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公司坑了?苏丹红事件真相

聚美丽·2025年10月23日 08:07
被禁20年的苏丹红又现美妆圈?

今年美妆圈双十一预售期间,又被惊天巨瓜炸了锅。

“手里刚拆封的粉色卸妆膏还没捂热,就刷到了苏丹红的新闻,吓得我赶紧翻出成分表。”

原本在各大直播间激情剁手的消费者们,正忙着联系品牌客服讨说法和退款。

事情的起因,是国内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于10月19日发布的视频《护肤、彩妆到卸妆,真的每个环节都不放过我!》。视频中,老爸实验室在一款肉色护肤品中,竟然意外检测出了已经被禁20年的禁用成分苏丹红Ⅳ!

事情曝出之后,舆论迅速发酵,并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

图源:老爸评测视频截图

据悉,苏丹红Ⅳ(CAS 85-83-6)作为一种人工合成染色剂,对人体具有基因毒性及潜在致癌风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3 类可疑致癌物

而我国于2007年由原卫生部发布《化妆品卫生规范》,明确将苏丹红Ⅰ至Ⅳ号列为化妆品中禁用组分。且国家药监局也于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在第431号再次明确禁止着色剂CI26105(即苏丹红Ⅳ)用于化妆品生产

“一点都不能加”的禁用物苏丹红Ⅳ,是怎么混入化妆品中的?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从老爸评测的这条视频中,这些信息点值得深究:

1、苏丹红Ⅳ出现在:鳢肠(ECLIPTA PROSTRATA)提取物、印度楝(MELIA AZA DIRACHTA)叶提取物、辣木(MORINGA OLEIFERA)籽油三种原料的原料组中。从目前老爸评测的检测结果来看,只有同时含有这三种原料的化妆品中被检测出了苏丹红Ⅳ。虽然视频中没有提及,但据老爸评测技术工程师清风向媒体表示,不排除添加了苏丹红Ⅳ以及不同时包含这三种原料的情况出现

2、从老爸评测获得的该化妆品原料中,被检出的苏丹红Ⅳ含量高达1170ppm,远超可能由原料交叉污染导致的痕量水平,高概率指向人为非法添加。但从目前观察情况来看,超400个化妆品品牌牵涉其中,添加苏丹红Ⅳ的,极有可能是向涉事品牌提供该原料组的原料供应商;

3、添加苏丹红Ⅳ的原料供应商虽在视频中被打码,但经网友扒皮,是一家注册地为新加坡的化妆品原料公司康博Campo Research(S)Pte. Ltd。该公司专注天然植物功能性活性化妆品成分的研发,而天然植物成分存在稳定性差、易褪色、成本高等问题,鉴于这一考虑,老爸评测推测“所以可能偷偷往里面加人工色素”;

上:老爸评测视频截图 下:网友扒出的原料商网站

4、虽然色素背后藏着苏丹红Ⅳ很骇人听闻,但也不需要“谈色素色变”,色素有可用也有禁用,能写入成分表中的,均经过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法规评估,都是国家准用的安全成分

“既要又要,反而引发更多的问题”

同时,多位行业人士向聚美丽透露,涉事原料公司虽然注册地在新加坡,但却是一家印度公司。不禁让人联想到2005年震惊全球的苏丹红事件,也正是由于从印度进口的辣椒粉中添加了苏丹红成分所导致。

往天然色素中混合合成色素,让颜色在产品保质期内变得更稳定,这是一些不良原料商的伎俩。“在油里面能呈现稳定红色的色素很少,苏丹红是油溶性的红色色素,是比较稳定的,其他油溶性红都不如苏丹红颜色这么正,这么鲜艳漂亮。当时印度也是因为苏丹红接近红辣椒的红色,才选择将其添加在辣椒粉中。”

行业资深工程师告诉聚美丽,除了红色色素,可能其他颜色的天然色素中也混合了合成色素。“我们不会和这些公司合作,因为他们这些天然色素稳定性几乎和合成色素一样,稳定到我们不敢相信。”

但对于色素添加,还需理性看待。行业资深工程师表示,行业竞争内卷严重,色素能引导消费者对成分浓度和有效性的联想,从而刺激消费。而企业一方面想使用天然色素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一方面又想同时拥有颜色的稳定性,既要又要,反而导致引发的问题更多

但色素也不是洪水猛兽,“在目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有色素添加的列表,只要化妆品按照国家的要求添加合成色素,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是完全无害的。”

那么从此次化妆品检出苏丹红Ⅳ添加剂量来看,又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实际危害?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聚美丽对此咨询了化妆品违禁词网创始人李锦聪,他表示:“按老爸评测的抽检结果检出的浓度经换算分别为1.094mg/kg,0.601mg/kg,1.982mg/kg,0.435mg/kg,1.413mg/kg,这个浓度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有害物质限值相当。

“老爸评测的检测设备仪器也许是先进,检测方法也是科学的,但还缺少专业的毒理评估人员,缺少有害物质在化妆品中经皮吸收产生的危害识别与风险特征描述。”

