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舒适到舒展,电动沙发的新解法

碧根果·2025年10月21日 09:05
最有话语权的并不是品牌厂商,而是消费者。

即便是沉淀已久的传统赛道,技术也能撕开新的可能。

如汽车这样的百年工业,近年来焕发新生:造车新势力此起彼伏,传统主机厂下场转型……十年间,中国车企以技术为支点完成了产业反转,让“中国制造”真正进入价值链上游。

有趣的是,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另一个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电动沙发,正在经历另一种行业竞争困局。近年来,不少品牌纷纷进军电动沙发领域,但不乏低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以次充好,而传统电动沙发品牌陷入“平庸技术路线、低价低质内卷”的恶性循环,这导致用户价值无形之中受到损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与此同时,消费需求正在悄然升级。在新势力汽车、手机等科技硬件厂商不断迭代技术给用户提供“超预期”的功能体验之时,当代用户对于电动沙发的需求也在不断进阶——他们早已不满足于“能调节、能躺”等基础功能,而是期望坐躺体验更好、身体曲线更贴合、设计更好看、清洁打理方便、操作更便捷等升级型需求。

比如每次忙碌完回到家,有一张能沉浸放松、打开身体、承托全身并能卸下疲惫与劳累感的零重力沙发,用户内心是充满向往的,这些需求可能用户平时未曾言说,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期许。

10月15日,顾家家居在杭州召开“展新一代,诚意之作”电动智能沙发旗舰新品发布会,发布内容完全以用户为中心来陈述,辅以科技感十足的现场氛围。这意味着在家居这个“传统行业”中,顾家家居选择以更贴近用户的方式对话,以更创新的技术赋能产品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当然,这份破壁不止于“形式”。发布会上,顾家家居全新发布舒展零重力体验沙发——云舒、赫兹零重力Pro版、智境三款旗舰产品,并定义了舒展零重力体验的四大标准:沉浸式漂浮(功能躺位展开后,膝盖略高于心脏,坐垫向上倾斜20°,大小腿夹角160°,腰腿夹角135°)、全身被承托(功能躺位最大伸展长度达到近180cm)、久坐久躺都不累(全新云感舒弹海绵提升支撑性)、NFC一键舒展零重力(手机自定义调节座位记忆模式)。

顾家家居全新一代电动智能沙发旗舰新品发布会现场图

同时,顾家家居还重磅发布全栈自研K-TRON®  Space Z功能架。该技术直接攻克了业内长期存在的“零重力、零靠墙、真高脚”这一不可能三角,在实现舒展零重力体验的同时,解决沙发背部要留出空间与底部清洁打理不便的痛点,以最大程度适配多种家庭空间形态及方便打理的实用性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到电动沙发,两条看似不相关的产业路径,实则遵循着相同的底层逻辑:当中国制造摆脱对规模红利的依赖,转向以技术驱动体验红利,即便是最传统的赛道,也能焕发出全新的想象力。

01. 从“舒适”到“舒展”的跃迁

新一代的电动沙发应该是什么样?

当行业还在争论“该叠加哪些功能”时,顾家家居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最有话语权的并不是品牌厂商,而是消费者。

目前,顾家家居会员数已接近700万,这一数字每年还在加速递增。面对如此大的用户基数,顾家家居没有选择自我定义,而是通过激活用户参与,让产品研发从品牌主观定义转向用户需求驱动。此次发布的三款旗舰产品,正是会员共创结出的果实。

云舒电动沙发无疑是这次发布会的焦点,它将电动沙发体验从“舒适”升级为“舒展”,让零重力从漫天飞舞的概念落为可感知的舒展体验。

顾家家居云舒沙发

在现场体验区,这种感受十分直观:启动开关后,靠背并非生硬地机械展开,而是与脚托同步缓缓联动,身体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起;头颈和腰背同时卸力,膝盖略高于心脏的设计,让血液回流顺畅,脊柱自然弯曲保持生理曲度,整个人如同落入云端,收获“沉浸式漂浮感”。

顾家的工程师将这种状态称为“心膝平衡”态。并非简单的角度调整,而是通过多组数据重新测算,找到能让全身“卸力”的最佳释压状态;再配合黄金零压角的设计,当身体完全展开后,每一处肌肉都能得到放松,让姿态更舒展。

