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卸任娃哈哈董事长,权力更迭到了摊牌时刻

新经销·2025年11月28日 07:15
真正的“宗馥莉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娃哈哈又一次站到了舆论中央。

11月27日,工商变更信息的一纸公告,似乎为持续了数月的“娃哈哈内部风波”画上了一个确切的句号:宗馥莉正式卸任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接棒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或创业元老,而是年仅31岁的法务背景高管许思敏。

尽管宗馥莉仍手握娃哈哈集团29.40%的股权,依旧是第二大股东,但随着她从管理核心的撤退,这家民族品牌巨头正式告别了“宗家全面掌权”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由国资股东、家族股东与职业管理团队多方博弈的新阶段。

宗馥莉退场,31岁法务部长接棒

与2024年7月那次充满戏剧性的“请辞又回归”不同,宗馥莉这一次的离开显得冷静而决绝。

据权威信源透露,早在今年9月12日,宗馥莉便已正式提交辞呈,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走完了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审批流程。

这种程序上的完备,意味着这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法律切割,而非情绪化的应对。

最明显的信号出现在11月18日的娃哈哈2025年销售会议上。

在这个原本应由“少帅”定调未来的重要场合,宗馥莉罕见缺席,取而代之的是新任总经理许思敏的首次公开亮相。他代表集团发言,强调娃哈哈“牢牢站稳了近10年业绩巅峰”,试图在动荡期向经销商传递信心。

值得玩味的是这位继任者的履历。

许思敏生于1994年,法律科班出身,曾是宏胜集团法务部部长,深度参与过娃哈哈与达能的商标纠纷案。

在一家以销售和渠道为王的企业里,任命一位年轻的“法务部长”为总经理,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娃哈哈当下的核心挑战,或许已不再单纯是市场竞争,而是迫在眉睫的合规梳理与法律战。

商标、股权与失效的“家天下”

宗馥莉的退场,并非能力不足,更多是受困于娃哈哈复杂的历史遗留结构。她试图通过“管理权”来统合“所有权”,但最终在制度的墙壁前碰壁。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两处:商标归属与股权控制。

宗馥莉曾试图将“娃哈哈”系列387件商标从集团名下转至实际运营主体,以理顺品牌资产。然而,娃哈哈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是持股46%的国资背景“上城文旅”。在缺乏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情况下,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宗馥莉无法单方面推动如此重大的资产处置。

更致命的不确定性来自第三大股东——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

过去,这部分股权被视为宗庆后家族的坚定盟友,甚至实质上由宗家代管。但随着宗庆后离世,关于当年“员工股权回购”的合法性引发了诉讼。一旦法院裁定回购无效或股权结构发生变动,宗家对娃哈哈的控制力将进一步被稀释。

在此背景下,宗馥莉团队甚至向最高法、最高检投诉地方法院审理缓慢,足见这场“控制权保卫战”的激烈程度。

当内部的股权与商标这一“阿喀琉斯之踵”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协商解决,退出管理层,或许是宗馥莉以退为进、规避法律风险的一种策略。

另起炉灶,“娃小宗”与宏胜的独立野望

既然无法完全掌控旧帝国,那就建造新城堡。

宗馥莉的卸任并不意味着隐退,而是战略重心的彻底转移。她一手创办并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宏胜饮料集团,正从娃哈哈的“代工厂”转变为她真正的商业大本营。

最直接的证据是新品牌“娃小宗”的横空出世。

在意识到“娃哈哈”商标使用权可能受限后,宏胜集团迅速于2025年5月申请了“娃小宗”商标,并宣布自2026销售年度起全面启用。

与此同时,她曾倾注心血但依附于旧体系的品牌KellyOne被果断按下暂停键。

这种“断舍离”表明,宗馥莉正在试图剥离对“娃哈哈”这一父辈光环的依赖,寻求彻底的独立。

这一系列动作构成了宗馥莉的“B计划”:利用宏胜完善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剥离对娃哈哈品牌的依赖,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商业闭环。

未来的格局或许会演变成一种奇特的“双轨制”:一边是国资和大股东控制下的“老娃哈哈”,守着经典品牌和庞大渠道;另一边是宗馥莉带领的“宏胜系”与“娃小宗”,代表着更年轻、更灵活但也更具风险的创业力量。

宗馥莉的转身,标志着那个“大家长式”的娃哈哈时代彻底落幕。当她脱离了父亲留下的庞大体系与保护伞,独自面对市场的惊涛骇浪时,真正的“宗馥莉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销”,作者:新经销,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中国快消品专业新媒体,致力于厂商转型升级与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

下一篇

越早考虑方案设计,越能避开“分蛋糕”的坑。

10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