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脏鞋要卖了

投资界·2025年10月14日 17:20
大洗牌。

小脏鞋卖身传闻已久。

最新一幕,则是意大利媒体披露,红杉中国正在酝酿收购意大利奢侈运动鞋品牌Golden Goose Group S.p.A(黄金鹅,简称“Golden Goose”),已递出一份非约束性报价。

成立于2000年,Golden Goose在时尚界始终占有重要一席。尤其是标志性的“脏脏鞋”,做旧感加上一颗不完整的五角星,成立至今收获了一大批拥趸。一双售价动辄4000元起的小脏鞋,依旧卖遍全球。

Golden Goose标志性的“小脏鞋”

追溯起来,Golden Goose几经易主,今年初还引入了蔡崇信家族办公室蓝池资本的战略投资,如今新的买家也来了。这背后,全球消费并购正风起云涌。 

“小脏鞋”崛起,一双4000元起,旧感成潮流

Golden Goose曾在时尚界大受追捧。

时间回到2000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附近的工业重镇马尔盖拉,在一间由车库改装的简陋办公室里,一对年轻的设计师夫妇创办Golden Goose Deluxe Brand(即GGDB)。这个品牌名源于伊索寓言故事《下金蛋的鹅》,他们希望以此带来好运。

创业初期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成熟的供应链,他们只能从身边的素材入手。将一条旧牛仔裤拆解、重新剪裁、手工缝制,最终做成了品牌的第一件作品:一条充满复古质感的裙子。后来Golden Goose又做成了经典的牛仔靴,都带有鲜明的中性风格。

最初的几年,Golden Goose以定制服装和牛仔靴为主要方向,在小众圈子里缓慢积累口碑。

直到2007年,一场洛杉矶之旅成为品牌命运的转折点。年轻夫妇被滑板公园里的景象吸引——他们脚上的鞋子布满磨损痕迹,甚至用胶水和布胶带临时修补,看起来破旧的质感,与当时奢侈品市场追求的精致规整形成强烈反差。

“为什么不能直接打造一双带着岁月痕迹的新鞋?”于是,Golden Goose推出第一双品牌运动鞋Super-Star——这双鞋用了具有颠覆性的“lived-in岁月留痕”风格,主打脏脏旧旧的风格,搭配一个大五角星标志,迅速成为现象级单品,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小脏鞋”。

这在当时的运动鞋领域掀起了震动。凭借极高的辨识度,Golden Goose由此成为潮流人士必备的爆火时尚单品,也一度被认为是运动鞋奢侈化的典范。

2008年,大获成功的Golden Goose终于告别了车库办公室,搬到了马尔盖拉Via dell'Atomo 8的一座旧铸造厂。后来世界各地的门店都延续了这种工业风设计,将创始初期的记忆融入品牌基因。

2014年,Golden Goose在米兰开设首家旗舰店,从此以DTC模式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据媒体报道当年营业额达到4800万欧元,同比增长60%,其中一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同年,Golden Goose在东京、首尔、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城市的旗舰店相继开业,凭借独特的风格俘获了全球消费者。明星在造型中经常搭配起小脏鞋,时尚博主们也对其青睐有加,那种不刻意的松弛感恰好击中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需求。

消费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上,中国市场不可或缺。2016年,Golden Goose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开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发的50双中国限定版球鞋瞬间售罄。这一年,集团收入突破1亿欧元,国际市场占比接近60%。

这几年,尽管小脏鞋在时尚圈的热度有所下降,但Golden Goose财务状况还算稳健——截至2025年上半年,Golden Goose净营收达3.421亿欧元,同比增长13%。

几经易主,IPO告吹,蔡崇信也投了

实际上,Golden Goose向来与创投圈联系紧密——多年来被几家PE轮流执掌。

最初是意大利私募股权公司DGPA SGR SpA(现为Style Capital集团),在2013年以4500 万欧元收购了75%的股份,成为Golden Goose扩张的关键推力。正是在其入主后,Golden Goose开始了全球扩张,但仅仅两年后,他们又将股权出售给中端市场投资公司Ergon Capital Partners III 和Zignano Holding SpA。

