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们的困局:底层小人物如何接住泼天流量?

毒眸·2025年10月13日 18:07
草根网红如何跑赢流量窗口期?内容与商业可持续是关键。
鸡排哥
天使轮上海市2016-09
鸡排美食品牌
我要联系

国庆节最后一天,“鸡排哥成立工作室”登上微博热搜,为这场假期中的流量狂欢写下“未完待续”的结尾。

“鸡排哥”现场做鸡排照片

没人知道“鸡排哥”的这场狂欢还能持续多久,但在他之前,人们已经见过太多类似的“鸡排哥”。就在上个月,“粥饼伦”刚刚曝出新闻,石家庄灌饼分店开业半年歇业,连房租都没挣回来。

一夜火爆全网,又迅速消失在公众视线中。草根网红迭代快的背后,是内容和商业两方面的可持续性不足。

在平台给出的流量窗口期内,有人一腔孤勇,用力抓住机会,却导致“翻车”,从流量高坛坠落;也有人恪守本心,不做认知外的事,结果生活回归平寂,消失于人们的视野;极少人能运筹帷幄,唯有找到持续运营个人IP的途径,才能创造草根逆袭神话。

互联网平台上,算法运转昼夜不休,不断识别获得用户喜爱的下一位流量“幸运儿”。当被推上流量顶峰的底层普通人找到了持续变现的路径,对于平台和个人来说,或许才是最大的双赢。毕竟,小人物翻身改命的传奇,永远对大众更有吸引力。

被选中的草根们

整个国庆节,“鸡排哥”是收获最多关注的普通人。

从国庆之前开始,“鸡排哥”就已经在短视频平台走红。视频中,他身材瘦削、肤色黄黑、嘴唇泛黑,却在油锅升起的熏烟中,操着一口“英式中文”一脸认真地对顾客说“请给我一个服务你的机会”“这个鸡排有点大,请你原谅我,大到无法想象”,围观者纷纷被这种反差感逗乐。

“鸡排哥”卖鸡排现场(图源:央视新闻)

大众评价他足够真诚,也有人咂摸出他“英式中文”下的精明。

鸡排哥本名李俊永,江西南昌人,毕业于景德镇当地一所技校。毕业后,他曾去南昌学了三年厨师,练习配菜、炒菜。不过,厨师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生计,1996年,他支起小吃摊,做起摊贩。20多年间,他卖过土家酱香饼、鸡蛋饼、甜酥饼、里脊肉饼,还支起烧烤摊,卖过羊肉串、凉皮。

常年街头摆摊的经历,练就了他和顾客打交道的本领。比如,他发现,慢炸的鸡排外酥里嫩,肉汁锁得牢。但摆摊由于利润低,对效率要求非常高。为保证质量与效率,他将工作量分摊给顾客,立下规矩,由客人自己打开袋子。这本是摊主与顾客之间的博弈,但当他喊出“请不要和我聊天,你现在的任务是打开塑料袋去排队”时,顾客却能笑嘻嘻地照做。“英式中文”下,是他属于市井商贩的商业智慧。

“鸡排哥”装鸡排

鸡排哥积年不辍在街头摆摊时,郭有才也在社会底层不断挣扎。他出生于1999年的河南农村,10岁丧母,后父亲再婚,他被寄养于亲戚家。13岁时,他不甘寄人篱下,辍学打工,做过修车工、小商品售货员、洗浴中心前台,也曾大冬天在路边摆摊,手指被冻得发青。

后来,短视频平台兴起,他开始白天摆摊卖烧烤,晚上直播弹吉他唱歌。歌是网上花6元购买教程自学的,吉他是从生活费里抠出300元买的。直播时,他唱“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你我不能从头,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运左右。”镜头外,他一边唱歌一边被城管驱赶。

