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年度最佳”压力,它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竞核·2025年10月22日 07:4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今年的游戏界,堪称经典作品粉丝狂欢的一年。对3A大作粉丝来说,年初有《天国拯救2》的发售,Q4更是有《羊蹄山之魂》《忍龙4》这样经典作品的续作推出;而对于独立游戏爱好者来说,翘首以盼的《丝之歌》和《哈迪斯2》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于传统买断制游戏来说,续作的开发从来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前作的成功既是一份宝贵的遗产,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玩家带着更高的期待而来,市场则用更严格的目光进行评估。

因此,对于续作来说,游戏玩法上“传承”与“创新”的微妙平衡,决定了续作能否在前作的基础上再创辉煌,还是仅仅成为一款被简单冠名为“2”或“3”之名的作品。本文将通过剖析近年来的多个典型需做案例,试图理清续作在玩法设计上常见的陷阱与成功的路径。

当续作玩法偏离核心轨道

对于系列作品来说,一种常见的问题是,续作在玩法上“剑走偏锋”,未能深化甚至偏离了前作最受赞誉的核心体验。

以《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及其续作为例,前作以其革命性的开放世界设计被誉为“教科书”,它通过巧妙的地形视觉引导和高度互动的物理化学引擎,鼓励玩家利用环境进行自由探索,其核心乐趣在于“想去哪里、如何过去”的纯粹冒险冲动。

而在地图相同的情况下,续作《王国之泪》为了寻求突破,大幅强化了“究极手”等工程建造元素,试图通过改变“探索方式”来为游戏注入新的活力。

这也意味着游戏需要更多地图来支撑新玩法,而《王国之泪》的选择是增加了天空岛以及与地表世界镜像的地下世界。不过相对而言,其在“开放世界探索”这一核心乐趣上的精进显得有限。

对于期待在海拉鲁大陆上进行纯粹冒险的玩家而言,繁复的建造系统更像是一个大型DLC的扩展内容,而非一次本质的进化。前作需要花费半天时间跋涉才能抵达的激励地点,现在通过自造的飞行器可以轻松抵达。

这固然方便,却也完全颠覆了前作精心构建的探索节奏与心流体验,玩家很容易感到厌倦。这也是社区中认为《王国之泪》体验完整性不如前作的主要原因,使其成为了一款优秀但并不完美的作品。

另一种误区在于,续作未能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变化,难度曲线设置失衡。《空洞骑士》的续作《丝之歌》在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后便面临这样的质疑。

前作《空洞骑士》在经过玩家社区多年的研究与攻略传播后,相对来说上手难度已经有所降低,再加上续作多次跳票衍生出的“丝之鸽”“幸压抑”等梗出圈,使得游戏从一款小众硬核佳作演变为大众口中的“神作”,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新玩家。

然而,《丝之歌》的首发版本难度曲线极为陡峭,开局受击两血以及更加刁钻的地图设计,仿佛续作是紧接着前作通关存档开始的游戏。

虽然这符合樱桃社对于丝之歌“原本要做成DLC”的定位,但无疑劝退了那些被前作名气吸引而来、尚不熟悉类银河恶魔城玩法的新手,也让时隔多年回归的老玩家因操作生疏而感到挫败。

当一款续作未能为更广泛的受众提供平滑的入门体验和合理的成长曲线时,口碑的下滑几乎是必然的趋势,好在制作组听取反馈之后迅速调整了开局的难度曲线,这才让游戏平稳落地。

此外,最伤及IP信誉的做法,莫过于玩法上的“换汤不换药”,《小小梦魇3》便是一个例子。在经历了前两作的成功后,开发团队的变动与不当的商业操作已埋下隐患,而游戏本身更是大量复用前作的美术资源,其玩法模仿了形式却未能领悟精髓。

本作虽然引入了双主角合作模式,但其关卡设计充斥着大量重复的解谜动作,如反复的推箱子、按按钮和拉拉杆。系列标志性的恐怖氛围营造,在本作中让位给了强调压秒通关的、容错率极低的跑酷追逐战,这种紧张感甚至盖过了剧情和解谜的体验。

再加上游戏首发恶性Bug满天飞,操作手感粘滞沉重,剧情更是短小平淡,最终,这款续作给玩家的整体感受是“过于温吞且缺乏新意”,几乎毁掉了这个曾以独特风格著称的IP。

游戏在M站上的评分只有71

由此可见,续作的开发如同走钢丝:一边要顾及玩法的创新,一边要传承前作的核心;一旦失衡,都可能导致游戏从高处跌落。

成功续作的进化之路

当然,游戏史上也不乏叫好又叫座甚至超越前作的续作。这些作品并非盲目地推倒重来,而是在深刻理解前作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与改进,最终实现了口碑与销量的双丰收。

《哈迪斯2》便是“扬长避短”的典范。这款续作保留了前作广受好评的核心循环,即快节奏的俯视角动作战斗以及高重复可玩性的肉鸽构筑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进一步地深度挖掘。

游戏引入了全新主角墨利诺厄,赋予其全新的巫术攻击与武器系统,为战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手感与策略选择。在此基础上,游戏对一批新老神祇的祝福进行了修改与适配,丰富了玩家的BD可能性,使得每一次逃离冥界的尝试都充满变数。

尽管部分玩家对其美术风格的微调或新机制的平衡性有所讨论,但无人能否认其相较于前作几乎翻倍的内容与高完成度所带来的量大管饱的满足感。

《哈迪斯2》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地提供了玩家所期待的“更多且更好的《哈迪斯》体验”,证明了在核心玩法已臻完善时,持续深化与扩展同样能造就一款光芒盖过瑕疵的优秀续作。

