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港股IPO,面食赛道迎来新变量?
继10月13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后,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于10月15日更新港股IPO招股书,距离登陆港交所仅剩“临门一脚”。
若成功上市,遇见小面将成为港股市场中备受关注的“中式面馆第一股”,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中式快餐资本市场再添一把火。
冲刺港股IPO,面食赛道迎来新变量?
据媒体报道,面食品牌“遇见小面”于10月15日更新了港股IPO招股书。
此次招股书更新前,遇见小面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这意味着其港股IPO进程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1、业绩增长强劲,半年净利翻倍
根据最新招股书,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经调整净利润5217.5万元,同比增长131.56%;年内利润为4183.4万元,据计算净利同比增95.77%。
2、全国451家店,香港市场增长超10倍
遇见小面2014年在广州开出首店,以重庆小面为主打产品,现已扩展至覆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的中式餐饮品牌。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遇见小面已拥有451家餐厅,覆盖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440家餐厅及香港的11家餐厅。
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在2026年至2028年开设约150-180家、170-200家及200-230家新餐厅,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香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总商品交易额达4227.2万元,同比激增超10倍。
3、规模效应释放,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随着门店规模的扩大,遇见小面的规模效应逐步释放:
公司在采购、供应链及总部管理等环节实现成本摊薄
直营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率从2024年的1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1%
已积累超过2210万会员,2024年储值会员复购率达44.5%
2025年上半年总订单数超过2525.9万,同比增长32.52%
4、融资脉络清晰,资本加持下的四步跃升
遇见小面的发展,与资本的持续加持紧密相关,其历程可分为四个关键阶段:
创业启航(品牌成立初期):品牌成立仅三个月,便获得清源资本及顾东升的3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300万元。
快速成长(2016年):2016年完成由九毛九和清源资本投资的300万元Pre-A轮融资;随后九毛九再度以2500万元入股,推动其估值攀升至1亿元。
资本爆发:2021年进入融资高速期,在3月至7月内连续完成两轮战略融资,估值实现跨越式增长。
冲刺上市:2025年4月15日正式递交港股招股书,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在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后,于10月15日更新了招股书。
5、备案过关,曾遭证监会“六连问”
遇见小面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司曾就其境外上市备案发出问询,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
公司是否符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合规要求;
是否涉及白酒生产与消费业务;
用户数据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募投项目的审批进展;
股权激励计划的合规性;
以及股权权利的相关问题。
为推进上市,遇见小面对上述问题逐一回复,并与更新后的招股书一同提交,最终成功通过备案。
6、知名机构云集,但最大外部股东减持
遇见小面的股东阵容颇为耀眼,汇聚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餐饮企业。
截至IPO前,控股股东为创始人宋奇、苏旭翔成立的淮安创韬,持股约49.04%。
其他股东包括百福控股(持股15.44%)、碧桂园创投(持股9.05%)、九毛九(持股6.5%)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大外部股东百福控股在上市前夜选择部分减持。
2025年7月31日,百福控股以480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遇见小面1.71%的股权,持股比例从17.16%降至15.44%。
三重战略破局,遇见小面为中式快餐开出这些"药方"
遇见小面若能成功上市,将成为面食赛道格局重塑的重要标志,也为中式快餐的资本化路径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其资本路径和规模化扩张策略,正成为许多餐饮同行观察和借鉴的样本。
1、“核心爆品+本地化矩阵”双引擎,破解区域风味全国化难题
遇见小面的成功破圈,源于其构建的“核心爆品打底、本地化矩阵延伸”产品战略。品牌以川渝风味为根基,凭借红碗豌杂面、金碗酸辣粉、老麻抄手、小锅冒菜四大经典产品,建立起鲜明的味觉认知和品牌护城河。
为突破地域限制,品牌在本地化改良上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每家门店额外配备30-40个SKU,覆盖 特色小面、米饭套餐、小吃等多个品类,既保留川渝特色,又融入地方口味偏好。
同时,品牌根据季节与地域特点动态调整菜单,如针对女性客群推出广式糖水系列,2024年上新新疆阳光番茄、草原羊肉等地域特色产品,持续丰富产品维度。
通过“重庆小面+特色小吃+饮品”的套餐化组合,遇见小面巧妙地将单点需求转化为套餐消费,既提升了出餐效率,又有效拉动了客单价增长。
2、“直营控品+特许扩量”双轮驱动,三级增长策略拓展市场边界
在扩张路径上,遇见小面采用独特的“直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的双轮驱动模式,与其他面馆品牌的纯加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架构既通过直营体系保障品质管控,又借助特许经营加速规模覆盖。