那些年,与他们一同在底层挣温饱的,还有湖南怀化理发师晓华、浙江某服装厂工人王磊(网名黄子诚)、佛山电子厂工人凌乐达(网名鹿哈)、保定鸡蛋灌饼摊主白献英(网名粥饼伦)、烟台无业小伙于文亮等。他们的生活似乎都可用郭有才翻唱的《诺言》里“不能抗拒命运左右”来形容。

短视频时代,命运的齿轮猝然发生了转动,使他们先后一夜爆红。一夜间,鸡排哥全网互动量从11.4万飙涨至1127.9万,郭有才直播观看人次超百万,晓华账号单日涨粉50万,于文亮单日涨粉42万……刚走红时,郭有才曾感叹:“像做梦一样,轻飘飘的感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齿轮转动的推力,比过去天道酬勤的叙事,多了更多偶然性。短视频2.0阶段,于平台角度分析,虽然专业机构对网红的包装、运营臻于成熟,但如果头部网红长期固定,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商业模式运转都将趋于单一化。因此,短视频需要“草根”,且长期需要。

而被推上流量高坛的草根网红们,则都面临同样的课题:底层小人物究竟该如何面对泼天流量?

逆袭路上的两难困境

平台的流量天平不会一直向一个人倾斜。

比如郭有才曾向媒体透露,他的粉丝量在达到1600万后增速明显放缓,晓华更是调侃热度下降道:“就是一阵风吹过了”。从时间维度来讲,平台给予个人的流量窗口期也十分有限,《工人日报》在今年关于草根网红可持续发展的专题里提到,多数草根网红的流量窗口期为3到6个月。

晓华采访说明对于热度下降态度

要突破这一窗口期,关键在于如何从内容和商业两个维度找到可持续输出和转化的路径。草根或许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吸引全网的注意力,但却普遍不具备长期维持的能力。

素人走红后,首先面临的选择往往是要不要签约MCN公司,毕竟MCN公司可为博主提供内容输出、账号规划、商务对接等个体难以匹配的资源。但近几年,MCN公司频频被爆出存在“合同陷阱”,网红若想签约,首先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法律与产业知识储备,这对草根网红而言相对奢侈。

粥饼伦曾在采访中提到,他刚走红时,便有河北的MCN公司找到他,希望与他签订合同,进行直播带货,底薪3000元。但该合约仅维持了一个月,他直言自己因为学历有限,看不明白那些合同,每天害怕,3000元工资拿得心惊胆战。

而如若选择避开MCN机构,依然存在极大翻车风险。首先是内容更新的层面,草根网红容易对自己最早被流量选中的叙事产生路径依赖,从而丢失掉内容的创新性,让大众逐渐丧失兴趣。

2022年,黄子诚因模仿明星黄子韬走红,他由此固定了自己的内容方向,始终以明星的“平替版”示人。某次直播中,有人刷“你唱个歌吧”,他开口就跑调,粉丝接着问你有啥原创作品,他说我在学黄子韬。围观者不再说话,默默选择离开。他却全然未意识到危险来临,拿出全部积蓄进行互联网创业,最终陷入破产困境。直至破产时黄子诚仍在说,“感觉自己被人做局了。”但事实上,内容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才是失败的根本。

黄子诚视频(图源:抖音@潇湘晨报)

不只内容产出难,商业变现更难。“普通人”于文亮刚刚走红时,曾表示“如果有一天父母顶不住了,他才会接广告赚钱”。一句话立住了他清高而坦率的人设,引发网友赞赏。然而仅一个月之后,他在与另一位主播直播PK时,对方说:“我来直播就是来圈钱的。”于文亮却回应:“这么真实吗?把我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那就一块圈吧兄弟!”一句话,让他在粉丝心中的形象开始倒塌,此后账号迅速掉粉,查无此人。依靠直播打赏的变现方式本就单一,一旦变现节奏失当,则连基本盘也会一并损失。