顾家家居云舒沙发黄金零压角

这张最大能打开到近180cm伸展长度的沙发再配合追腰腰枕设计,让娇小身形与高个子的用户全身都能被承托,配合Fly Bounce™云感舒弹海绵的支撑,坐躺很久也不会觉得累。

Fly Bounce™云感舒弹海绵

这样从未有过的体验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发布会揭秘了旗舰新品的重要技术底座之一——K-TRON® Space Z功能架,它从根源上一次性攻克“零重力、零靠墙、真高脚”不能同时满足的难题。

顾家家居K-TRON® Space Z功能架攻克不可能三角

通常情况下,电动沙发想大角度舒展,就需离墙10~15厘米;贴墙放则只能小角度调节,容易出现躺久了腰背不舒服的情况;底部空间被挤占,不利于打扫,就会留有“清洁死角”。

顾家家居云舒沙发零靠墙设计

K-TRON® Space Z功能架重算了滑轨的机械曲线,找到了一条被称作“奇迹曲线”的方案,让靠背在贴墙状态下也能最大伸展到180厘米。底部采用双滑槽结构,把驱动组件嵌入框架内部,使离地高度达到14厘米,在满足市面上主流扫地机器人自由通过的同时,结构仍保持稳定。

顾家家居云舒沙发离地高度达14厘米

放在市场背景里,顾家家居电动沙发的体验宽度与技术厚度,已足够和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但顾家家居想要的还有更多。

为此,在最容易与消费者快速实现共鸣的场域——颜值设计与智能操作上,顾家家居也延续了同样的需求洞察与产品探索。

外观方面,顾家家居从原先的经验主义转向数据驱动,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的海量数据中,将消费者感性的美学偏好,转化为一个个真实的数字图盘,以莫兰迪色系、柔光皮质、编织细节取代传统厚重感。沙发不再仅仅只是客厅休憩的工具,已然转换为烘托场景氛围的情绪价值产物。

智能部分,则回归直觉操作,靠近即启、NFC一触直达、五档姿态可自定义保存。顾家家居的判断是,智能的价值在于“减少动作,带来便捷”,而不是制造更多麻烦。

顾家家居云舒沙发NFC一键舒展零重力

不难发现,顾家家居的创新思路,始终以人为本:先理解生活方式,再定义结构。工程师的任务,不是发明新动作,而是让放松这件事更容易。

在整个行业普遍用“加法”堆功能时,顾家家居的做法更像一次“减法实验”。它想做的,不是让沙发更复杂,而是让体验更纯粹。让一件家居重新回到本身的核心价值,从“舒适”到“舒展”,从“功能”到“体验”。

新能源汽车的变革,也是从适配用户生活与出行方式新需求开始:国外的成熟方案人人能造,但真正赢下市场的,是那些理解中国路况与家庭使用习惯的品牌。电动沙发之于居家生活,也在经历类似的重构。

复制从来不等于适配,而顾家家居的选择,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02. 从小众赛道到抗周期引擎

眼下电动沙发的市场,的确在不断升温。但在顾家团队决定入局时,却是一个小众赛道。

2015年,距离顾家家居上市还有一年。按理说,这是最需要他们“求稳”的时刻,但公司却反其道而行,选择开辟第二航道——电动沙发。

这是一个有些反商业直觉的决定。当时,电动沙发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不足5%,总规模不大,远不及普通沙发市场容量;更重要的是,行业长期存在“需求分散、品牌难大”的结构性困境。

顾家家居云舒沙发

这轮的押注,不只是一个新品类的开发,而是对消费趋势判断的笃定。站在更高维视角,这可能重塑行业格局的方向。

一方面,电动沙发具备“电器化+规模化”的特征,可被工业化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消费端又在快速出现新的需求——人们愿意为功能付费,也更在意体验的确定性。更关键的是,国际市场已给出了清晰的参照。在美国,电动沙发的渗透率早已超过50%,品类的成功逻辑被验证过,只待本土化供给侧落地。

不过从判断到兑现,需要跨越漫长的现实阻力。

顾家一开始面临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体系的“不理解”。终端门店担心新产品占据陈列空间,供应链犹豫是否要为不确定的品类开新产线;研发端要面对电机、铁架、皮料等多维工艺协同;而市场数据也显示,这一赛道短期内很难规模化。

