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宁死」不买电车的人
汽车行至电动化的十字路口,市场在两端极限拉扯。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今年9月,新能源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7.8%。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硬币的另一面是,燃油车并未如预期般悄然退场。9月,燃油乘用车销量约94.5万辆,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
当电车成为汽车市场的耀眼新星,为何仍有消费者坚定地选择燃油车?每人Auto与五位不同年龄、来自不同行业的燃油车车主进行了一场对话,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要是全世界的油车都停产,我就去买辆二手油车
章军 58岁 餐厅经营者,丰田锐志
2017年,我花24万买了人生中第三台油车——丰田锐志。我的第一台车是2007年买的大众捷达,当时15万左右;后来在2010年置换了一台大众帕萨特B7,大概23万。这些车放到现在,估计没什么人会要了,也就我们这些老司机还喜欢开。
我从小就对汽车着迷,年轻的时候买不起,就每年逛车展,过过眼瘾。第一届广州车展是2003年办的,从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我都会去看,一看就是17年。2020年之后,车展上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没什么意思,我就再也没去过了。
还记得2018年的广州车展,当时有辆车被好多人围观,外观极其扎眼。车门像小鸟翅膀似的,“唰”一下向上开启。我凑前一看,是辆白色的特斯拉Model X,价格差不多一百万元。我打开车前盖一看,傻眼了,里面空荡荡的,连发动机都没有,像什么话?
一辆车怎么说也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那些才是车的价值。如今的电车,结构要比油车简易不少,有人调侃说像一部“大手机”。车前盖里不装发动机,拿来当储物箱放衣服、行李,还能称作是车吗?装个电池、套个壳子就跑,送我都不要。
我们是从燃油车时代过来的人,实在开不惯电车。有一次开朋友的某款比亚迪电车,感觉是挺舒服的,特别安静。但要是开它上高速,我估计会很危险,因为太安静,长时间开容易犯困。年轻人嫌油车吵,但我们这种上年纪的司机,就喜欢油车那种微微的噪音,没有了还真不习惯。
而且油车一起步,“嗡”一声就冲出去,多帅气。电车一点声音都没有,根本没法比。做工方面,我也觉得电车比不上进口油车。我观察过一些电车,比如方向盘的皮质缝线,线段间隔不一,有长有短,很粗糙。正常的车做工应该是非常均匀,挑不出来一点毛病的。
章军的丰田锐志。图 / 受访者供图
如今那些电车的门把手我也不习惯,按一下再弹出来,看起来很智能、有现代感。但我不喜欢这种设计。传统的门把手,手感不是更好吗?也更容易拉开,更安全。
从智能化来看,座椅提前加热、还能按摩,是挺好的。但也没必要为了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买电车。智能化太高我也不会用,中控大屏10%的功能我都用不到。就像我用苹果手机,除了打电话、发信息,其他功能基本不用。那就没有意义,给我再多功能,我用得上它才有价值。
不可否认,近几年路上跑的电车越来越多。就拿我们小区停车场举例,2020年之前,几乎见不到一辆电车。如今放眼望去,整个停车场接近四成都是电车。我想越来越多人开电车,可能也和油价上涨有关,那时候92号汽油才6块一升,现在都要8块了。
虽然我热爱油车,但坦白说,我并不觉得油车有什么优势是电车完全替代不了的。相反,电车肯定代表着进步,毕竟智能化是大趋势,油车在这方面难以超越。
我承认燃油车总有一天会被淘汰,想来也挺无奈的,但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就像人老了也会被淘汰一样,我们只有接受。
要是有天全世界的油车都停产了,我就去买辆二手油车吧。
在车里搞“冰箱彩电大沙发”我不感兴趣
王卫东 57岁 央企职工,凯迪拉克XT5
我的驾龄整二十年了,在路上跑过十万多公里。
第一辆车是丰田卡罗拉,在那个年代,卡罗拉口碑好销量高,当时的落地价是16万。开了十多年车子性能老化,上不了高速了,所以决定换个新车。
说起来很戏剧化,当时准备买的车是丰田RAV4,虽然很多地方不满意,但妻子给我的预算是20多万,综合来看RAV4是最好的选择。有一天,我和妻子开车外出,她问我前面那个是什么车,真好看,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我一看,那是台凯迪拉克XT5。虽然超出我们的预算,但最终还是买单了,当时4S店给优惠了7.5万,落地价31万左右。
