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股权迷局:微软或成最大股东,英伟达千亿美元入局稀释其股权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0月14日 17:44
OpenAI估值5000亿美元,微软持股30%,IPO前重组。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

10月13日消息,OpenAI本月初通过大规模股票出售将估值推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与此同时,在其向营利性公司转型的核心重组方案中,股权分配框架已基本落地,有望为公司未来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铺平道路。

OpenAI的核心愿景推进,离不开与最大投资者微软就“转向更传统营利性公司”的谈判。此举是OpenAI上市前的关键步骤,也是投资者兑现收益的最可能路径。目前投资者仅享有利润分成权,转型成功后将获得 OpenAI营利性子公司的股权。

OpenAI重组后的股权结构:微软持股约30%成第一大股东

据知情人士披露,按照OpenAI当前拟定的方案,已注资逾130亿美元的微软作为OpenAI早期主要投资者,预计将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持股约30%;公司员工持股接近30%;控制集团的OpenAI非营利母公司持股约30%;剩余股权由软银(已承诺投资超300亿美元)、Khosla Ventures、Thrive Capital,以及OpenAI此前收购的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硬件公司LoveFrom io股东瓜分。

在新架构下,非营利母公司将不再拥有特殊股东权利,仅保留营利性子公司董事提名权。此举旨在满足加利福尼亚州与特拉华州检察长的监管要求(两州有权在转型损害公益使命时阻止交易),但批评者认为这不足以保障非营利机构对集团的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股份需待转型完成后再谈判,目前尚无实质性讨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15年在OpenAI成立初期捐赠的4500万美元被视为“捐款而非投资”,无股权可言。马斯克目前正通过诉讼阻挠OpenAI转型,称其“背离创始使命”。

不过OpenAI近期多项重磅交易令其本就复杂的股权结构更趋错综,也加剧了外界对主要股东投资回报时点与方式的疑问。

在过去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OpenAI先后与英伟达、AMD签署巨额合作协议,助力仍处亏损状态的OpenAI在未来数年推进“部署1万亿美元算力”的计划。英伟达的1000亿美元投资方案进一步加剧了局势复杂性,意味着OpenAI的股权结构将随投资落地持续调整。

业内普遍担忧,OpenAI转型完成后的任何新融资轮都会进一步稀释现有股东权益。同时,该公司员工规模已从两年前增长近四倍至3000人,且仍在与Meta等企业竞逐人才,新员工期权的持续发放也会不断削弱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

对于持续融资导致股权被稀释的问题,OpenAI的一位高管直言,公司其实完全能减少在研究和新数据中心上的投入,先做到收支平衡。可要是未来五年业务还能保持三倍速增长,那就不该把收支平衡当成目标,相反要继续加大投资,只有这样公司市值才会变得更大,到时候股权稀释的问题自然就不突出了。

本文来自“腾讯科技”,作者:无忌,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这是一个信息悖论的时代。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