随后,凯雷集团来了。2017年,凯雷集团从Ergon Capital牵头的投资者手中收购了Golden Goose 100%的股权,据悉交易估值高达4亿欧元。凯雷还为公司引入Gucci前CEO Patrizio di Marco担任董事长,奢侈品牌管理经验的注入,让Golden Goose的全球化布局更加精准。

正是在PE巨头凯雷治下,Golden Goose两年内收入增长1倍,销售额达到2.8亿欧元,“小脏鞋”成为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贡献了近80%的收入。

直到这时,Golden Goose的易主之路还未走完。2019年年底,形势大好的Golden Goose又被凯雷摆上了桌,邀请有意竞标的公司报价,并委托美国银行牵头展开收购案。最终被欧洲PE Permira收入囊中——2020年斥资约13亿欧元收购该品牌多数股权,凯雷仍保留少数股权。不到3年的时间里,凯雷这一笔投资就获得了超过3倍的回报。

Permira来头不小,成立于1985年的一家Buyout(收购型)私募基金,在消费领域“打下”过很多知名品牌,例如Reformation、马丁靴鼻祖Dr. Martens以及华伦天奴。

狂奔之下,Golden Goose开始谋求IPO。2023年11月,Permira正式将Golden Goose的上市事宜提上日程,后来又在2024年5月冲击米兰IPO,这桩被业内视作“欧洲年度重磅IPO”的交易瞬间点燃了投行圈的竞争热情,当时有投行人士调侃,“穿Golden Goose参会比准备财务报表还重要”。

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欧洲奢侈品股票交易陷入低迷,估值下跌,集团两次宣布推迟IPO。

直至2025年2月,Golden Goose宣布已获得来自蔡崇信的蓝池资本约12%的战略股权投资,交易完成后,Permira管理的基金依然持有Golden Goose的多数股权。

目前,Permira和凯雷集团合计持股88%,蓝池资本则持股12%。如今,买家红杉中国的身影也浮现出来。

离场&抄底,全球消费大洗牌

大消费永不落幕,正如我们今年见证了一笔笔消费大并购的诞生。

2025开年,Marshall马歇尔集团被红杉中国收入囊中——1月25日,红杉中国宣布将以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的估值收购Marshall马歇尔的多数股权,成为红杉中国迄今为止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

中国消费者对Marshall马歇尔并不陌生,诞生于1962年,Marshall马歇尔以经典的吉他音箱而闻名,其开创性的声音让无数音乐爱好者心动不已,一度成为中国蓝牙音箱线上市场的第一品牌。

更为轰动的要数全球PE对星巴克中国的围猎。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那个时候咖啡文化在中国还不普及,谁也不曾想到,多年后,中国本土咖啡品牌的崛起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于是,在进入中国市场26年后,星巴克决定出售中国业务的股权,这一幕引来众多VC/PE和巨头公司纷纷参与竞购,关注度越来越高。最新的消息是,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春华资本、红杉中国等列为最终候选方。

印象深刻还有今年年初,德弘资本以约130亿港元的价格,从阿里那里买下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追溯起来,大润发为中国大陆零售业开创一个新时代,曾问鼎中国超市销量第一,高鑫零售的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

消费大并购不断上演,类似的还有方源资本联合Unison Capital收购日本高级珠宝品牌Tasaki、L Catterton收购北欧洗护品牌STENDERS施丹兰的多数股权、博裕资本收购高端百货商场SKP等等。

有人离场,有人抄底。

对于买家来说,最佳的抄底时机已然出现,正如一个普遍的观点:消费行业历来被认为是具备刚性、抗周期属性的行业,因而在经济波动时期反而更受资本欢迎。

潮起潮落,全球消费大洗牌,我们正在见证着这一抹变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作者:杨继云,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中国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

下一篇

荷兰限制闻泰科技管理安世半导体,因国家安全担忧。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