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七鲜小厨入驻美团、淘宝闪购,外卖大战不打了?
这个10月,北京东城区长保大厦周边的消费者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京东旗下的七鲜小厨不仅出现在京东秒送平台,还悄然登陆了美团外卖与淘宝闪购。这一幕与4月以来席卷行业的“外卖大战”形成强烈反差——彼时京东携百亿补贴入局,美团以日订单1.2亿单强势回应,淘宝闪购砸下500亿补贴搅动市场,红黄蓝三色阵营的对抗一度让纸质订单堆积成山,骑手单日最高可跑百单。
如今七鲜小厨的“三平台同驻”,恰似为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画上了转折符。当补贴退潮、增长见顶,外卖行业正从“零和博弈”的三国杀,或正迈入“破壁共生”的新阶段。
01 三国杀降温:不可持续的竞争困局
1、补贴战的双重消耗
2025年4月至7月的外卖大战,本质是流量焦虑下的资源内耗。淘宝闪购500亿补贴、京东百亿扶持、美团跟进让利,三大平台通过“满25减18”“0元免单”等策略刺激订单,短期内催生了日均新增1亿单的虚假繁荣。但这种增长并未转化为行业价值:商家为承接暴增订单被迫增加人力成本,却因平台低价策略压缩利润空间;骑手在订单洪峰中疲于奔命,安全风险陡升;消费者看似获利,实则面临配送延迟、菜品质量下降等隐性成本。这种“赔钱赚吆喝”的模式终究难以为继,8月后价格战声量骤降,印证了“不可持续”的判断。
2、格局固化的现实困境
价格战未能改写行业基本盘。数据显示,大战期间美团外卖、淘宝闪购、京东外卖的市场格局,与2024年美团、饿了么的份额分布相比,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更关键的是,过度竞争阻碍了模式创新。当平台将精力集中在补贴比拼时,即时零售的核心——履约效率、品控管理、品类拓展反而停滞。京东七鲜小厨在大战期间仅入驻自有平台,直到8月后才启动跨平台合作,侧面反映出单一平台流量池的局限。
02 破壁逻辑:从对抗到协同的必然选择
1、京东的战略转进:供应链价值最大化
七鲜小厨入驻竞品平台,是京东基于现实的理性抉择。作为外卖市场的后来者,京东虽以“重资产自营”模式切入——采用橡鹿科技炒菜机器人、中央厨房预处理、全程冷链配送等创新手段,实现复购率远超行业的亮眼表现,但万店扩张计划需要百亿级资金与海量流量支撑,而美团、淘宝闪购近10亿消费基数的流量优势,成为京东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这种选择背后是京东供应链能力的自信。七鲜小厨的全链可控模式,恰好弥补了美团、淘宝闪购在“品质外卖”领域的供给缺口。正如京东内部人士所言:“开放入驻不是妥协,而是让供应链价值在更多渠道流动”。在北京市场,其盖浇饭在三平台券后价15-20元,京东秒送仍保持最低价,既彰显成本控制能力,又通过多平台覆盖实现规模效应。
根据平台数据显示,在北京区域,目前七鲜小厨(长保大厦店)在淘宝闪购月销量超2000单,在美团外卖月销量超500单。
京东七鲜小厨分别进驻淘宝闪购(左)、美团(右)
2、美团与阿里的接纳逻辑:生态互补需求
美团与淘宝闪购接纳七鲜小厨,本质是基于自身生态完善的考量。美团虽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但“浣熊食堂”的“二房东模式”面临食品安全争议,而七鲜小厨的实时直播烹饪、食材溯源体系,能为其填补高品质自营餐饮的空白。淘宝闪购则需优质供给承接500亿补贴带来的流量,七鲜小厨上线即火爆的表现,印证了供给端的补充价值。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即时零售的边界拓展。当“30分钟送万物”成为行业共识,美团加码小象超市前置仓,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与天猫资源,京东深耕供应链,三大平台均需打破品类与渠道壁垒。七鲜小厨的跨平台入驻,正是这种生态融合的微观实践。
3、行业共识的形成:增量价值优先
京东与美团的“化敌为友”,暗合互联网行业“利益优先”的底层逻辑。刘强东与王兴长达数年的私交虽为合作埋下伏笔,但核心驱动力仍是商业利益的契合——京东需要流量,美团需要优质供给,双方合作实现“1+1>2”的效应。这种转变背后,是行业对“增量价值”的重新认知。
而“提升用户、商家、骑手体验”,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京东推出骑手高温补贴、优化商家佣金结构,美团升级AI调度系统提升履约效率,淘宝闪购开通“门店自提”降低退货率,这些举措远比价格战更能创造长期价值。小吊梨汤在京东渠道获得增量用户,迪卡侬通过即时零售实现订单翻倍,证明行业已从“抢蛋糕”转向“做蛋糕”。
