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性缩力」的恋综,爆了?

凤凰周刊·2025年10月22日 11:23
比咳嗽还藏不住的除了爱,还有班味

好消息,属于咱普通人的恋综来了。

这回终于不是海归精英的智性摩擦,也不是网红富二代的推拉美学了。

坏消息,恋综拍得太真实也不是什么好事。

最近一档叫做《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恋综又破圈了,你可能以为是男女嘉宾之间的暧昧有多好磕;但现实恰恰相反,其实是因为:

这节目的性缩力堪比破洞的秋裤。

这档属于打工人的恋综,每一帧都在猛戳打工人的肺管子。

听完嘉宾们是专门请五天年假录制恋综,网友们瞬间便被班味缠身。

更绝的是,据说年假清空之后,嘉宾们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录节目。

也就是说,未来我们极有可能看到这档恋综的嘉宾加班结束后,带着一身疲惫相亲。坚持看完一期《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后,我发自内心地觉得:

看这节目的时间,也应该算在我的加班时长里。

史上最强性缩力恋综

其实这节目刚播出就被网友质疑剧本痕迹太重。

理由是“正常人不至于请了年假还要加班,更不会在下班之后还一直提及公司的点点滴滴”。

短短两句话让包括本人在内的北上广牛马集体破防,忍不住想问:

“你的意思是别的地方不这样?”

在以往的恋综里,我们看到的嘉宾不是可持续金融融资顾问,就是华尔街资深财经媒体人。

我这种没什么见识的人,听完憋了半天只能问出一句“那你上班要打卡吗”。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可接地气多了,来的分别是编辑、运营、剪辑、制片、银行职员以及程序员。

但凡平时Boss直聘刷得频繁点儿,可能对这几个岗位的薪资区间都能猜个大概。

或许是上班影响了面相,网友一边评价嘉宾外形不够精致,一边还是忍不住共情。

毕竟在北京,再高级的牛马也得挤地铁、打臭车。

每天下班的时候,看起来都要比上班时老上起码五岁。

咱们先不讨论恋综里的情感浓度到底有没有演的部分,当我听到几个嘉宾的聊天内容,我百分百确信他们都是真上过班的赛级纯血打工人。

你想象中的恋综:聊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实际上的牛马恋综:聊通勤、交房租、我的破班。

眼看着十位年轻男女面对面坐在餐桌前,呼吸里没有荷尔蒙,谈笑间更无性张力。

一口一个“老师”“X总”称呼对方,像极了几个半生不熟但硬着头皮装熟的同事。

我第一次觉得比县城文学更无力且萎靡的是西二旗、小电驴和合租房。

整场饭局最亲密的话题是交换彼此的MBTI,以及交代自己在北京的活动范围。

十个人充分展现了北漂打工人的默契——光靠地铁站站名就能精准定位对方的公司;

或是靠租房区域猜测对方的职业范围,比如八十线小演员都在百子湾扎堆,常营聚集了一茬又一茬的编剧。

但这些对话并没有让场子热起来。

有人尽可能削弱自己的存在感,有人紧张地坐立不安,有人尬笑到最后眼神都空洞了。

看似是相亲,实则更像是两个部门的同事被领导强行要求联谊破冰。

看到嘉宾逐渐清晰可见的咬肌,我知道不是只有屏幕外的我在硬撑。

比咳嗽还藏不住的除了贫穷和爱,还有班味。

一个男嘉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看到领导打来的电话,下意识撇嘴发出“啧”的那一声,可以说是属于打工人的膝跳反应。

我的代入感强到:觉得来电显示是我领导。

另一个男嘉宾在连续收到三位女嘉宾的约会请柬后,心如止水地开始随地大小班。

甚至连嘉宾正常走路,都被弹幕形容为“像步履蹒跚的老人”。

好容易等到男女嘉宾开始正式约会了,结果聊的还是通勤和房租。

听到“平时上班坐公交”“房租四千多,住东坝”“我也想裸辞,但不敢”,跟看自己同事相亲没任何区别。

性缩力三个字从未如此具像化,我甚至害怕哪个嘉宾突然来一句:

“不如我们先来对齐一下情感需求的颗粒度,整合一下这个恋爱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吧。”

很难说他们到底是谈恋爱还是接私活来了,或许这都不能叫恋爱约会,应该叫职场对食。

特别是自我介绍那一段。

任谁都会把“我在大钟寺”和“我在西二旗”,幻听成“我是慈宁宫的”“我是御膳房的”。

从灵魂到裤裆,被异化的牛马们

牛马恋综的评论区,几乎都是牛马人的锐评。

有人说:租房7000块,那都属于上等马了。

有人说:为啥要浪费年假去拍这玩意?

