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太空经济时代,250余只商业航天概念股今年接连大涨
商业航天已成为全球太空新引擎。
当前,全球商业航天已迈入竞速发展新阶段,许多国家纷纷将商业航天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快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布局,以抢占商业航天产业赛道“制高点”。
10月24日,四中全会公报发布,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本次公报新增了航天强国。
受此消息影响,商业航天板块强势爆发。截至今日收盘,航天智装(300455.SZ)、达华智能(002512.SZ)、上海港湾(605598.SH)、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长峰(600855.SH)、广合科技(001389.SZ)、上海沪工(603131.SH)、中天火箭(003009.SZ)、国机精工(002046.SZ)、东珠生态(603359.SH)等10余只商业航天概念股涨停。
三重因素共振
商业航天指由企业投资并承担风险,通过市场为政府及商业用户提供航天资产、产品技术等服务,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航天领域。
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同频共振之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商业航天”,将其置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后续配套政策、法规与市场准入松绑将陆续落地,为产业扫清最大不确定性。
10月,山东印发《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此外,广东、上海等地亦推出相应措施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技术层面,卫星小型化、火箭可复用、发射成本断崖式下降。当发射一公斤载荷的费用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重构。航天技术,正从“为国铸剑”走向“为民服务”。
近日,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首飞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的关键准备阶段,可用于大型星座组网。据介绍,朱雀三号是我国面向大型星座组网任务自主研制的一款大运力、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采用不锈钢作为箭体主结构材料。
资本层面,万亿规模的预期市场,吸引国家队与民营资本争相涌入;下游需求井喷,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全球物联网的无缝通信,均将目光投向太空。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热情高涨,多家头部企业陆续启动上市辅导。自今年7月蓝箭航天宣布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以来,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微纳星空、国星宇航等先后启动了上市辅导工作。此外,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商业航天企业也传出正在筹备上市计划。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近日接受媒体时表示:“全球商业航天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更多企业通过IPO获得资本市场支持,有利于提升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整体实力,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稳步迈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目前,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从业务范围看,包括卫星制造及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地面设备制造等环节,涉及通信、远程医疗、导航、遥感、空间运输、载人航天飞行、深空探测等领域。
从产业链看,商业航天产业上游主要包括材料、元器件、部组件等,中游为卫星研制、火箭发射、测运控、地面设施,下游则是卫星多元应用。
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商业航天产业链的火箭研制、卫星制造、测控运营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日收盘,A股商业航天概念一共有252家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一共有211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上涨,涨幅超过50%的有61家。
其中,合锻智能、和而泰、永鼎股份、神开股份、华丰科技、巨力索具、龙溪股份、海兰信、七丰精工、顺灏股份、隆盛科技、国机精工、东方钽业、斯瑞新材、大元泵业15家公司已经成功实现翻倍。
从今日走势看,航天智装触及涨停板。公司多款高可靠处理器及微系统产品已上架五院东方红天选超市,供商业航天用户选购,并响应“CAST+AI·R专项行动”推动机器人与AI协同。此外,轩宇空间研发的宇航级存储芯片在高等级抗辐照处理器、存储器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已批量应用于航天型号任务。
航天长峰今日触及涨停板。公司依托航天科工集团,主营军工电子、公共安全、高端医疗装备三大板块,是国内首家经国防科工委批准的军工资产上市公司。公司基于红外光电技术牵头联合二院专业化兄弟厂所积极探索布局低空经济反无人飞行器侦测与对抗体系,打造“边海空防+低空安防+反无”一体化解决方案。
国机精工今日触及涨停板。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市占率90%以上,配套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用轴承等,商业航天发展带来新增需求。此外,公司成功研制世界首台26MW风电主轴及齿轮箱轴承,风电轴承国产替代正快速推进,为公司增速最快业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览富财经网”,作者:览富财经网,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