王卫东的凯迪拉克XT5。图 / 受访者供图
卡罗拉开了那么久难免有情怀,换车的时候其实挺舍不得的,最后送给外甥开了。妻子说给家人开你还能看着它,报废了就真的没了。到最后,那台卡罗拉彻底报废,我们还拿到2万多块,真的很保值了。
我的公司在郊区,通勤单程18公里,偶尔也带着家人周边自驾游。
目前这台XT5已经开了两三年,凯迪拉克毕竟是二线豪华品牌,车子很好开。我买车最关心安全,比如车架车框。之前在网上看过凯迪拉克的拆车视频,前保险杠拿钳子都掰不开,也很耐撞。相比起来电车有电池爆炸的风险,电动门把手也有安全隐患。
不过任何车都有缺陷,XT5的内饰比较落后,科技感差一点,但是现在新能源车里流行的大屏幕我觉得也没必要,容易碎还影响开车。“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我也不感兴趣,我就是开车,不需要那么多功能。XT5起步会肉一点,不过也能确保安全,电车起步就往外蹿,太吓人了。
凯迪拉克XT5的油耗显示。图 / 受访者供图
我也从来不需要辅助驾驶,我不可能把生命交给一个机器,手搭在方向盘上就可以走?开了这么多年车我是做不到的。
我的同事大多是中年人,大家还是开油车的多一点。不过,这两年身边买电车的人确实变多了,家人也总说电车的好。但我从来没考虑过电车,我住在河北,冬天很冷,不适合开电车,我也很怕在高速上突然没电。再加上我在电厂工作,电是最容易出毛病的,这点我最清楚。混动车也从没考虑过,在我看来还不如纯电车。
我身边有买电车的朋友,车的续航标称是500公里,实际也只能跑300公里,而且电池是会慢慢衰减的。相比起来油车能保持一个更稳定的状态。XT5的油箱比一般的车要大,跑一千多公里完全没问题,这也是电车比不了的。
我也从来没觉得电车更省钱。我一个月加两次油差不多花700多块钱,保险一年三千多元,比电车便宜太多了,保费差价够我加一年油。而且油车能开十年以上,还足够保值,电车维修麻烦,最后也卖不了多少钱。
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抵触电车,我只是觉得它应该发展得再好一些。作为一个驾驶员,我比较好奇开电车的感受,听说问界M9评价很好,有时间我可能会去试驾体验一下,说不准试完也就喜欢上了。
升职、搬家、孩子上学,老人去世,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我的车都和我一起经历了。我最难忘的瞬间,是坐在丰田卡罗拉里的第一个夜晚,我和妻子躺在车里看星空,有人说了一句,此刻这个小空间就是属于我们的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车有了切实的幸福感。
我卖新能源车,但还是偏爱油车
许琪 25岁 新能源汽车销售,奥迪A4L
我开的是一辆奥迪A4L,已经开了两年,总行驶里程大约一万八千多公里。家里很早就有车,都是油车,一辆大众途观已经买了八九年,平时是我妈妈在开。我念大学的时候,就盼望着毕业后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023年,我开始和家里人讨论买车的事。老一辈对电车这类新鲜事物接受度不高,他们觉得油车永远是首选。
我自己并不排斥新能源。选车期间,我去看了小鹏P7。甚至在买车前一年,我开始关注新势力。这辆奥迪落地价26.1万,比当时小鹏P7的低配版要稍贵一些。不得不说,小鹏的外观漂亮,科技感很强。
那时候大家对电车的接受度远不如现在,充电也没有现在便利。我对电车技术的成熟度也不放心,相较于油车,电车仍是发展中产物,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思前想后,我最终选择了油车。作为家庭用车,我觉得可靠性和便利性更重要,选油车是更踏实。在油车阵营,我对比了沃尔沃S60、凯迪拉克CT5等多款车型,最后选择奥迪A4L,是出于品牌偏好。
许琪的奥迪A4L。图 / 受访者供图
汽车具有一定社交属性。比如见朋友,你开奥迪和开大众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家里开大众,我作为北方人多少有些德系车情怀。
品牌效应对电车来说也一样,我身边开电车的朋友里,选择特斯拉的人最多。毕竟品牌诞生早,大家觉得更靠谱,就像不懂手机品牌的人会直接选苹果。
我在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从事销售工作,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很快。入行后,我虽然对电车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也没有后悔买油车。不过空闲的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开的是电车,是不是还能顺便跑个顺风车赚点外快?
