,像环广西这样的顶级自行车大环赛,是对车手、车队、赛事方、办赛地等多方参与角色的综合考验。在动态中求精准、在变化中保秩序,这是自行车运动和赛事而言是挑战,亦是魅力。

超越体育的价值

在聊了自行车运动的艰辛与残酷、自行车办赛的繁杂与庞大体系之后,我们自然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环广西这样的大环赛?

其实单论直接的经济效益,自行车大环赛不及许多主流体育赛事,因为自行车赛绝大部分观赛区域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赛事方也因此失去了体育赛事中最重要的门票收入。

劳作间隙观赛的当地民众

但对于办赛地而言,这种级别的自行车赛事所产生的综合价值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投资。

据官方测算,2025环广西直接经济效益达11.12亿元,同比增长6.3%;赛事对文旅等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即间接经济效益高达19.42亿元,同比增长14.4%。

环广西同步举办的消费节和骑行博览会,为44家广西本土企业和50个“桂品”提供了世界级的展示舞台;赛事期间,各办赛地的酒店、餐饮、交通、购物等文旅消费,都有了立竿见影的提升。赛事创造的产业融合机遇,推动着“体育+”模式的发展,最终实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共赢格局。

环广西消费节展位

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宣传营销层面。2025环广西直播信号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新媒体端话题总曝光量达23.9亿次。

当转播镜头中不仅有向前的车手,还有防城港的滨海公路、崇左的喀斯特峰林、靖西的三叠岭瀑布、德保的舞龙、弄拉蜿蜒的山路、南宁亮眼的城建……广西的人文、风光和现代化建设成果便以最自然的方式嵌入全球观众的记忆中,这种面向全球的动态“广告宣传”,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环广西车队经过三叠岭瀑布

对车迷而言,环广西带来的是速度与激情,是世界顶级的竞技;对广西而言,环广西不仅有宝贵的体育热度,更有助力当地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或许这正是自行车运动尽管艰难残酷、办自行车赛尽管不易,但环广西却依然每一年如期在广西卷起骑行风暴,并越办越好的原因所在。

马尼耶六个赛段豪取五胜、达博一往无前笑傲弄拉爬坡、苏皓钰长距离突围拿下敢斗奖……2025环广西又一次为我们展现了世界顶级自行车赛事的魅力。主办方工作人员、志愿者、车队工作人员、技术官员、民警交警、转播团队、媒体……每一个参与2025环广西的人共同为这场世巡赛的年度收官之战交上一份高分答卷。

当车轮飞驰而过,留下的不仅有激情与呐喊,还有车手骑行服上沉淀的汗水、镜头背后无数个忙碌的身影以及一条体育与经济共赢的发展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作者:刘成康,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