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老百姓用卖鸡蛋的钱,托举出一家港股上市车企
在汽车圈,奇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是主流自主车企里未上市的“独苗”,坐落在二线城市安徽芜湖。上市始终是奇瑞心里的多年夙愿,从2007年起,几乎每年都有上市传闻传出,但又因种种原因折戟。
现在的奇瑞今非昔比,汽车出口热销全球,带来丰厚的利润。上市的钟声也终于在港交所敲响。车圈沉浮数十年,奇瑞终于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谁是最大赢家?
如今,中国汽车出口销量最多的公司,不是比亚迪,也不是吉利,而是奇瑞。一家坐落在安徽芜湖的车企。比这个知识更冷的是,这家老牌自主车企,直到2025年9月才成功上市。
9月25日港股开盘,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其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30.75港元。开盘后高开11%,总市值接近2000亿港元。
奇瑞汽车实时股价。图 / 雪球网
中国头部自主品牌里,最早IPO的是长安(1997年),此后比亚迪、长城、吉利分别在2002年、2003年、2005年成功IPO。同一时期,奇瑞也在努力游向资本的彼岸。自2007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启动上市融资计划起,几乎每年都会传出上市传闻,但又因种种原因折戟,阻碍它的是盈利能力。
2025年2月28日,奇瑞再度冲击IPO,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至8月28日满六个月。奇瑞汽车重新递表,终于在9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此次奇瑞上市以30.75港元/股定价,发行2.97亿股,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约合83.76亿元人民币,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奇瑞上市获得13名基石投资人支持,他们共计认购1.49亿股,约占此次发行总量的50%,认购金额约合45.7亿港元。招股书披露的基石投资人包括有国资基金璟泉善瑞背景的JSC、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地平线、国轩高科等。
翻阅过往财报,能看到2021年是奇瑞业绩分水岭,之前年营收基本不到500亿元,扣除政府补贴后,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在2020年,奇瑞全年营收只有300亿元,利润仅737万元。
2022年奇瑞财务表现大幅改善,这基本与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爆发时间吻合。2022年-2023年,奇瑞营收从926亿猛增至1632亿元;净利润从58亿大涨80%至104亿元。2024年继续向好,全年净利润为143.34亿元。同期比亚迪利润为402.54亿元,吉利为166.32亿元,那一年,奇瑞成功跻身中国车企盈利榜前三甲。
在此背后,奇瑞旗下燃油车在海外热销是最大推手。2022、2023年及2024年,奇瑞在海外市场的乘用车销售收入分别达291.5亿、745.3亿和1008.97亿元。2023年,海外收入占整体比重接近一半,2024年海外收入占整体37.2%。
奇瑞上市,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国资,根据招股书不完全统计,政府背景的股东至少占据奇瑞股份的42%。奇瑞汽车的第一大股东为芜湖投资控股,持股比例为21.17%,隶属于芜湖投资委,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持股9.97%,控股股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除了安徽背景国资,大连、常熟、开封等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也将在奇瑞上市中分一杯羹。
比起大部分国资绑定奇瑞多年,知名“果链”企业立讯精密入股时间算得上快准狠。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最初是富士康一名流水线女工,工作10年后她从富士康辞职创业,2010年立讯精密成功上市,打入苹果供应链。2024年,她以620亿元财富,成为潮汕女首富。
