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福建小县城,拼成8000亿的世界金王
半年,实现营收1677.11亿元,归母净利润232.92亿元。
这是世界金王陈景河的最新成绩单,这一成绩,让他成为这一轮黄金价格暴涨的最大赢家,而这泼天的富贵背后,是绝境中的逆行。
01 把金山抓在自己手里
1997年,还是国企干部的紫金矿业经理陈景河把员工拉到会场,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如何活下去?
彼时的紫金矿业还是纯国有企业,但外资却对它虎视眈眈,要抢走它手上唯一的矿山紫金山。
紫金山位于福建省上杭县,曾因矿储量少,含金量低,被国家认定为鸡肋矿,开采只会赔本。陈景河耗费十几年心血,风餐露宿,终于在这里探出超五十吨黄金储量。
不想他刚打出名声,就引来野蛮人,被澳大利亚兴盛国家资源公司盯上了。
兴盛公司的布局分两步走,一边请国际顶级地质专家,在紫金山实地勘察;另一边向当地政府递交矿产开发计划,希望将金山卖给自己开发运营。
而且,兴盛公司出手相当大方:向有关部门递交的合同里,其首期投资就高达1200万美元,由外资全包,后续投资,中方要么出四成资金,拿四成利润,要么一分不出,拿两成半利润。
陈景河自己也收到兴盛公司的高薪诱惑。金矿交给外资,陈景河可以继续担任总经理,年薪有三十万元,而当时,陈景河每月工资加奖金还不到三千元。
与外资比起来,紫金矿业是一穷二白。
此前就负责紫金山勘探的陈景河1992年从福建地质局“下海”前来时,紫金矿业只有76名职工,年利润才3万元,日常维系靠销售零星矿产品。新官上任的陈景河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好几年,渐渐总结出自己的选冶技术,并且开始摸索如何采金,但经营依然不堪。
然而,面对外资邀请,陈景河却断然拒绝了。
动员会上,他直陈心声:
“对紫金山的感情,没人比我更深!我在紫金山干了十五年,铜金矿是我参与发现的,金子是我们亲手开采的,看到国家的宝藏不明不白落到外资手里,我不甘心!”
打赢外资,关键在于时间,关键之关键在于证明自己也可以做好的方案。
陈景河对此也早有应对,他拟定了一套开发规划,并到北京向国家冶金部汇报,做殊死一搏。
按外资的规划,紫金山能给中方带来约12亿利润。陈景河立下军令状,用紫金矿业的方案开发,总利润有59亿元,远远超过外资!
听取汇报的黄金管理局局长王德学感慨:
“陈景河敢担当,当时省领导都对外资点头了,负责人完全可以放任不管,但他没有。这么好的资源,怎么能如此廉价卖给外资公司?”
对内部,陈景河则动员全军,全力冲刺产能。
前一年,紫金矿业年产金量还是200多千克,在全国排在百名以外。陈景河的规划是,第一年,黄金产能翻四倍多,达到1吨;第二年,再翻一番,产金2吨。他说:
“如果我们能在两年内进入全国重点产金矿山,就能把紫金山留在自己手里!现在,全看同志们了!”
紫金山的金矿条件是,储量大,埋藏浅,但品位(矿石含金量)低,用露天开采的办法最好。不过山顶有几十米深的废山头,严重影响生产。
陈景河决定来个大手笔,他要用一场大爆炸,轰开这座金山的大门。
这计划危险至极,要炸平紫金山的废土层,光炸药就要动用一千多吨,如此规模,在国内都少有案例。
但军令状在前,陈景河没有退路。
为赶工期,施工队日夜奋战,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陈景河从县公安局请来警力,协助划定警戒区。见此场景,福建高能爆破公司总经理陈绍潘感叹:
“我搞过这么多次爆破,没见过这么快的!”
1997年12月17日,紫金山传来惊天巨响。陈景河用700多万元,炸平了紫金山100万立方米的无用山头,不仅工程安全落幕,也炸碎了外资对紫金山的觊觎。
这场爆炸,也奠定了陈景河“金山保卫战”的胜利。
半年的开发时间,紫金矿业省下了1000多万成本。同期的兴盛公司,反而因金价暴跌损失惨重,自顾不暇,黯然离开紫金山。
千吨爆破的庆功宴上,陈景河流下了热泪:
“我没想到,搞企业那么复杂,那么辛苦!”