为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品牌将所有门店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对直营与特许经营门店实施集中化管控。这套体系成效显著,直营餐厅经营利润率从2024年的1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1%。
市场拓展方面,品牌采用“高线加密+下沉出海”的三级增长策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作为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GMV达6.18亿元;二线及以下城市增速更快,GMV同比增长31.21%;香港市场表现亮眼,GMV同比增幅超10倍。首家新加坡门店的计划开业,标志着品牌正式启动全球化探索。
3、“以价换量”锁定客群,供应链能力支撑价格战略
在定价策略上,遇见小面精准把握市场脉搏,通过“亲民定价+多元促销”的组合拳应对消费分级趋势。2022年至2024年,订单平均销售额从36元逐步下调至31.8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0.9元。
这一价格体系通过三大举措落地:核心单品战略性降价,如招牌豌杂面从36元降至22元;推出“工作餐全线20元内”等多元化促销组合;针对下沉市场推出专属低价产品。成效显著,同店翻座率从2022年的3.0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3.7。
支撑这一定价策略的底气,来自其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品牌构建的“工厂+配送中心+门店”三级轻资产供应链网络,通过两大中央厨房实现90%食材标准化生产,凭借规模效应有效消化降价压力,形成“降价-拓客-提效-降本”的良性循环。
遇见小面的发展路径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区域风味品牌如何通过系统化改造,实现规模化复制的全过程。在餐饮行业进入“超级性价比时代”的当下,其经验正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中式面馆迎来上市破局者,遇见小面面临三重考验
高增长背后,堂食客流迁移、红海竞争与紧绷的资金链正考验着这家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的品牌。
在营收三年增长近三倍、门店规模突破500家的亮眼成绩背后,遇见小面的资本之路仍面临结构性挑战。
1、堂食客流遭遇结构性迁移。
外卖平台的强势崛起正在重塑餐饮消费格局。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同店翻座率出现同比下滑,公司坦言主要受外卖平台推广活动影响,部分堂食顾客转向线上订购。
尽管总订单量从2024年同期的1436万单跃升至1974.4万单,增幅达37.5%,但堂食客流的持续流失仍对其以堂食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构成深层挑战。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直营门店外卖收入占比已提升至18.3%,而此前三年这一比例稳定在15%左右。
2、高度分散的红海竞争困境。
中式面馆赛道呈现出“大市场、小玩家”的典型特征。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行业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总和仅为2.9%,遇见小面以0.5%的份额位列第四。
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和府捞面、五爷拌面、李先生牛肉面等对手各据一方。遇见小面必须找到独特的差异化路径才能在这个千亿级市场中突破重围。
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虽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但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仍是其面临的核心课题。
3、紧绷的资金链。
最令人担忧的是其财务结构。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9.86%,虽然较2023年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行业高位。
更严峻的是流动性状况——流动比率仅0.51,2.48亿元的流动资产远不足以覆盖4.49亿元的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明显不足。
这种“高杠杆、低流动性”的财务模式,在快速扩张的经济周期中或许可行,但一旦遭遇经济波动或扩张受阻,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风险。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遇见小面仍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韧性。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2%;门店规模在三年内从133家扩张至500余家。
这种增长势头在传统餐饮行业确实难得,但如何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构建更稳健的商业模式和财务结构,将成为其上市后必须解答的核心命题。
在餐饮行业进入“超级性价比时代”的当下,遇见小面既要维持增长故事,又要平衡经营风险,其突围之路依然充满变数。
小结
可以说,它带着翻倍的业绩、五百家门店的底气,已经站在了港交所的大门口。这一脚能不能踢进去,踢进去之后,又要怎么破解堂食分流、红海竞争和资金链这三大难题,我们还得继续观察。
但不管怎么说,遇见小面的这波操作,已经给中式快餐赛道打了个样——用爆品加本地化抓住胃,用直营加特许经营快速扩张,再用供应链实力支撑“以价换量”。它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当下餐饮资本化的关键节点上。
中式面馆的资本新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页。遇见小面能不能成为那个“长期明星”,而不仅仅是一颗“流星”?咱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饮O2O”,作者:小贝,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