03 未来图景:即时零售的五大进化方向
1、竞争维度升级: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外卖行业或将彻底告别“补贴依赖症”,转向以效率、品质、体验为核心的价值竞争。京东的“精细化促销策略”颇具代表性——针对写字楼用户推出午间套餐,为社区家庭提供生鲜组合配送,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单客价值。
另外,技术创新成为价值竞争的核心抓手。七鲜小厨的炒菜机器人使出餐效率提升40%,美团的智能调度系统将配送时长压缩至28分钟,淘宝闪购的大数据选品让滞销商品减少30%。这些创新不仅降低成本,更重构了“人货场”的关系。
2、生态格局重构:开放平台成主流
七鲜小厨的跨平台布局不是个例,未来“平台互通、供给共享”将成为常态。向第三方商家开放,不是放弃竞争,而是通过生态协同扩大市场蛋糕。但开放边界仍存博弈。京东坚持“自营品控不妥协”,要求入驻平台不得修改菜品规格;美团保留核心流量入口的分配权;阿里则通过会员体系实现多平台数据打通。这种“有限开放”将成为平衡效率与利益的关键。
3、品类边界突破:从餐饮到“万物到家”
即时零售正从“送外卖”向“送万物”全面进化。美团的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夜宵时段,除餐饮订单外,药品、充电宝、泳衣等应急商品订单增长;淘宝闪购的户外装备、宠物用品通过“1小时达”实现爆发,迪卡侬的野营水杯成交增长翻倍。京东则依托供应链优势,将七鲜小厨与大药房、超市业务联动,打造“30分钟生活圈”。
品类扩张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前置仓与门店配送的混合模式逐渐成熟,这种“即时零售+实体门店”的融合,将成为线下商家数字化转型的主流路径。
4、区域市场深耕:下沉与细分并行
外卖行业的增量空间将集中在下沉市场与细分领域。京东计划3年开设1万家七鲜小厨,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利用中央厨房降低运营成本,将客单价控制在20元以内,适配下沉市场消费能力。美团则在县域市场推出“骑手共享计划”,整合本地闲散运力,解决履约难题。
一线城市的细分需求同样值得关注。针对高端用户,京东推出“私厨定制”服务,由星级厨师上门制作;美团上线“健身餐专区”,联合营养师开发低卡菜品;淘宝闪购则聚焦“深夜急诊药配送”,联动连锁药房实现24小时履约。这种“大众市场做规模,细分市场做利润”的策略,将成为平台增长的双引擎。
5、行业责任深化:多方共赢的生态构建
平台将更注重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骑手权益保障成为必答题:京东建立骑手职业发展体系,提供工龄补贴与技能培训;美团推出“智能安全头盔”,实时监测骑行状态;阿里则联合保险公司开发骑手专属意外险。这些举措虽增加成本,但能提升行业稳定性。
商家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京东的“0佣金试点”、美团的“经营数据分析工具”、淘宝闪购的“数字化门店改造”,帮助中小商家降低经营门槛。只有让用户满意,商家/骑手/平台赚钱,即时零售才能持续发展。
写在最后
七鲜小厨入驻美团与淘宝闪购,标志着外卖行业告别“非黑即白”的三国杀时代,进入“破壁共生”的新阶段。这场转变不是竞争的终结,而是竞争维度的升级——从资源消耗型的价格战,转向价值创造型的生态战。
未来,外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三方面:供应链的深度与效率、技术创新的应用能力、生态协同的开放程度。京东的供应链优势、美团的履约网络、阿里的流量生态,将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补。而消费者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在更丰富的选择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当价值流动取代零和博弈,即时零售将真正突破行业天花板,成为驱动消费升级与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核心力量。这场从“三国杀”到“共同体”的进化,不仅改写外卖行业的发展规则,更彰显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逻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联商网”,作者:云栖居士,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