我观察下来,年轻人第一辆车选纯电的居多,年纪稍大的更倾向混动车型,可能是因为续航焦虑。加油站随处可见,充电桩还是要少一些,不仅要找位置,还要比较不同时段的价格,确实很麻烦。
之前我和朋友开电车出游,八小时的路程中途需要充电,耽误了很久。虽然现在不少车企宣传800伏快充,但配套充电桩不够普及,只有车子升级是不够的。
我卖电车有这样一个话术:如果你买了油车,只有你刚提车那一阶段是性能最好、最喜欢它的时候,一旦时间久了,它是在走下坡路;但电车不一样,因为可以OTA升级,每天都有新的惊喜。
不过,OTA对我的吸引力没那么大。我开油车,倒是一天比一天喜欢。相较智能化,我更偏爱机械质感——踩油门时发动机的响应、换挡的顿挫感,还有行驶中的路噪和风噪。加速提速那瞬间,很爽,发动机声响和马力能立即给你反馈,让我感觉自己是在真正地开车,而不是在操作一个电子设备。
我曾经开过朋友的特斯拉Model 3,电车起步确实很快,但开起来总感觉轻飘飘的,不稳当,过弯时缺乏安全感。相比之下,奥迪的底盘调校更扎实。
我也开过插电混动车,当时是去烟台见客户。因为疏忽没有及时关注电量和油表,上了高速才发现既没油也没电了,勉强撑着走了一段后,彻底趴窝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只好打救援电话。因为是混动车,还带油箱,工作人员从服务区带了散装油过来,现场给我加进去,这才解了围。
事后想想,幸亏那是一辆能加油的车。要是纯电车在高速上完全没电,它不能像油车那样简单拖走,需要板车来拉。
我对新能源行业很有信心,只是对我而言,油车是更稳妥的选择。真正喜欢开车的人可能都会偏爱油车。眼下,油车给我的踏实感,是电车无法替代的。
我的油车也有智能化
黎夏 44岁 互联网从业者,宝马X5
我的宝马X5已陪伴我四年时间,跑了近八万公里。我开车主要是上下班通勤,周末偶尔带家人去旅游。
买这辆宝马之前,我还开过奔驰威霆和丰田凯美瑞,一直是油车用户。油车的做工扎实,驾驶性更好。我有二十年驾龄,喜欢油车的那种机械感。尤其是宝马,车身大、开起来稳,方向盘手感好,油门响应也及时,整体驾驶感受我很满意。
其实现在油车也有智能化,我的宝马X5带L2级辅助驾驶,高速和堵车时我都会用。虽然不如新势力的智能驾驶先进,但自动跟车、刹车这些基础功能也够用了。我开车时连上CarPlay,听歌、导航就能实现,对大联屏没有特别的需求。
黎夏的宝马X5。图 / 受访者供图
我是80后,身边朋友开油车和电车的差不多各占一半。我们村里也有不少人换了新能源,有些家里有一台油车会再买台电车。我坐过几次电车,确实安静,比油车噪音小很多。现在四五十万的电车,内饰和配置做得也不错了。但我对电车始终有两大顾虑:一是充电的便利性,二是电池的安全性。
我老家在湖南,每年要回去两三趟。长距离驾驶,电车就比较麻烦,我总担心电量不够,如果高速上充电要排队,体验也不好。现在市面上有的电车虚标续航,实际续航里程基本都要打六七折。等将来电池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真能跑一千公里,我可能会考虑电车。
蔚来的换电模式的确方便,缓解了不少人的续航焦虑,特别是现在换电网络越来越完善。但从安全性来看,我还是不放心。虽然油车用久了也可能自燃,但电车的自燃风险可能更大一点。
还有保值率也是个问题,我的宝马X5当年105万买的,现在卖50多万都难。而同样价位的电车,五年后可能连一半都不值。
不过,我也对新能源车保持关注。只要有新电车上市,我都会去试驾。倒也不是打算买,就是想了解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万一哪天需要换电车,不至于一点也不了解。
新能源车型里,我更关注MPV。周末我们一家六口出游,一个月至少自驾两三次。现在这辆宝马X5开起来没问题,但后排座椅靠背太直,坐长途不太舒服。
传统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各方面技术足够成熟,所以现阶段还是油车更让我放心。这一点,从高速公路上跑的车型也能看出来,跑长途的大部分还是油车,能占六七成,市区里才能看到更多电车。