甚至连节目的名字都遭到资深牛马人的质疑:朝九晚五?那哪是需要逃离的现实啊?那不纯纯打工人的梦想嘛!

毕竟,真实的牛马恋爱细节可能是:

在忍受了90分钟的早高峰通勤后,男女嘉宾终于分别来到自己的工位。

上班一味“收到收到”为KPI折腰,下班魂不守舍思绪还在公司飘。一天下来两个人的微信对话框只有寥寥数语。

周日晚上约完会,一想到明天又是周一,俩人忍不住抱头痛哭,站上桌子尖叫。

更现实一点:男女嘉宾一个住通州,一个住石景山,一开始都不敢聊太深,毕竟要真谈上了那都算是异地恋。

再落地一点:俩人就算处上了,邀请对方来家做客,在只有10平米的合租房小卧室里唠嗑,想上个厕所都得先趴门口侧耳倾听,室友到底在不在客厅?

像恋爱这么浪漫的事,只要沾上“上班”“牛马”就开始变得性缩。

这不只存在于恋爱综艺上,生活里也是如此。

我的朋友@小木和我吐槽,每次和男嘉宾聊得好好的,对方突然来一句“你明天上班吗?几点上班?”就让她顿时没了聊天欲望。

@阿紫和男嘉宾play得正上头,但只要沾上点牛马话题,荷尔蒙的火热燃烧立马被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

习惯穿丑衣服上班的@圆圆则说:上班已经耗费完我全部的力气了,我没有一点精力穿上漂亮的衣服去约会,我只想回家休息。

上班折损的不只是当代年轻人的性魅力。

很久没见的朋友再见你时总会说“你变了”。但你知道你不是变了,只是从身体到灵魂都被工作异化了。

初级异化,是工作对你的生活殖民。

你的身体变得莫名疲惫,就算休息日什么都不干,在家光躺着也会觉得累。

你的精力变得有限,甭管以前是E人还是I人,浓人还是淡人,都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低精力老鼠人。

终极异化,是工作对你的爱欲阉割。

我们没精力休息,更没精力爱上谁,或者继续爱下去谁。

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甚至工作成了生活本身,人也变得干瘪。我们的丰富性、感受力和生命激情,正在悄无声息地被抹杀掉。

不是我们不想爱了,而是工作正静默地、系统性地消解着我们爱的能力。

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写道:是什么将爱置于濒死的边缘?自然是当今时代的个人主义,一种将一切事物在市场上明码标价的必要性,一种可定义当今社会所有个体自私行为的逻辑。

是的,牛马的爱情,在名为“生存”的取经路上,又算老几呢?

当“人”成为“人力资源”,当爱情也被纳入“生存与绩效”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沉醉,我们习惯计算。

于是在寻找伴侣时我们更在乎,你是否有帮我排解寂寞的“娱乐功能”?

有没有和我分摊房租的“经济功能”?

或者提供情绪价值的“安抚功能”?

我们寻找的不再是一个“人”,更像是一个帮我们消解工作痛楚的“工具”。

但我并不想就此唱衰牛马爱情。

其实这综艺也不只有熟悉的班味,还有在缝隙中,在一个个被磨损的普通人身上,那颗名为“爱情”的忽明忽暗的火种。

比如被观众恨铁不成钢地痛骂“太拧巴了”的男嘉宾司文楷,终于在无数次内心挣扎后,主动向心动人选张潇文发出了邀约。

他们也好,我们也好,仍旧心存“被看见”的渴望。

我记得赵晓卉说过,她的幸福就是下班坐地铁,出了地铁后,有人能骑个电瓶车带她回家。

的确,我们还要度过一个又一个需要早起的明天。

但牛马爱情是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微小却伟大的相依为命。

这是属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叙事,是都市里牛马爱情的限定,是漂泊的两个人选择成为彼此的锚点,也是当代爱情消亡后的复兴。

我想起在《爱欲之死》的书评区,有一条让我心脏颤抖了几秒的反驳:

越是垂死之境,爱欲就越是绽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富十几,编辑:章鱼,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真实”定义“价值”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