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因为员工举报而清零15天年假的公司,有点怪
节前有个新闻,深圳某公司因台风放假耽误了工期,公司要求员工在27日(周六)当天补班一天,结果被员工投诉至劳动部门。
公司感觉到了背刺,在取消补班的同时,并顺手取消了全体员工法定假期之外的圣诞节、万圣节休假以及14天年假也取消了。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网上大部分言论都是支持公司,反对员工的。
但是坦率说,这事情有点怪。我看到有部分网友指出,所谓的14天年假,其中有7天是法定春节假日,剩下7天才是年假。
但抛开这些细节不说,依然会让人感觉很怪。
我遇到过很多福利很好的公司,早年我自己在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应届生入职就有15天年假,工作每满1年再加1天。此外还有12年带薪病假。圣诞节也会放一天假,甚至2014年团队搞世界杯竞猜,还给了半天看球假……
但即便给了很多假期,一旦因为那件事需要员工回来周末来上班的时候,那就一定会按照法定的加班费给钱。
之前我拜访科技独角兽企业Canva的时候,Canva的HR伙伴们也提到了他们有一种接近1个月的长假,给到工作满5年的老员工,让员工享受生活。
但越是福利好,愿意给员工超额年假的企业,越是不会纠结于1天的加班工资,冒着被劳动局警示+员工反感的风险,问员工讨一天补班回来。
可能是我见识不足,还真没有见过这样的先例。
但本文抛开这些细节问题,就预设前提:「公司福利真的很完美,纯属员工挑刺」,即便如此,公司取消福利的做法依然挺离谱的。
制度不应该惩罚好人
早年,我在书里看到过一个有趣的职场故事。
早刚刚进入中国时,惠普会在厕所里会提供质量非常好的卫生纸,供员工和来访的客户入厕时使用。
对,现在都很普遍了,咱去任何一家5A写字楼,企业厕所体验都很不错(在小便池上大号的金虹桥除外)。
但在惠普刚进中国那几年,节约的理念(不管我赚多少钱,从公司薅羊毛的机会都不要错过)依然深入人心。
所以,很快负责保洁的行政部发现,卫生纸消耗得过快,有点不正常。一卷卫生纸放上不久就没了。显然是有人将卫生纸私自拿走了。
公司发现之后,有人提出一个建议,直接把办公室里的卫生纸撤掉,让员工自备纸,或者纸张直接按额度发给每个员工,自己去厕所的时候带自己的纸。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
卫生间依然会持续放置纸巾,但一旦发现谁私自拿走纸巾,再根据公司制度惩罚,既保证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又维护了公司制度的执行。
惠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企业文化中有这么一条:
制度不应当惩罚好人。
即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犯错误,就改变正确的做法,连累全体员工。类似的案例,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我早年在猎头公司工作的时候,2009年年初,正好赶上金融危机,市场很差,公司业绩也一塌糊涂。
很多猎头顾问本来就不准点上班,所以团队中有人建议总经理设计上下班打卡制度,这也是非常典型的整不出业绩,就开始整人的典型。
我印象特别深,当时的中国区总经理是刚刚上任的中国高管,他一句话就怼回去了:
我们猎头最重要的是业绩结果,过程管理需要,但打卡并不是重要的过程。如果有猎头总是上下班迟到,且不出业绩,就应该换人;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别人表现差,就惩罚所有猎头都打卡。这不是猎头的工作模式。
很快,2009年中国市场迅速从金融海啸中恢复,再也没有人提打卡这件事。
再举个大家也常见的例子:
你们身边有没有不愿意授权的高管。我做咨询的时候问过,他们讲出来的故事都是类似的:肯定是当初放心交给员工,结果员工做得太差,不值得信赖……所以这些事只能是我事必躬亲。
这依然是因为少数人的错误,惩罚没有犯错的大多数下属。
在这件事上,即便是举报的员工100%错了,做人不地道。从企业角度出发,以这种取消福利的形式出圈,并没有任何好处。
老板可能发泄了情绪,自己爽了,但对公司来说却是坏消息,从本质上说,这种行为和贾老板要和罗胖打官司的行为没啥区别——当然,如果企业早有取消福利的想法,接机发作是另一回事。
取消福利,伤害公司
这年头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在想办法缩减福利,但缩减福利是有副作用的。
企业提供福利,归根结底是为了:
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人才竞争力,吸引外部人才;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保证现有人才的留用;
提升员工效率,更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
当你取消了年假之后,员工归属感下降,员工效率下降,优秀员工离职,最终受伤的可能还是企业自己。
有些员工可能完全可以在市场上拿到更好的薪水,留在你这里纯粹是因为贵司的员工福利设计合理,给到员工休息的空间,让他感觉贵司企业价值观很赞,不卷员工。
如今,你取消了这个福利,当他们接到其他offer的时候,可能也没那么留恋了。
而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人才流失会给企业带来隐形的成本,包括:重新招人的招聘成本,新人适应公司需要的时间成本,折算成钱都是巨资。
根据国外的调研:
一个初级岗位新人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他年薪的30%-50%;
一个中级岗位普通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这个员工年薪的150%;
一个重要岗位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高达这人年薪的400%
取消福利,是价值观的沦陷
前几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企业提供福利,不是为了照抄别人,而是打造与众不同的优势和价值观:《初创公司,有什么保留人才的奇技淫巧》
文章里列出了Mattermark的案例,这里就不复读机了,大家可以重温一下。
总的来说,当企业:
提供健身和医疗福利,从企业价值观角度说,员工听到的是:我们在乎你的身心健康;
提供养老和年金福利,从企业价值观角度说,员工听到的是:我们在乎你的退休生活;
为员工家庭提供福利,从企业价值观角度说,员工听到的是:我们在乎你的家人。
提供年假福利,从企业价值观角度说,员工听到的是:我们认为高质量的休息,可以为员工更好的充电。当员工回来时,会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中。
事实上,我之前去过Booking,Booking不仅给年假,还有专门的暑假,不仅有暑假,还给额外的旅行津贴鼓励员工在假期出去玩。这就是Booking作为一家旅行平台给员工传递的价值观(如下视频)。
回到这家公司,当你用个别人的原因,惩罚整个公司上下曾与你共同奋斗,为你实现财富自由而努力工作的其他同事的时候,你的企业价值观是什么?
是咱老祖宗的古风,保甲连坐吗?
以上,全部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并非从员工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即便如此,企业也应该有更好的选择。
写在后面
最后,说下自己的观点。这年头民企愿意实打实按照劳动法规定让打工人休年假的民企,其实也挺稀罕的。
尽管和外企有差距,但还是值得鼓励的。
我也希望企业和员工可以商量着来。
当员工需要休假,但没有假期时,咱商量着来;当公司需要员工加班,但员工来不了的时候,咱商量着来。
很多事情是可以商量的。
我猜测,有没有可能是某个团队的上下级沟通出了问题,导致员工选择更激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是这样,公司需要的是对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培训,而非针对所有员工取消如此重要的福利。
做正确的事情并不容易,坚持正确的事情更难。希望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要基于情绪,而要基于自身的企业价值观。
如果作为老板,你自己不相信企业的价值观,你是很难指望员工都相信价值观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