“暴力采矿”的效果立竿见影。
1999年,紫金山金矿一年产金约3吨,产量位居全国矿山首位,一年创造了5000多万元利润,紫金矿业也一跃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十大黄金集团”。
02 成为国内标杆
夺取紫金山,只是陈景河事业的起跳板。
站稳紫金山后,紫金矿业不少人的想法是躺在金山上数钱,陈景河却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疾呼:
“不发展,就是作茧自缚!就是最大的风险!”
矿业的特点是资源决定一切。再好的技术,再优质的人才,手里的矿不够,就发展潜力不足。
陈景河的战略是,先找钱,再找矿。
找钱的办法是,改制国资属性的紫金矿业,引入社会资本,冲刺资本市场。
早在1994年,陈景河就努力呼吁,要把紫金矿业从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他把紫金旗下一大批子公司拿出来,让职工入股“热身”,对视察的龙岩市领导喊出:
“政府别再绑住我们的手脚,给我十年,我还你一个全国五百强!”
在那个保守年代,改制意味着侵吞国家资产,假公济私。你拿着国家资源搞融资投资,亏了算谁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喊话也被当成笑话。
公司老干部甚至给陈景河起了个外号“陈大炮”,意为不切实际,只会漫天开炮。
那期间,他一边忙着制定新的开发计划,一边推进工程,一边跑政府,要市场,找投资者参与改制进程。
他的努力最终得到地方领导的支持,即便有人在县政府门前张贴标语:“金矿银矿陈景河的矿,金山银山郑如占(时任上杭县县委书记)的山”,改制也依然被推进。
但领导们同意了,却只是开始。
陈景河的改制计划是,先让紫金员工、矿区村民认购,再引入战略投资者,最后向社会公开募资。结果状况频出,当时矿业被社会视为夕阳产业,没人看好。
在内部,员工不愿认购股份,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多买;在外部,陈景河奔赴深圳,寻求上杭籍企业家入股,结果无人问津。
最后是2000年,紫金矿业的工程承包商,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拿了3000多万元入股。现在回头看,入了这个股,可能是陈老板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2003年,改制后的陈景河完成找钱路上的更大跳跃:让紫金矿业顺利在港股上市,一次募集了约12亿元人民币。
找到钱之后,陈景河开始全力找矿。
因为当时的紫金已是民营企业,而矿山却不是民营轻易可进入的,所以那时的陈景河基本上只能“捡烟蒂”,但即便如此,他也痴心不改。
2001年,陈景河迈出扩张第一步,他从贵州地方政府手上,以600万买下水银洞金矿51%的权益。
这是一座极难开采的烂尾矿。据贵州勘察队判断,水银洞的金矿储量可达50吨,但黄金分布稀疏,要除去硫化物才能提取黄金。
1996年,加拿大丹斯通公司在这里豪掷2000万,苦干了三年,结果发现矿石太难提取,最终狼狈离场,用一块钱把金矿卖还给当地政府。
陈景河敢赌。因为他在水银洞调研时看到两个高品位钻孔,黄金含量高达20克每吨:
“紫金人再笨再傻,只要把这里的矿挖出来,绝对能赚钱!”