顾家家居K-TRON® Space Z功能架

但顾家家居,很有耐心。

首先,它在研发、技术与制造方面真正敢于前置投入,尽管刚开始几年连续大额亏损,但经营层依然坚定不移地布局。

同时,在组织层面推进结构重塑,贯彻价值链一体化,避免内部抢资源、战略失焦。统一产品规划与资源配置,避免内部竞争稀释战略重心。

在产品策略上,顾家摒弃“广撒网”的产品开发思维,坚定走差异化价值路线,聚焦旗舰产品突破,满足用户价值。其2024年推出的赫兹系列电动沙发销量累计突破三万套,成为电动沙发行业的现象级产品,并引来无数品牌跟风模仿。这一系列成绩让内部质疑声渐消,证明了“电动沙发”做成功的可能性。

在人才结构上,顾家早期就引入汽车、航空等领域的工程师。目前,仅功能架机械装置与电机电控研发就有五十余人,已经达到行业内顶配。

核心的决策团队,将精力投入到“看不见的体系建设”中。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动沙发的本质是一套机械系统,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共创,从而确立技术方向,从力学方式、驱动系统、焊接方式到材料回弹,每个细节都以工业设计的逻辑管理。

顾家家居K-TRON® Space Z功能架双滑槽结构

研发工程师团队透露,在“不可能三角”问题的解决上,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牢固稳定,借鉴“草船借箭”的借力思维,把沙发的功能位和固定位锁在一起,打开后即使坐在最前端也不会翻倒。团队里的汽车领域工程师也表示,有些技术难度比汽车座椅还高。

这种布局的耐心,生长出顾家最根本的竞争力。此前家居行业有一个普遍规律:多数企业止步于“做出来”,少数企业坚持到“做标准”,而更少的企业能做到“做体系”。顾家家居选择的路径,是第三种。当市场尚未成熟时,提前完成技术与产能的积累;当行业竞争趋近白热化时,新的技术存货率先满足新的用户需求。

正是这种战略定力和商业前瞻,让顾家在家居行业下行周期中依旧稳步上扬。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顾家家居电动沙发零售增长超50%,得到了用户与市场的认可。

03. 被打开的商业想象力,从客厅革命到行业升级

当新能源汽车以“智能化与场景适配”重新定义四轮的传统出行认知时,电动沙发也在完成一场静默却深刻的空间革命。

顾家家居这场发布会的核心,从来不是几款新品的亮相,而是以“客厅进化”为锚点,重新定义传统家居的价值路径。

回溯电动沙发行业的早期图景,用户需求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

十年前,国际进口品牌带着“欧美大户型基因”的产品进入中国,功能架依赖进口、调节角度适配西方人体征,让中国家庭“买不起或者放不下”;传统电动沙发品牌则陷入“低价内卷”的泥潭,“能电动调节”成为唯一卖点。用户被迫在“高价不适配”与“低价低质”之间二选一,所谓场景与体验更是无从谈起。

而顾家的入场,恰是在行业“功能单一、体验割裂”的困局中,撕开了一道价值升维的口子。从中国家庭的真实痛点出发,行业首创零靠墙设计,从单功能位到双功能位升级,从半皮到全皮价值升配,在外观设计方面持续创新赢得年轻用户喜爱,再到如今的舒展零重力体验与零靠墙、真高脚同时满足,顾家的电动沙发逐步获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可,逐步成为新一代电动沙发的市场主流选择。

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对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彻底颠覆——就像比亚迪针对中国路况优化底盘、问界针对中文场景打磨语音交互,顾家家居让电动沙发第一次真正“为中国家庭而生”。

步履未曾停歇,这场新家居需求的探索正在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如果说过去电动沙发的天花板是“销量规模”,那么未来的天空将是“家庭生活场景的深度渗透”。

每个传统行业的机会,其实藏在读懂用户需求的细节里;而长久的竞争力,源于用技术落地需求的坚持。低质低价不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而是行业“价值缺失”的无奈结果。

2000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谈到护城河时说:“衡量一家伟大企业,不在于利润能否年年增长,而在于它是否能不断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在技术引领的新消费的变局中,家居领域也呈现出用户需求的敬畏、对技术的坚守。让电动沙发这个传统行业,重新拥有了对标科技行业的想象力,更让“中国品牌定义家居品类”的故事,有了更坚实的价值注脚。

+1
2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保时捷上半年净利暴跌66%,中国销量跌近三成。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