2022年青岛五道口基金转让奇瑞股份,立讯精密斥资100亿元接手,持股16.8%,一举成为第三大股东,也就是说短短3年这笔投资就上岸了。
除了上市收益,对于立讯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转型靠山。近年消费电子低迷,手机产业链公司都在向汽车业务转型。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向立讯精密采购金额分别为3172万元、1.61亿元及13.62亿元,呈现倍数级增长。未来三年,奇瑞汽车与立讯精密签订了采购框架,年度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80亿元。
曲折的上市路
千亿市值,这大概是成立之初,奇瑞想都不敢想的事。
上世纪90年代,芜湖像所有不靠海的城市一样,有着贫穷的底色。1995年,时任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筹备造车,他希望庞大的汽车产业能拉动芜湖的经济增长,困于没有生产资质,项目明面上只能叫汽车零部件公司。这是芜湖市当时为数不多的规模超亿元的工程,几乎是倾注了整个城市的力量在托举。奇瑞元老赵宝明形容:“芜湖老百姓卖鸡蛋的钱都在里面了。”
奇瑞初期的注册资本只够买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为了确保不丢掉珍贵的零件,当生产线设备运抵芜湖港口,每一辆负责运输的大卡车后面,都有一名奇瑞员工蹬自行车跟着“捡漏”。
除了缺钱,也缺人才。芜湖当地人才有限。有一次,在一汽考察期间,詹夏来遇到时任一汽-大众车间主任尹同跃。巧合的是,尹同跃是安徽人,造车经验丰富,还是一汽当时的技术骨干。在詹夏来游说下,尹同跃辞去稳定的工作,来到芜湖。最初8个人的创业团队,在几间小草房里规划着哪里是发动机厂、研发中心、整装厂。为了扩大团队规模,尹同跃刷脸,从老东家一汽、合工大同学里“忽悠”了不少熟人,来安徽造车。
创业初期,奇瑞厂房外景 。图 / 奇瑞供图
最初的造车之路,充满了坎坷。1999年奇瑞首台轿车下线,没有生产许可证,只能悄悄卖。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当时在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和安徽政府的协调下,2000年芜湖市将奇瑞20%的股份转给上汽,三年后,奇瑞获得了造车资质,上汽将持有的股份转给奇瑞管理层,退出股东序列。
挂靠上汽的日子,奇瑞QQ、旗云、东方之子等车型相继上市,有的车尾部还打着“上汽奇瑞”标签,在桑塔纳卖20万元的年代,这些车售价不到10万元,凭借价格亲民敲开了市场的大门。尤其是2001年上市的QQ系列,价格低至3万,8年间狂卖70万辆,彻底帮奇瑞打响了名字。
很长一段时间,大小城市里,满大街都跑着同一款小车。软萌可爱的外形,五颜六色的车身,圆墩墩的车头上挂着A字车标,这是奇瑞的象征。那段时间,奇瑞一度做到了自主品牌销量头把交椅。销量形势一片大好,上市也被提上日程。2008年奇瑞完成股份制改革,承销商进场一年多,IPO梦触手可得。
不巧的是,同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内股市大跌、拖累汽车消费,该年奇瑞营业利润录得-1.94亿元,上市计划就此搁浅。上市不成,给了私募融资机会,大连、开封、常熟地方政府支持下的投资公司入场,增持奇瑞,不到一年就完成40亿元的私募融资,此刻奇瑞资金充裕,推迟了上市时间。
私募进场对奇瑞提出了盈利要求,奇瑞本身也需要转型,于是开启了颇为激进的高端化战略。 2009年奇瑞一口气孵化了三个新品牌,还牵手豪华品牌捷豹路虎,可惜这些尝试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高端化背后是巨额研发投入,迟迟得不到回报拖累奇瑞财务状况,资金问题逐步显现,奇瑞不得不想尽各种方式融资。它曾公开发行债券筹集资金,2016年尝试子公司奇瑞新能源借壳海螺型材上市,但因奇瑞新能源无单独造车资质,宣告终止。2018年底是奇瑞资金最紧张的时候,资产负债率高达76.8%,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两项合计高达299亿元,巨大偿债压力下,奇瑞开始进行混改,青岛五道口资金进场成为奇瑞大股东。
海外赚钱,国内花
新的资本进场,让奇瑞获得不少资金支持,不过,真正让奇瑞淘到金的还是在海外市场。
2001年,一个叙利亚商人在北京街头看到了颇具性价比的奇瑞轿车,一路辗转芜湖来到上海,坚持要见尹同跃,最后两人在上海街头站着聊了10分钟,敲定了风云轿车的出口协议。最初出口规模只有10台,第二年,变成200多台。这家名为ALBUROUJ的经销商逐渐帮助奇瑞打开了叙利亚市场。