之后,陈景河拿出当年硬啃紫金山的气势,指挥紫金矿业的技术人员一拥而上,所有人都能提出技术方案,就算失败了,亏损了,提出者也不用担任何责任。
最终豪赌大获成功,紫金矿业苦干两年,攻克了被西方垄断的加压预氧化技术。2003年8月,水银洞金矿正式投产,当年就创造了2600万元利润。
之后,陈景河带着这套经验走向全中国。在安徽铜陵、吉林珲春、新疆阿舍勒等地,拿下一批难开发,价格低的矿山,再让紫金人一路“啃”过去。
到2008年,紫金矿业的营收已接近170亿元,年利润高达30亿元,不仅手握国内二十几个省份的矿山,700吨黄金储量,也是全中国产黄金最多的企业。
同年,紫金矿业在A股完成二次上市,首日股价便暴涨95.23%,当天市值一度冲到1740亿元。当初购入紫金矿业股票的职工、投资人一夜暴富,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当初花了3000多万入股,如今股权价值200多亿。
但对陈景河来说,称雄国内只是他事业规划的第二步,下一步是,问鼎全球。
03 走出国门
2000年,紫金矿业第一届股东大会上,陈景河就给紫金矿业设置了一个目标:
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当时的紫金矿业刚完成股份制改制,并且面临着矿石价格回落冲击,矿业被市场认为是夕阳产业的压力,但陈景河却无比笃定,紫金要活下去,必须往外走:
“中国的工业化,必将消耗大量矿产,但我们资源储量低,只有在全球配置资源,才能解决我们的瓶颈。”
第一个进入陈景河视野的是顶峰矿业。
这是一家加拿大的上市公司,2005年,紫金矿业以约1000万人民币拿下顶峰2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起初,这笔投资在加拿大引发极大轰动,加拿大外交部长亲自出席了发布会并讲话称,这是一次历史级的重要事件。《温哥华太阳报》的报道标题是,《中国矿业巨人入股温哥华小矿业公司》,并且问了一个问题:
顶峰公司那么小,紫金矿业到底看上了哪一点?
事实上,陈景河是想用一次小投资为紫金走出去交学费,积累经验。
最后,果真交了学费。
陈景河的初衷是,在顶峰延续艰苦奋斗的紫金打法,但最后发现这里不但矿产资源差,而且管理层薪资奇高,工作状态也完全不一样,国内的那一套完全用不了。
到2010年,由于反复增发,紫金矿业在顶峰的股份降至3.28%,被踢出了董事会。
那期间,陈景河还沿袭国内的策略,先后在塔吉克斯坦收购金矿,在俄罗斯收购铅锌矿,在秘鲁收购铜矿……但收益始终不佳。
痛定思痛后,陈景河开始检讨自己的策略:
“真正赚钱的好矿,都被外资牢牢握在手里,卖给我们的,多少都有问题。”
然后,立足自己的优势,陈景河重新想出一套收购之策:紫金的优势是成本控制力强,盈利能力强,即便次贷危机最猛烈的2008年,全球矿业陷入亏损泥潭,紫金矿业的项目仍能保持盈利,净利润增速高达20%。
所以,紫金可以在行业低谷期去逆势布局。
机会很快到来,2012年黄金价格暴跌,澳大利亚矿企诺顿金田陷入危机,半年里亏损了2000万澳元,同时面临巨额外债到期。
陈景河立即出手,2012年8月,紫金矿业出资1.88亿澳元,获得诺顿金田89.15%的权益,数年后完成对诺顿的100%控股。诺顿手握的185.4吨黄金资源,因此被纳入紫金矿业。
收购诺顿后,陈景河亲自兼任董事长管理,将紫金山模式全面引入,并且送去挖掘机、卡车等机械,换掉高成本的工程商,也送去1.05亿美元低息贷款,给诺顿偿债。
一年之内,诺顿的生产成本便从每盎司黄金1300美元降到900美元,企业转危为安。
逆周期抄底自此成为陈景河的出海利剑。
2015年全球矿产品价格暴跌,国际巨头普遍裁员求生,陈景河再次大出手,拿下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金矿各一半权益。
这两座矿山,一座是世界第四大铜矿,一座是世界十大金矿之一。
到2021年,靠着在全球疯狂收购,紫金矿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全球第12大矿业公司,陈景河手握的金矿、铜矿,分别相当于中国总储量的41.10%和75.25%。陈景河却催促公司别躺在功劳簿上,尽快转型:
“面对能源革命,我们再无动于衷,就要犯大错误。”
陈景河敏锐地看到,传统化石能源正在被全球抛弃,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新的风口。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材料,宁德时代等代表企业,正在全球狂买锂矿。
陈景河迅速下令,争夺新能源矿产!