最终,草根网红们陷入两难境地,“退”,和MCN公司合作,怕掉入“合同陷阱”。“进”,以一人之力探索内容产出方式和商业变现路径,更是举步维艰。

破局的方式

想要破局,也并非没有案例可依。

与黄子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在“ESO”组合里走红的鹿哈。他在走红后,果断改回本名凌达乐,删掉所有模仿视频,与山寨形象做切割,转而打造真实人设,并进行直播带货。

凌达乐直播切片(图源:抖音@美食天下无敌)

直播间内,他极力展现真实的一面。别人直播带货讲究高大上,他蹲在仓库里啃馒头;卖橘子时,他直接开着三轮车去果园,泥土溅到裤脚也不在乎,只为证明橘子足够新鲜;卖火鸡面、无骨鸡爪时,他狼吞虎咽吃个不停,有人提醒他吃东西太快胃会出问题,他说没关系,这是我的工作;他和粉丝聊走红后的感受,坦诚已经在极力压制自己的“飘”。粉丝感慨他太拼命,还有人说他对待消费者像和朋友一样相处。真实的表达使他逐渐建立了稳固的粉丝圈层,也为持续的流量变现打下了基础。

除了找到适合的人设之外,通过强化网红与网红间的联动,也可适度延长流量热度。2024年底,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爆火,郭有才带着直播团队与晓华进行了联动,引得800万人次在线观看。只不过,这种方式不具备长久性,更适合在流量下滑阶段刷一下存在感,延缓热度下滑的速度。

而要讨论持续变现的方式,则更是条件苛刻。目前比较通用的商业模式有三种,首先是以自身流量为筹码,上行打入娱乐圈,为网红IP附加时尚等属性,提升身份溢价。

但该路线对网红要求极高,需要自身颜值唱跳俱佳,且具备综艺效果、演技等技能,草根网红能做到者寥寥无几。比如以颜值和氛围感走红的易梦玲,在闯入娱乐圈后,也因高清镜头下的颜值和生硬的演技被嘲,甚至失去了网红时期积累下的路人缘。

第二条路线便是自成MCN,靠着自己的成功案例作背书,化身“网红孵化器”,打造更多网红。但该模式的前提是,网红自身真的形成了某种方法论,而不是仅凭运气。

“疯狂小杨哥”无疑是这一路径下最显见的案例。在他的模式中,比起带出来多少“徒弟”,更有效的部分或许是自建供应链,形成自主品牌,毕竟流量不可控,而货是实打实的。

(图源:三只羊网络)

草根网红由于经历丰富,在走红前通常具备一种或多种技能。爆火后,与技能相匹配的身份,也成为其标签之一。网红以此为基础建立供应链,进行直播带货,更容易被大众信任且接受。同时,直播带货核心需要的是与下沉用户沟通及销售的能力,长期在底层打拼的经历,让他们对人性有更丰富的理解,更易进入销售的角色。

不过,并非所有草根网红都拥有在镜头前直播售货的特质。对他们来说,依旧以原有业务为主业,同时策划线下活动维持流量,加入文旅热潮,再以热度反哺线下主业,也不失为一种保守的变现方式。

比如粥饼伦,他在明确自己玩不转互联网运营后,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坚守主业,将饼摊升级为店铺;另一方面开展全国“巡饼”,维持热度,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的顾客。理发师晓华除节假日外,其他时间已基本无声浪,而粥饼伦却借助巡饼,多次被粉丝及地方文旅推到大众视线内。

尽管这种模式带来的收入有限,但对被推上流量顶峰的普通人来说,能够借助流量改善原有的生活质量,已经不枉命运赠予他的这次机会了。

互联网造星时代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底层普通人被推上流量高坛。随着前辈们或倒下或逆袭成功,后来者们或许会更加清楚自己该如何接住这场流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鲍云彩,编辑:刘南豆,36氪经授权发布。

+1
4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鸡排哥
我要联系
鸡排美食品牌

下一篇

全球光刻机市场风起云涌,A股47只核心概念股名单大曝光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