自此奇瑞找到出口钥匙,陆续进入埃及、智利、巴西等国家。2022年受俄乌战争影响,包括大众、丰田、雷诺在内至少15家跨国车企撤离俄罗斯,新车不再运往俄边境口岸,售后服务也无法覆盖俄罗斯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不再是小众选择。
回看奇瑞早期的出海之路,其实并不轻松。在海外做生意风险很大。有奇瑞员工回忆,在一些国家还曾遭遇持枪人员检查。而且俄罗斯的部分经销商手头没有足额货款,只能用等价木材付给奇瑞。
但奇瑞没有退路,陆续拿下2541家海外经销商,结成了中国车企中最密集的海外销售网络,厂房遍布中亚、东南亚、南美,在印尼和乌兹别克斯坦,奇瑞汽车有代工厂;巴西、泰国和越南,奇瑞有合资企业,还在马来西亚拥有独资生产基地。去年底,奇瑞还收购了一座西班牙工厂,作为在欧洲的“落脚点”。
中国汽车出海的浪潮,被奇瑞赶上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至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一路从311.1万增长到585.9万辆,出口对全年汽车销量的贡献从11.5%提升至18.6%。同期,奇瑞是出口销量最多的车企。2022年,奇瑞全年海外出口量为45.1万辆,2023年大增至93.7万辆、2024年出口超114万辆。奇瑞在南美、中东及北非市场的销量都位列当地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尤其是在俄罗斯、巴西、中东等核心市场。
海外市场的火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奇瑞高端线的孱弱。同样的车卖到海外身价飞升,比如,瑞虎8在国内卖12万,出口到俄罗斯能卖到18万,到中东甚至冲到24万元。
在招股书中,奇瑞也提到了募资额要用于扩大国际业务,计划将募集资金的20%用于扩建海外产能,将投资10.1亿港元用于新建越南工厂和扩建马来西亚现有工厂。
海外赚到的钱,大部分用于国内投资,加上成功IPO获得输血,奇瑞打算借此再冲一波高端化。计划将35%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新车型,包括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及现有产品系列的升级等。此外,25%的募集资金用于投资下一代汽车技术,包括新的电动汽车平台、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等。
最有希望撕开高端化口子的是智界。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合作打造的品牌,2023年发布首款车型智界S7,价格来到25万元以上区间,特斯拉、蔚来、小米、阿维塔、智已都在此搏杀。这个区间竞争激烈,也最能证明自己。凭借华为的号召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智界旗下另一款车型R7销量已稳定过万。
智界R7。图 / 智界汽车官方
尹同跃对智界颇为看重,去年12月,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与“四界”合作车企董事长公开在央视对话,尹同跃在其间透露,前期奇瑞和华为终端合作不顺,奇瑞汽车为此“开除过一个高管”。
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涨232.7%,达到58.36万辆。但与比亚迪、吉利相较,奇瑞目前比较依赖与华为合作,好处是新品牌有说服力,但利润率仍不清楚。一些行动表明,奇瑞想要更近距离地学习华为,或能将经验带到奇瑞内部。奇瑞已在上海长宁区新设智界上海研发中心,上海也是华为车 BU、终端 BG 智选车团队的核心据点之一。
奇瑞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正在迅速提升。招股书显示,2023年,奇瑞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占比仅为5.2%;2024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1.9%。
成功IPO,将奇瑞带到一个新的平台,资金储备更有底气,品牌声量也水涨船高。当上市的钟声终于敲响,奇瑞的下一个命题是,如何驶向高端化彼岸。
参考资料
新华网:“西行漫记”——“一带一路”上的奇瑞故事
财新周刊:奇瑞未来靠什么?
财新周刊:奇瑞:放下旗帜 追求利润
奇瑞官网:属于奇瑞人的骄傲日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人Auto”,作者:谢韫力,编辑:李欢欢,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