2021年,紫金矿业用约50亿元人民币,拿下阿根廷卡塔马卡省的锂盐湖项目,这是全球锂矿项目中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项目之一。此后陈景河连续出手,耗资近百亿,在西藏和湖南拿下两处锂矿,又在去年拿下世界级锂矿马诺诺锂矿的探矿权,有分析师对此评价:
“紫金捡到宝了。”
全球化布局至今,紫金矿业已在在国内17个省(区)和海外17个国家拥有超过30个重要矿业基地,其海外资源储量、产量、利润和员工人数均超过国内。其矿产铜、金、锌产量均为中国第1,并分别位居全球第4、第6、第4位。
按公司计划,到2028年,紫金将实现矿产铜150-160万吨、矿产金100-110吨、当量碳酸锂25-30万吨,主要指标均进入全球前3位。
在2025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榜单中,紫金矿业高居第251位,并且在全球黄金企业中排名第1位、而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紫金矿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则位居全球金属矿业企业第1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金王。
04 金王的养成
陈景河性格浪漫,喜爱写诗,曾被老师认为适合当作家。初入紫金矿业,他写下一首诗《紫金不了情》,诗中如此描述紫金精神:
“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旗帜在紫金山上高擎!”
陈景河1957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一座客家土楼里,少时家境窘迫,曾经边读书边挑煤炭、干农活,也在毕业后做过生产队会计。
1977年,高考恢复的第一年,凭借过人天赋,陈景河仅用20多天复习,就顺利考入福州大学的“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参与对紫金山的地质调查。
勘探紫金山时,陈景河曾与队员早出晚归,每天背负二三十斤的矿石样品下山,也曾住在山上寺庙里,用水极度困难,一行人脏得如同乞丐。
他的“吃苦哲学”,为紫金矿业的发展打了很好的基础。
创业之初,紫金矿业的工人住在工棚里,风大时能把屋顶掀开,工人只在夜晚施工,原因是白天电费太高。从此出发,紫金矿业练就出堪称全球无敌的成本控制术。
但极致的成本追求背后,也暗藏着危机。
早期,荒凉贫瘠的紫金山能成为高效益的矿山开采代表,很大程度是靠了陈景河的堆浸法,这种方法能溶解杂质,保留有用成分,能“硬啃”低品位矿山,却也产生大量有害废料。
2010年夏,紫金矿业便因此遭遇一次重创。其旗下铜矿湿法厂的污水池防渗膜破裂,致使约9100立方米污水流入汀江,给下游造成巨大环保灾难。
而在此之前,陈景河对公众的承诺是:
“紫金矿业过去没有,现在不会,将来也不可能对汀江水质产生危害。”
下游村民因此对紫金矿业充满怨恨。过去喝了一辈子的汀江水,现在不敢再喝,这里的禾苗开始不结穗,小孩子洗澡会长水痘,患癌人数也持续增多,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是纯净水。
危机中,陈景河的表现令外界不满,先是紫金矿业被查出瞒报事故9天,再是紫金多名负责人被刑事拘留后,陈景河迟迟不露面发声,此后面对记者询问如何看待事故,陈景河的回答是:
“损害最大的,是一个品牌的形象。”
有媒体因此评价,紫金矿业是一家“被成本诅咒的企业”。
而就在铜矿湿法厂事故之后不到3个月,紫金矿业在广东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矿业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发生溃坝事件,最终造成22人死亡,房屋全倒523户……
那之后,紫金矿业高标准大力度重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如今,公司旗下项目均执行全球最高排放标准,矿山基本实现“零排放”;其“开发一片、治理一片、成效一片“的绿色矿山、绿色工厂模式,和ESG绩效也不断受到全球权威评级机构认可,获评路孚特行业前列。
陈景河曾说:没有哪个行业比矿业更艰苦,也没有哪个行业比矿业更适合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最能吃苦耐劳。
紫金在全球的扩张也是苦出来的,但全球紫金人的苦,换来了世界金王的甜蜜回报。
参考资料
[1] 《紫金全球矿业梦》傅长盛
[2]《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矿业的现状与未来》陈景河
[3]《开发矿业 造福社会 自觉承担新时代黄金矿业人的光荣使命》陈景河
[4]《陈景河的战略思维与国际视野》中国黄金报
[5]《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教训深刻 悔之已晚》21世纪经济报道
[6]《王者归来“中国金王”紫金矿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中国日报
[7]《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紫金矿业
[8]《世界级锂矿项目花落紫金矿业 曾被多家巨头争夺》证券日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华商韬略,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