其实,油车比电车省钱
吴思瑶 29岁 体制内基层工作者,长安欧尚X5
我住在天津武清区,是一名体制内的基层工作者,因为工作需要下乡服务,所以我每天都得去村里办公,一天的通勤距离大概是20公里。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骑电动车上下班,去农村的路太不好走了,乡镇道路上来往的都是运货的半挂车,每次经过大卡车的时候,我都害怕得心脏直跳。再加上路途遥远,电瓶车的电量也不够用。于是,上班不到一周就开始张罗着买车了。
我选车最看重的还是外观,其次是性能,如果是大品牌就更安心了。我的目标是买个SUV,因为空间大,造型好看,底盘够高。从决定买车到提车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月,当时主要试驾了大众朗逸、上汽MG6和广汽传祺,但都不是很满意,不是内饰没质感,就是配置太低,还有的倒车影像都很模糊。
最后选择的是长安欧尚X5。买车过程很有意思,这辆车我没试驾过,当时着急买车,第一眼看觉得外观好看,配置也很高,有360影像,各方面都很满意,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下单了,相当于盲买。
吴思瑶的长安欧尚X5。图 / 受访者供图
如今这台车开了有几年了,跑了六万两千公里。有车以后感觉瞬间自由了,偶尔遇到村里施工、暴雨积水,或是大风把电线杆刮倒了,我都得第一时间去现场看看,不得不走土路、泥路和水路,这个时候车就派上用场了,SUV底盘高,走这些路完全没问题。除了日常通勤,还能过年开车回家,休息时还能去天津周边玩,再也不是之前骑电瓶车的苦日子了。
这个车整体来说挺省心的,也够皮实,除了更换易损件,只因为小车祸修过一次前机盖。费用也不算高,车的保险一年两千多块,半年做一次保养,把油钱、停车费等一些开销加起来,平均一个月的支出是差不多1000元左右,还在接受范围内。
吴思瑶的长安欧尚X5在维修 。图 / 受访者供图
我差不多两周加一次油,离家5公里内就有加油站,非常方便,偶尔加油站还送免费的洗车券。我最讨厌排队,放假回家,经常看到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大排长龙,车主们急眼了还得吵一架,而且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一度电要两块钱,算下来其实也没便宜多少。
个人体感沿路还是加油站更多一点,我加一次油就够回老家了,就算高峰期排队也很快,看着隔壁好几辆车抢一个充电桩,就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
从长远来看,我觉得油车甚至比电车省钱,因为使用寿命长,比较保值,又好维修,电车对我来说更像一个“大玩具”。
如果说对油车有什么不满意的,就是辅助驾驶不太先进,我这辆车只有车道偏离预警等一些基础功能。我之前坐过同事的理想L8,辅助驾驶很高级,暴雨天也能用,同事开不了的地方辅助驾驶甚至都能帮他开一段。现在市面上的电车都有更高级的辅助驾驶,这点我很心动。
偶尔也想要不要换个电车,但是考虑到我目前的工作内容,觉得还是油车安全一些,而且我这边装充电桩不是很方便,续航焦虑还是比较严重的。
如果换新车,我可能会选混动车型,就是一定要带油箱的那种,要有辅助驾驶,纯电车我就不考虑了。不过,我听说混动车也不省油,好一点的车还得加95号油,算下来可能比我的油车还费钱,这一点让我比较纠结。
有时候下班后,我会在车里坐一会再上楼回家。我的车是我最好的工作伙伴,陪我走过许多艰难险阻,是我的守护神,对我来说,车就是一个移动的小家。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人Auto”,作者:何欣欣 原雅坤,编辑:李欢欢,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