另一条成功的路径,是直接针对前作最受诟病的缺点进行精准优化。《对马岛之魂》的续作《羊蹄山之魂》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前作以其绝美的画面和别出心裁的战斗系统广受赞誉,但重复的据点清除与模式化的探索内容让其成为了玩家口中“什么都好就是不好玩的罐头”。

续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核心矛盾,在保留并精进了核心战斗系统与世界美学的基础上,着重对探索体验进行了革新。游戏加入了更多令人惊艳的细节,如同一地点能够实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大型场景的无缝转换,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沉浸感。

更重要的是,它显著减少了重复性任务的数量,并大幅提升了支线任务与环境叙事的质量,对于不同地区的支线任务与据点的引导则更多地体现在场景中,鼓励玩家自发去探索。这种对前作“罐头感”的针对性改进,让续作的探索体验变得更为沉浸和迷人。

最后,还有一种更为宏大的成功,即通过巧妙的融合与适度的简化,将相对小众的核心玩法成功推向大众市场。《艾尔登法环》虽然是“魂”系列的精神续作,但其成功之道对所有小众类型的续作开发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艾尔登法环》完美地保留了FS社赖以成名的所有核心要素:充满挑战的战斗、精巧的箱庭式地图设计、晦涩而迷人的碎片化叙事以及壮丽宏大的美术风格。然而,它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时下热门的开放世界元素。

作为游戏主舞台的交界地与幽影地充满了“魂味”的秘密与挑战,开放世界也能够让诸多玩家在开局便能通过跑图拿到强力道具,从而降低魂游一贯的难度曲线。

更重要的是,游戏通过引入灵马托雷特极大地提升了地图移动的机动性,并通过提供更多元的职业选择和可召唤的“骨灰”助手,为更多新手玩家降低了入门门槛,使更多玩家爱上宫崎英高独特的“魂系美学”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玩家所喜爱的极致挑战,成为了当年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

成功的续作并非偶然。它们或是在成熟框架内深耕,或是精准改进前作短板,或是通过巧妙的融合扩大受众,其共同点都在于对前作成功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进化”方向的清醒判断。

在传承与进化间寻找平衡

纵观上述正反两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对游戏续作开发具有普适指导意义的经验与教训:续作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天马行空的颠覆,而是需要在继承和创新中找到平衡,关键在于在以下几个核心矛盾中找到那个最优解。

首要的平衡,在于新老玩家体验的兼顾。一款成功的前作,其续作必然会吸引两类群体:渴望更深挑战的核心老玩家,以及被前作声誉吸引而来的新玩家。如何同时满足这两类需求,是续作面临的首要课题。

对于源自高难度小众玩法的系列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游戏需要在开局阶段设计合理的难度曲线与成长指引,巧妙地引导新玩家入门,而非一上来就给予“下马威”。

例如,提供可调节的难度选项,或像《艾尔登法环》那样,通过开放世界设计和“骨灰”系统,为不擅长魂系游戏的玩家提供更多元的通关路径。

你大哥还是你大哥

同时,也必须确保为核心玩家保留前作最精髓的隐藏Boss或高难度模式,让他们能够获得战胜强敌的成就感。续作的剧情承接也需要巧妙处理,既要让老玩家感受到世界的延续与变化,也要让新玩家能够无障碍地理解并融入故事。

而在兼顾新老玩家的基础上,创新的根本原则是新玩法必须服务于核心循环。 为续作加入新机制、新系统是必要的,但创新的前提是审视其是否巩固而非破坏了前作最迷人的核心玩法循环。

《王国之泪》的工程建造系统固然强大,但在某种程度上与“鼓励玩家通过观察与徒步进行开放世界探索”的核心乐趣产生了冲突。反观《哈迪斯2》,其所有新角色、新祝福都是紧密围绕既有的“快节奏战斗与肉鸽构筑”这一核心循环展开的,是深化而非偏离。

因此,在引入任何新玩法时,开发团队都应不断自问:这是否让前作之所以好玩的那个“味道”更浓了?如果新玩法自成一体,与核心体验产生割裂,甚至让原有玩法变得冗余,那么这种创新就需要慎之又慎。

想要站在成功之作的基础上实现再一次令人惊艳的创新毕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时,而此时,现实的路径变成了追求“平稳落地”的智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平稳落地”,即在保持前作高水准的基础上,做出扎实的改进与扩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这主要有两条被验证可行的路径:一是“扬长”,如《哈迪斯2》那样,在前作最擅长的领域继续深挖,提供更丰富、更精炼的内容;二是“避短”,如《羊蹄山之魂》那样,精准找到前作最受诟病的缺点(如罐头感),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这两种策略都能有效地巩固核心粉丝群体,并赢得良好的口碑。

这一作水墨风的地图相对更简洁

而需要警惕的是,在游戏尚未凭借独特玩法建立起稳固的受众基础时,就陷入“不思进取”甚至“品质倒退”的境地。《小小梦魇3》的案例表明,简单地复用素材、模仿形式而无视玩法精髓与创新,是对玩家信任和IP价值的巨大消耗。毕竟,并非每个IP都能像一些年货作品那样,依靠玩家情怀长期存活。

续作开发是一场围绕“理解”与“克制”的修行。深刻理解前作成功的灵魂所在,克制地引入真正能服务于核心体验的创新,并在新老玩家的需求间找到平衡,唯有如此,续作才能不负众望,在前作的光芒下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竞核”(ID:Coreesports),作者:谷玟熹,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雪王的未来,不在于它还能卖出多少杯柠檬水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