图源:老爸评测视频截图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目前情况仅是“检出有没有”,至于实际危害程度,还需要在产品检测上进一步对苏丹红Ⅳ进行安全评估。

李锦聪继续表示,食品行业经口摄入与化妆品经皮吸收是两种不同的暴露途径。大部分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都无法证明与化妆品经皮吸收相关,通常都是摄入或吸入。若只是粗暴将两者混为一谈,极易引发舆论恐慌。

护肤品配方师Rex发布笔记称,从老爸评测显示的添加剂量来看,苏丹红Ⅳ在化妆品产品中的添加量不高,“看起来也就是零点几ppm”,真用到皮肤上的吸收量极低,因此健康风险不高。

护肤博主成分主义者Davy同样表示,在老爸评测视频中出现的产品,检出的苏丹红含量都在0.5-2ppm之间,远低于安全线,不至于急性中毒。

虽然无需过度恐慌,但在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明令禁止了苏丹红Ⅰ-Ⅳ的使用,并不存在任何“安全痕量”。且苏丹红Ⅳ的脂溶性特点,决定了其高效的经皮吸收速率,长期使用的危害依然显著,消费者需立即先停止使用疑似含有苏丹红Ⅳ的产品

对此,聚美丽也联系了相关涉事品牌,品牌商们均表示其产品已通过国家认定的权威机构的检测,且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备案,并已第一时间将涉事产品送检,正在等待检测报告的出具。

具体情况如何,看来还需要结合检测报告来分析,让“子弹再飞一会”。

“警惕带刺玫瑰,越鲜艳越危险”

如果仅仅以消费者对苏丹红Ⅳ健康威胁产生的恐慌,来定性此次舆情,似乎太过简单片面了。

消费者是以“小”见大,意识到了这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局面,有可能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踩坑”,持续地对他们的健康权益造成伤害。从而对产品安全性产生疑虑、也对品牌导致信任危机,这可能才是舆论爆发的导火索。

近年来,关于原料的舆情屡屡发生,如油橄榄精华成分虚假宣传事件,迪奥添加有致敏风险的小米椒果提取物事件等等,但事件性质与危害程度,都远不及苏丹红Ⅳ。

今年7月,上海药皂中也被曝出在成分表中赫然列有“CAS85-83-6”,也就是苏丹红Ⅳ,详见聚美丽历史报道《知名老国货也暴雷?》。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虽然最终因没有专门条款禁止在肥皂、药皂等洗涤用品中使用苏丹红作着色剂而声量渐弱,但终是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忧虑的种子。

“检出苏丹红Ⅳ,最坏的结果就是召回并销毁不合格产品,但治标不治本。”李锦聪表示,“管不到原料端,问题无法根源解决。”

另外,小红书博主妆规纳辩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供应商遴选还是原料验收等质量管理工作多属于形式审查,是对原料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审查。如果原料供应方故意隐蔽添加,那么通过检验去保证原料合规将是成本极其昂贵和程序复杂的方式。用形式审查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控制原料代入风险。

“对于品牌来说,说自己的色素原料是天然植物提取,却又颜色鲜艳、性质稳定的,就要当心了。因为鲜艳的玫瑰往往带刺,这里面是有两面性的。”巢归研究院科学传播负责人、知乎科普博主芒奇金向聚美丽表示,品牌不应完全依赖原料供应商的检测报告,需要有自身鉴别能力

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强对化妆品行业的监管,但监管是个动态过程,仍存在着难以完全察觉并及时制止的不足之处。对此,李锦聪表示,品牌与原料端联合定制专属原料能很大程度减少原料质量风险(就如品牌自建工厂保障质量),而对中小原料供应商的原料需进行抽检,并对常见的风险物质进行识别和检测。妆规纳辩则表示,化妆品原料属于化工原料,产品属性复杂,有妆药同源,也有妆食同源,监管部门应从防患风险这一普遍关键点出发,弥补因监管交叉而导致的监管空白,把对原料的检测,尤其是禁用物质的检测提上监管日程。

对于消费者如何科学保障自身安全权益,芒奇金的观点是,首先不应盲目追求成分天然,应始终保持警醒。行业内搭建起从上到下的更透明的沟通体系,比如品牌的科学传播,KOL与检测机构和专业实验室的合作,对于消费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重建信任基础来说十分关键。

正如同济大学皮肤学博士冰寒所说,化妆品监管应该着重加强对禁、限用成分、安全卫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及时防范风险,因为这些是真正事关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问题。

虽然目前各涉事品牌的送检结果还未出炉,但可以确定的是,若真的在送检产品中检出苏丹红Ⅳ,品牌要做的,除了第一时间公布送检结果,紧急召回并下架涉事产品之外,还应向内全链路排查追溯违禁成分来源,完善品控体系,向外妥善处理消费者诉求并积极接受社会监管。

行业健康安全的底线从来不是品牌可权衡利弊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坚守的必答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Jia,责编:高高,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聚美丽JUMEILI.CN是中国领先的化妆品新商业媒体。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